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1965年,歼-8项目才刚起步,黄志千信心满满,可没想到几天之后他就因空难不幸去世。随后的半年里,项目没好事,接着总工程师高方启又因病离世。
这还没完,设计方案也遭遇激烈内耗:是“单发”更好,还是“双发”稳妥?团队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让步。
就连发动机也险些落空,可即便困难重重,没人愿放弃。
立项之初,噩梦连连1965年,我国航空工业的心血——歼-8项目终于正式确立下来。人们摩拳擦掌,任务分派还没热乎,黄志千便带领团队投入了火热筹备。
他是一位元老级人物,对飞机设计驾轻就熟。个头不高,脸上时常挂着微笑,但大家都认可他在研发上的能力。
他就像是发动机的点火开关,只要他在,团队的干劲就噌噌地往上窜。可以说,团队对歼-8项目的希望和信心,他的存在是原因之一。
可是,天不遂人愿。短短3日之后,黄志千便在出差中意外遇难。消息传来,整个团队炸了锅,大家一时难以接受总设计师竟如此突然地离开了。
人们议论纷纷:黄志千才刚刚为歼-8设计定下基础架构,接下来谁能接替他?而最头疼的莫过于顾诵芬,这位年仅35岁的年轻人成了歼-8的领军人物。
接手这个项目,他的心情既沉重又复杂。可以说,歼-8项目在立项之初就被命运的手牢牢地扼住了咽喉。
顾诵芬不想让前人的心血付诸东流,也不能辜负国家的期待,便振作起精神,承担起这个“半空中接力”的重任。
他深知责任重大,每天戴着厚厚的防尘口罩在车间里反复测算、设计,不辞辛劳地处理一项又一项数据。
一到夜晚,车间里灯火通明,简陋的工位上堆满了图纸,工人和工程师们常常因为激烈的讨论声而显得格外紧张。就这样,项目有条不紊运转起来。
可是,命运似乎不愿轻易放过这支艰难前行的团队。半年后,另一位核心人物、总工程师高方启也不幸离世。接连失去两位主要负责人,打击不可谓不大。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掉链子,团队打起精神从伤心中走出来,投入到工作之中。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
技术之争,进气道的难题歼-8在获得立项之前就已经进入设计阶段,按当时的设计要求,飞行速度、实用升限、作战半径的指标都不低,但没有谁因此退缩。
团队面临的第一个关键抉择是发动机配置的方案选择,是单发还是双发?单发是顶尖的设计概念,但对发动机的要求高,考虑到技术和时间成本,这个方案显然存在极大的不可控性。
双发方案则使用了相对成熟的路线,只是不能直接挪用之前的经验,必须要针对歼-8的情况进行调整修改,让它适应更高性能的模式,无疑也是一项复杂又有难度的挑战。
两个方案,各有优劣之处。团队内部也各有支持者,意见分歧比较大,一时之间谁也无法说服谁,局势就僵在了那里。
那个时候,黄志千还没有出事儿,果断站了出来。他支持双发方案,并提出了详细的理论依据,甚至做出了模型。最终,靠着扎实的论据说服了大家,敲定了双发方案。
但事情并没有终结,立项后一年,歼-8成员去实地考察选定的发动机,结果发现该型号压根不可能按照他们要求的进度完成。如此,一来原定的方案就不得不废除,重新选择其他型号。
按理说,发动机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歼-8项目可以顺利推进,可是随之而来的进气道设计又让团队陷入了新的困境。
进气道,牵涉到气动布局的调整,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总体性能。是从机头还是在两侧,两种论调又开始争论不断。
机头方案较为传统,对技术要求也相对较低,但这方式会限制内部的设备布局,对未来装载雷达等设备造成影响;而两侧方案虽然复杂,但能预留更多空间。
大家在会议室里争得面红耳赤。关键时刻,顾诵芬说,预期在口头上争论不休,不如让数据说话,于是他们吹风洞、做模拟实验。
两种方案全都做一遍,看看谁的结果更符合项目的要求。最终,机头方案以其更高的操作可行性和结构稳定性获得通过。
可以说,科研人员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实验、分析中走过那几年的。每一条线路、每一份数据都需要精确无误,大家眼睁睁地看着岁月在肩膀上压出一道道痕迹,头发也逐渐变白了。
首飞之时,成败在此一役三年后的1969年,歼-8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点:首次试飞。为了这一时刻,人们整夜不眠检查每一颗螺丝,大家心中都有着同一个愿望——让歼-8升空,让那些为此牺牲的前辈们含笑九泉。
当天天空晴朗,几缕晨曦洒在战机的机身上。人们的心中紧张而复杂,想到这些年里承受的压力和损失,眼眶不禁微微泛红。
试飞员登上驾驶舱,依次确认参数,然后起飞!霎那间,发动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
在人们的注视中,歼-8仿佛一只蓄势待发的猛兽般跃上蓝天。现场没有一丝喧哗,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
只见歼-8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雅的弧线,飞得很平稳。然后,又在万众瞩目中安全落地。直到试飞员从飞机上下来,现场终于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大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彼此的眼中充满了泪水与笑意。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成功,而是对他们所有参与的人这么多年的付出给予的最大褒奖。
歼-8首飞成功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甚至传到了毛主席那里。得到了主席的鼓励,大家就更开心、更有干劲儿了。
此后,歼-8在试飞中发现过不少问题,大多都很多解决了,唯有一个超过一定速度就震颤不稳困扰了项目组很多年。好在,大家始终没有放弃,最终让歼-8自由翱翔在蓝天之上。
参考资料:
歼-8飞机:21个春秋“连滚带爬”地设计与定型.党史博览.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