中国残疾人杂志社|逐梦残奥闪耀巴黎——体育的竞技场,文明的大舞台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24-08-24 15:40:39

▲全盲“女飞人”、中国选手刘翠青(右)和她的搭档领跑员陈圣明,从参加全国比赛到世界级比赛,跑出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奔跑的赛道也更加宽阔。这对组合曾在东京残奥会上,打破女子400米的残奥会纪录。(图 新华社)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体育比赛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800年左右的古希腊时期。那时,运动已成为希腊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深植于人类对强健体魄的崇拜之中。在古代,体育比赛被视为神圣的仪式,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追求着同一个目标和价值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竞技逐渐演变成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传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和参与。特别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现代体育竞技蓬勃发展,残疾人体育赛事也紧随其后,历经百余年的磨砺,逐渐变得更为专业和多样化。其中,综合性体育赛事如残奥会、亚残运会,以其广泛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成为瞩目的焦点;专为聋人和智障人士举办的聋奥会和特奥会,则传递着快乐与分享,彰显了人类平等、尊重和关怀的高尚品质;而田径、球类、自行车等单项洲际残疾人大赛,则为更多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

此外,作为赛事主办国,通过举办残疾人体育赛事,不仅锻炼了本国队伍,也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注度。这些赛事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参赛队伍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力量,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1948年,当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盛大开幕时,一场具有开创性的运动会也在不远处的斯托克·曼德维尔村悄然举行。这场由路德维希·古特曼(Ludwig Guttmann)组织的运动会,仅有16名伤残士兵参加,其中包括两名女性。然而,正是这场看似微不足道的运动会,为残疾人体育赛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逐渐发展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残疾运动员参与。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被后人公认为第一届残奥会。从那时起,残奥会便与奥运会并肩前行,共同诠释着“体育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田径、游泳、轮椅篮球、乒乓球……这些比赛项目的隆重程度与奥运会不相上下。值得一提的是,“飞镖射箭”(Dartchery)这项运动,正是1960年首届残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如今已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Paralympic这一英文表达,源自希腊语介词Para(意为“与……并肩”),与Olympic(奥林匹克)相结合,寓意着残奥会与奥运会平行发展,共同追求平等与卓越。1984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更名为“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5年后,国际残疾人奥委会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成立,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1976年起,夏季残奥会的参赛者不再局限于脊椎损伤人士,还涵盖了截肢、视力障碍等选手。首届冬残奥会也于同年举行,同样每四年举办一次。从1988年韩国汉城夏季奥运会和1992年法国阿尔伯特维尔冬季奥运会开始,残奥会与奥运会正式在同一城市和场馆举行,这一举措进一步彰显了“体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崇高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残奥会最早的会徽设计也与奥运五环相呼应,采用了五个不同颜色的“逗号”形状。经过逐步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悉的红绿蓝三色花瓣图案。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设计师对残奥会和奥运会同等地位的认可,也象征着残疾人体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中绽放着绚烂的光彩。

随后,残奥会发展迅速。1976年在多伦多举行的残奥会上,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13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同年还在瑞典举办了第一届冬季残奥会。从1988年汉城残奥会开始,残奥会使用与奥运会相同的场馆设施。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被世界媒体称为“世界第二大体育盛会”,并进行了全球电视转播。时至今日,除了棒球、垒球、拳击、手球和现代五项这五大奥运项目外,残奥会已全面涵盖了奥运会的各类项目,并独具特色地加入了硬地滚球和盲人门球这两项奥运会所没有的运动。

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残奥会的竞技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赛场上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以2012年伦敦残奥会为例,仅在赛事的前五天,就有高达137项残疾人体育世界纪录被刷新。而在四年后的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中国选手表现出色,一举打破了24项世界纪录。

前国际残奥委会联络部主任格雷格·斯潘塞曾高度评价道:“残奥会和冬残奥会已不仅仅是一项兴趣或爱好,而是这一领域最高水平的职业运动。”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残奥会的竞技水平和影响力,彰显了残疾运动员们的坚韧不拔和卓越成就。

▲2017年7月18日,在土耳其海滨城市萨姆松,一束奥运圣火被点燃。随着火焰的熊熊跳跃,第23届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开幕,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3100余名听障运动员在21项运动中展开了角逐。

如果说残奥会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残疾人体育盛会,那么国际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聋奥会)则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为听力障碍运动员设立的体育盛事。

聋奥会历史可追溯至1924年,至今已走过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首届比赛在法国巴黎举行,当时名为“世界听障运动会”(Deaf World Games),仅有来自欧洲9国的145名运动员参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国家和人数逐渐增加,竞技水平也日益提高。到了2022年,第24届夏季聋奥会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南卡希亚斯市盛大开幕,吸引了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名听障运动员参赛。

聋奥会的历史悠久,源于早期聋人组织的积极推动。早在1888年,柏林就出现了专为聋人设立的体育俱乐部。而聋人体育的世界性组织——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des Sports des Sourds,简称CISS)成立于1922年,这为聋奥会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两年后第一届聋奥会应运而生。为了进一步推动聋人体育的发展,2001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将世界听障运动会正式更名为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Deaflympics)。

聋奥会的竞赛项目与健全人的比赛项目无异,涵盖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径、自行车、体操、游泳等多个领域。然而,由于参赛选手的特殊性,聋奥会在一些细节上做了特别的处理。例如,在起跑时,选手们不使用发令枪,而是依赖旗子来指挥,以确保每位选手都能公平地参与比赛。

聋奥会的参赛选手除了听力障碍者外,还包括语言残疾的人。他们不仅面临身体上的挑战,还需克服语言交流的困难。然而,这些困难并未阻止他们追求梦想、勇攀高峰的脚步。

关于聋人运动员是否可以参加残奥会的问题,目前答案是否定的。残奥会主要面向肢体和视力有残疾的运动员。残奥会、盲奥会、聋奥会和特奥会等赛事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运动员,分开比赛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和专业性。

与残奥会相似,聋奥会也分为夏季和冬季赛事。1949年,第一届冬季听障运动会在奥地利举行,标志着冬季聋奥会正式纳入聋人运动会的体系。如今,夏季和冬季聋奥会交替进行,举办地点遍布世界各地,聋奥会已经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聋人运动员的桥梁之一。

中国聋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的正式成员。1989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聋奥会,派出8名运动员参加了在新西兰基督城举办的第16届夏季聋奥会的乒乓球项目比赛。自此以后,中国聋人运动员在各类国际赛事中屡创佳绩,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1968年,在尤妮斯·肯尼迪·施赖弗(右二)的推动下,首届特奥会盛大开幕,并逐渐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智障人士体育赛事之一。

在国际体育的宏伟殿堂中,有一个独具魅力的存在,它以包容与爱的力量,为全球的智障人士搭建了一个交流的桥梁,这便是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特奥会)。

特奥会的诞生,常常被人们形容为“一人之力,影响众生”。1962年,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尤妮斯·肯尼迪·施赖弗,在美国马里兰州举办了一场智障人士的夏令营。她深知智障人士的困境,因为她家中便有一位智障的姐姐——罗斯玛丽·肯尼迪。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少有人愿意公开谈论这样的家庭困境,但尤尼斯却选择勇敢地站出来,在报纸上公开了这一家族秘密。她的勇气与决心赢得了世人的瞩目和尊重,也为她日后举办智障人士体育比赛的想法奠定了基础。

1968年,首届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市盛大开幕,特奥会从此诞生。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发展,特奥会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智障人士体育赛事之一。它涵盖了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众多体育项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智障运动员参与其中,共同感受运动的快乐与魅力。

尤妮斯·肯尼迪·施赖弗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授予她总统自由勋章,以表彰她为智力障碍人士所做出的卓越贡献。2000年,她还荣获了体育界著名的劳伦斯公益体育基金奖。为了永远铭记她的伟大功绩,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将每年的9月25日定为EKS(Eunice Kennedy Shriver)日,举办纪念和倡导活动,鼓励更多人加入特奥,为智障人群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亚洲的广阔天地里,若要遴选出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的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那必定是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简称亚残运会)。自其诞生之日起,亚残运会不仅为亚洲各国的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闪耀才华、追逐梦想的璀璨舞台,更构筑了一座连接各国运动员心灵的桥梁,有力推动了亚洲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亚残运会的前身是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这一历史悠久的赛事自1975年起已举办了多届。中国与之有着深厚的情谊。1989年,国务院批准我国于1994年在北京举办第六届远南运动会,这不仅是我国继第11届亚运会后又一次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事,更是我国首次举办国际残疾人运动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6年,远东及南太平洋运动会联合会与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合并,并更名为亚洲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同时决定举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自2010年起,亚残运会每四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我国分别于2010年和2023年在广州和杭州两次担任东道主,向亚洲展示了中国残疾人体育的雄厚实力和独特魅力。

作为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强国,中国在亚残运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自1986年第二次参加远南运动会以来,中国运动员就一直以金牌总数第一的傲人成绩雄踞榜首。从广州到杭州,中国运动员在亚残运会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拼搏故事,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亚残运会对亚洲各国和地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推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都极大地提升了各国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程度。例如,残疾人运动员的分级认定和管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对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首次举办亚残运会后的十几年里,中国的残疾人体育分级技术人员数量显著增加,为残疾人体育和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这些专业人才的涌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是发展残疾人体育和残疾人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于2023年10月22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通过举办残疾人体育赛事,不仅能为主办国留下有形和无形的体育遗产,还成为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向外展现一个国家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进步的成果。(摄影 张和勇)

在绚丽多彩的体育世界里,残疾人体育赛事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不仅仅是一个竞技的舞台,更是人类高贵品格——平等、尊重、关怀——的集中体现。

1989年,当国务院决定在北京举办第6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远南运动会)时,北京倾全城之力投入筹备工作。为确保残疾人的便利参与,所有比赛场馆均精心选址于长安街以北,并进行了全面的无障碍设计改造。此外,北京还特地为残疾人运动员建造了远南大厦——这座我国首座专为残疾人打造的大厦,成为当时国内无障碍建筑的典范。

到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前夕,经过长达7年的精心筹备,我国投资超过1.5亿美元,在全国范围内新建了1.4万个无障碍设施,这一投资规模几乎相当于此前20年相关投资的总和。这一卓越的做法也被延续至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和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

在杭州亚残运会拉开帷幕之前,亚洲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对中国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成功发展已成为世界典范,值得众多国家和地区借鉴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通过举办残疾人体育赛事,也能获得深远的正向激励。一场高质量的残疾人体育赛事,不仅为主办国留下了丰富的有形和无形的人文遗产,还成为推动该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展现了国家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同时,它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弘扬了体育精神与价值观,更促进了社会的包容与平等意识的提升。

残疾人体育赛事为众多残疾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的绝佳舞台。全球约15%的人口,即大约12亿人为残疾人,随着各国政府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参与其中的运动员数量也在稳步增长。除了综合性的体育赛事,还有各类洲际锦标赛供他们一展身手。

这些赛事包括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国际盲人足球锦标赛、世界坐式排球锦标赛、残疾人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际女子轮椅篮球锦标赛、国际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世界残疾人硬地滚球锦标赛等。运动员们通过备战,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还获得了国际排名和积分,进而有机会参与残奥会这一体育盛事。

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言:“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残疾人对于体育之渴望,正如史铁生在《病隙笔记》中写道:“残疾人以及所有的人,固然应该对艰难的生途说‘是’,但要对那无言的坚壁说‘不’,那无言的坚壁才是人性的残疾。”

回顾历史数据,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共有736名运动员参赛,尽管这一数字不及北京冬奥会的2892名运动员总数,但已远超1948年“16和4062”的比例。这些残疾人体育赛事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在身体的局限之下,人的意志可以如此顽强,人的潜能可以如此巨大。残疾运动员们以不屈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2019年10月21日,巴黎奥组委发布了202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会徽。这个圆形的会徽融合了奥运金牌、奥运之火和法兰西共和国的象征——玛丽亚娜女神三重意义,寓意着巴黎将举办一次友好、以人为本的体育盛会。值得一提的是,巴黎202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采用了相同的会徽标志,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举措彰显了人们以同样理念和标准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坚定决心,必将在残奥会的发展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残疾人体育赛事所传递出的精神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将激励每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超越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作者:白帆 编辑:宣佳

审核:张競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