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美国人拍摄的江西南昌:孩子犯错罚跪,妇人剥皮卖橘子

醉薇聊历史 2024-12-03 04:45:05

南昌

1923年的南昌城。南昌,别称洪城、豫章,地处江西中部偏北位置。“南昌”之名定于明代,取“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本组图片为当时在南昌生活的美国人拍摄,时间为1923年前后。原图片为黑白,且较为模糊,小编对图片进行了技术处理。

放学

幼稚园放学时的情景,幼儿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排着队回家。矮小的身材加上臃肿的棉袄,一个个都成了球。五花八门的衣服和形状各异的帽子,看上去也蛮有趣的。

小女孩

两个跟着母亲逛街的小女孩,梳着不同的发辫,身上的衣着体面干净,一边走,一边吃东西。形象十分可爱。

罚跪

跪在家门口石板上的两个小孩子,不知犯了啥错。不过也无所谓,大错挨板子,小错罚跪,是常有的事。

抽水烟

拿着纸媒子正在点水烟的妇女。清末和民国时期,水烟非常风靡,无论男女对此物都情有独钟,以至于在照相馆拍照时,也不忘摆上一两只水烟壶在桌上。

做鞋子

临街的一家制作鞋子的作坊,一群妇女坐在桌子边,正在将小块的碎布用浆糊裱糊在一起,这是制作布鞋的一道工序。

卖符咒

一个男子靠墙而坐,面前铺着白布,上面摆着笔墨以及一些零散的小物件。他是一个卖符咒的人,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画出相应的符咒。在迷信人的眼中,符咒似乎是一种无所不能的东西,可以驱邪辟凶、祛病消灾,也可以招财进宝、化解仇怨。

代写书信

那个年代文盲率极高,代写家书也可以成为一种职业。一桌一椅加一套笔墨纸砚,便可以开张了。

称花生

正在用杆秤给花生称重的年轻女子,裹着头巾,长相清秀。从前的人做生意讲究“童叟无欺”,尽管买家是一个小孩子,依旧会给高高的称。

交易

头戴抹额,裹着小脚的老太太刚刚完成了一笔生意,收钱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摄影师的镜头。她面前的摊子上摆着很多长条形状的食品,很像是麻糖。

卖菜

看着镜头微笑的一名卖青菜的男子,戴着毡帽,身上的棉袍上破了好几个洞。没有板凳,他只能蹲在路边等待买主。或许这样还可以让自己暖和一些。

商铺

南昌街头的两家商铺,一家是饭馆,进门的柜台上摆满了各种酒品;另一家是点心铺,门前挂着“中外名点”、“万福肥糕”的牌子。肥糕是用大米和黄豆制作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剥皮

那时候的南昌女子,老年人还保留着缠抹额的习惯,年轻些女子则多顶着花头巾。图中的女子坐在水果摊后面,正在用手里的竹签子划开橘子皮,面前整齐地摆放着已经剥好的橘子。这种卖橘子的方式还是第一次看到。

卖食物

路边的两个食品摊,一个卖白馒头,一个卖大饼。馒头摊主是个老年人,正襟危坐着等待顾客。天气很冷,镜头中的人几乎都袖着手,这也是那个时代冬日里最常见的姿势。

食客

热气腾腾的小吃摊前,一位老人端着瓷碗正在享用美食,寒冷的天气,靠着火炉站着吃饭也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食品挑子

走街串巷的流动小贩,食品挑子一头是火炉,另一头是食材。小伙子戴着厚厚的毡帽,脚下却踩着草鞋,由此也可知道这个小本生意并不能保障他的温饱。

乞丐

一个盲人小乞丐,腿部也有残疾。他坐在路边,手里拿着一个小笸箩,嘴里一刻不停地重复着祈求施舍的话,或许他的面前根本就没有行人经过。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