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迷案:顺治皇帝当年为何会剃光头,是因为传说中的董小宛吗

贪吃的骆驼 2022-05-23 22:15:55

公元1638年,未来的孝庄皇后为丈夫皇太极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虽然只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孩子,但是他子凭母贵,在6岁时就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皇太极的皇位,史称顺治皇帝。

在顺治皇帝出生时,江南美女董小宛同志早就已经参加工作,并收获了“秦淮八艳”的光荣称号,当时和董小宛齐名的,还有和传说中让吴三桂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老公怕水凉的柳如是,《桃花扇》的原型李香君等等。

而在顺治出生的第二年,正白旗的一个中层武官收获了一个女儿,名为董鄂氏。

公元1651年,已经嫁给名士冒辟疆的董小宛,因为生活困顿,而在窘迫中病逝。

而在同一年,14岁的顺治刚刚亲政,亲政之后小顺治也娶了自己的合法老婆。不过他这个老婆不是自由恋爱得来的,而是他母亲孝庄太后从蒙古老家给他找来的。

顺治从6岁就当皇帝,结果14岁才真正亲政,而且在他被当宠物限制起来的时候,他的亲妈还和那个男人有过一些不好的绯闻,因此正当叛逆期的顺治并不认可这门婚事。

孝庄太后可能也知道,自己在有些事上可能的确对不住自己的儿子,于是在后来她就给他换了一个老婆,不过按照清朝皇室的婚姻传统,顺治的第二个皇后还是来自大草原。

孝庄是一个出色的女政治家,但她却理解不了一个叛逆的儿子。

公元1656年,顺治皇帝自己从外面找了一个女人进宫,这个女人就是小他一岁的董鄂氏。顺治和董鄂氏在一起时,顺治19岁,董鄂氏18岁。

清朝并没有晚婚晚育一说,因此皇帝选女人时,基本上都会在这些女人还是小萝莉时,一般不能超过17岁。董鄂氏作为正白旗中层干部的女儿,当年应该是有权参加选秀的,但是她为什么18岁才走到顺治的心里来呢?

外界一直有一种传闻,说她在成为顺治的女人之前,曾当过博穆博果尔的女人,这个博穆博果尔也不是外人,他是顺治同父异母的弟弟,以顺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节奏,他接触外面女性的机会不多。

不过董鄂氏曾经是弟弟的女人,那么董鄂氏难免会进宫去见婆婆,以及皇太后。而在这个过程中,顺治是绝对有机会见到她的。而据史料记载,董鄂氏也不是一般人,她不光长得很招人喜欢,而且还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所以顺治皇帝可能就因此看上了他。

再加上董鄂氏进宫的前后,博穆博果尔恰好因故病逝,所以有关顺治夺取弟媳妇的故事就上演了。至于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不好百分之百确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有两点:

第一,顺治宠幸的董鄂氏,不是秦淮河畔的董小宛;

第二,顺治再娶董鄂氏之前,董鄂氏应该是另有一段姻缘;

公元1660年,深受顺治宠爱的董鄂氏因故去世,顺治帝悲痛欲绝,并让僧人为自己剃度,差一点就跑去当了真和尚。

因为史书中的这段记载,所以有人就认为,顺治当年剃光头,是因为他心爱的女人去世了。

那么董鄂氏的离世,真是顺治剃光头的原因吗?

据史书记载,顺治接触佛教,是在公元1657年。从时间上看,当时应该正是这对小儿女蜜里调油的时候,顺治为什么要接触佛教呢?是两口子闹矛盾了吗?

我们先来看佛教的作用是什么。

众所周知,佛教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在一般认识中,佛教大约是西汉时期传入我国的,但是佛教真正的兴盛,却是在南北朝时,那么佛教的传播为什么会如此慢热呢?

众所周知,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我国古代的信仰是百花齐放的。但是这些百花齐放的信仰,却无法解决当时人们的实际需求。比如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但是当时,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推翻了他,大家始终不消停。

等到汉武帝在位时,儒家才开始出手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儒家提出,咱们不能再你争我夺得,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咱们要深刻认识到,现在的皇帝,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大家一定要坚定的围绕在刘汉的皇帝身边,要坚定的相信,只有老刘家才能当皇帝,别人就是拳头再大,老天爷也不会同意的。

因为儒家的理论既迎合了当时的皇帝,又的确能让国家消停,所以儒家在当时是一家独大,而在这个儒家的这个逻辑之下,汉朝的国祚延续了好几百年。

但等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先是董卓废立皇帝,接着老曹家又彻底改朝皇帝,后来又出现了敢当街刺杀天子的司马家.....于是相信了儒家几百年的中原懵了。不是说皇帝是老天爷的儿子吗,怎么说换就换了呢?而且新换上去的,怎么都是那些曾经没干好事的?

儒家几百年打造的信仰体系,一下就陷入了广泛的质疑之中。这时佛教就站了出来,佛教向大家解释,之所以会出现不干好事还有好报的情况。是因为这种情况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你们只看见了,他们没干好事还得了好果,但你们没看见的是,人家这是上辈子甚至是祖上,做了很多好事修来的。

别看你们现在过得很不好,你们只要现在多做好事,以后也有机会过上小康生活,甚至大富大贵。佛家的这套理论,让身处苦难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也给儒家做了修补,这也有利于顶层的利益,所以佛教很快就传播开来。

而且大家如果熟读历史就会发现,越是世道不太平的时候,越是基层不太平的时候,佛教发展得就越快,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基层的最后希望,因为它是顶层维稳的希望。

顺治6岁当皇帝,14岁亲政。他继承的可不光是各种福利待遇,他当时要面对的,是如何养活和照顾好上千万的子民,是如何管理数以万计的各级官员,是如何处理皇权和大臣的平衡,是如何治理大战过后的疆土,是如何协调女真和各族的关系,甚至如何处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

顺治没有像父辈一样经历过戎马生涯,也没有在父辈的指导下实习过,当他在一个经常会叛逆的年龄,就把国家重担背负起来的时候,他的压力压的他直不起腰来。他迫切地想有一副灵丹妙药来帮助他。

佛教是具备这个功能的,于是他开始接触佛教,一为自己心灵解脱,二想通过佛教来抚慰国家,结果佛教也没能救得了他。那么同样幼年继位的康熙,为什么就能超越他呢?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