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部加起来票房不足5000万?这些好电影,得让多少网友“脸红

令狐伯光体 2024-04-29 06:48:06

文|令狐伯光

马上五一就要来了,这些电影也就更没有机会了,今天就写写所谓的“好电影”吧。

我相信,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种言论,比如春节档《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票房大卖,口碑有争议,是不是立刻就有人说好电影不引进啦,中国电影烂透了,反正突出一个中国电影完蛋了,自己品味最高,但是环境和市场迫害的感觉。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每当有影迷口中质量好,口碑高的电影上映的时候。它们的票房不如上面那些电影票房零头,不是加起来零头而是单部电影票房零头都没有。别不信,4月就出现了4部这样的电影。

分别是香港电影《白日之下》《年少日记》,内地电影《乘船而去》,同时还有去年获得戛纳金棕榈,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坠落的审判》,这四部电影都是影迷眼中定义的好电影,它们在国内豆瓣评分分别是。

《白日之下》8.0,《年少日记》8.5,《乘船而去》8.3,《坠落的审判》8.7分。

这么高的评分是不是好电影,看过的观众是不是夸奖拍得好。反应现实不悬浮,没有流量明星是实力派,没有铺天盖地营销正儿八经宣传。网友骂的一个没有,网友要求的全部都有,但是票房呢,加起来别说过亿了,连几千万没有。

国产电影烂,好片子不引进?得了吧,你们只配看爽片

什么叫国产电影烂,什么叫外国佳片多?全世界没有观众喜欢看什么文艺片的,欧洲就没有商业片,全是文艺片。

别说今年了,去年中国优秀的文艺片就不少,胡歌《不虚此行》票房几千万,《宇宙探索编辑部》口碑那么好,郭帆卖力宣传也只有几千万,唯一爆款是中国电影新星朱一龙主演,话题十足,质量过硬的《河边的错误》票房在3亿左右。

最后剩下一堆质量过硬,你听都没听过的文艺片比比皆是。

比如去年上映的《河边的错误》导演前作《永安镇故事集》,因为没有朱一龙,没有余华原作,没有可供解读的故事,票房不过千万。前几年同样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街娃儿》等等,反正多了去了。

曹保平的《频过的愤怒的海》那就不是文艺片了,导演自己都说是他最商业的电影。这电影口碑是没有曹保平前几部作品好的,但是它的票房是多少呢?它突破了5亿,比起导演前作《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狗十三》票房好得多。

为什么所谓的外国好电影没人看,道理就非常的简单了,你连有中国明星,中国题材,中国故事,中国人更关心的痛点和泪点的中国文艺片都不看,你凭什么觉得你会去看什么外国文艺片?

实际上呢,票房排行榜上的是《哥斯拉大战金刚》,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这就是商业电影啊,这也是很多观众口中所谓的好片了,尤其是周处。

文艺片,类型片和商业片?你真的懂电影吗?

《哥斯拉》就是单纯商业爽片,宫崎骏新片口碑争议并不小,是不是好片网友吵半天。很多人只是吵吵,压根不懂什么好电影,观众口中的好电影,影迷口中的好电影,和行业内口中的好电影区别是很大的。

很多人特别是网友看了几部所谓知名电影,然后就以为自己的品味高完了,懂完了,没有谁比你懂电影。看到个相似的设定,片段,或者什么,立刻跳出来说抄袭,现在的电影真烂啊,可把你牛的。

如果硬要分析什么文艺片,类型片和商业片扯不清楚,大众和多数影迷口中的好电影是具有作者性的商业片,就是有自己的风格(包括影像和类型),又有些自己的思考(别一眼无脑爽),最后就是在电影表现形式(什么类型、剧情、表达、演员),反正能让多数人都能爽到并且有思考。

什么笑了,哭了,燃到了,能分析和解读了,那就是所谓的好电影。

文艺片,艺术片以及商业片在分类型之前,只要上院线就是院线电影,观众喜欢看不叫讨好观众望周知!另外电影的票房跟艺术性,就像演员的演技跟流量,并非绝对冲突不可兼容,你越区分这两样指标,其实就越不懂电影。

其实艺术片和商业片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好比去年朱一龙《河边的错误》是带有一定艺术探索的类型片(明显的警匪悬疑片),不过和纯粹的艺术片来说还是差很多的,标榜先锋有点过了,这个电影无论是探讨的主题还是镜头的运用都不算新鲜了。

虽然它没有《周处》那么爽,但主演,原作背景和拍法让它可供解读,所以票房不错。

电影其实就那样,有网友说什么中国市场都引进的都是垃圾好莱坞大片,然后是故事让中国观众如何如何,一天不阴谋论像会死一样。

外国电影引进中国是有流程的,同时符合中国电影市场审查规则就行。而引进有很多形式,或者是分成、或者是批片,这个时候你们怎么不讲什么“市场经济”了?中国引进外国电影,其实还是相当开放的,主要是看市场认不认,赚不赚钱。

这个国家电影之前在中国市场没有经验,如果引进市场的并不赚钱,不管是分成还是批片的公司?亏钱算谁的?人家钱就多得慌了?

还是那句话,中国观众都不喜欢看自己的文艺片,导致投资少,引什么外国片。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引进票房破了10亿大赚特赚,是不是后面几年引进《小萝莉猴神大叔》《神秘巨星》等等,结果印度电影票房从10亿,到5亿,再到1亿,再到疫情前越来越低压根没什么人看了,这几年是不是不怎么引进印度电影了?

同样的,当年口碑好的泰国电影《天才枪手》觉得赚钱引进,当初西班牙全球大爆的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引进了,查了一下中国票房是5557.3万,然后同个团队的第二部悬疑片《海市蜃楼》直接扑街,你看还引不引进同类悬疑片?

真当中国片方公司钱烧得慌了?哪有那么多阴谋论?多数网友压根也不关心电影。

引进的都是烂片?好电影都不引进?那你看吗

这里再延伸写一点,影视都需要投资,尤其普通观众爱看的商业片投资往往高。而现代商业化社会,一个产业往往就和工业化挂钩,全世界电影产业有工业化的国家不少,但限于种种原因,能拍出让让全世界(好莱坞,日本动漫),亚洲(早期香港电影,韩国电影)。

中国电影和印度电影能算半个,因为在亚洲和世界还是能上映的,票房高不高另提。

还是那句话,其它国家地区电影产业不是没有工业化,但因为种种原因电影出国都困难。像东南亚电影,欧洲电影,南美电影,中东电影和非洲电影你也不关心。它们确实偶尔有佳片出圈,但一年,甚至几年有一部就不错了。

比如西班牙悬疑片,当年《看不见的客人》封神,然后是《海市蜃楼》,那这几年西班牙是不是拍不出什么优秀悬疑片了?

这也就讲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很多国家本来就分散,上世纪还好欧洲是电影界中心,法国电影还能守住本土市场一角,但是2000年后全世界都沦陷在好莱坞数字特效时代过后,法国,德国还算好的(有较强的本土电影产业),英国是被虹吸到美国电影产业里的。

其它欧洲国家电影产业很弱,平时就拍点文艺片或者符合本土市场的喜剧片,类型片(任何电影产业弱国都这样),这个时候它就有一个问题了,你都走不出本土,又拿什么到全世界其它国家去竞争呢?

但是由于专而精,所以你老是偶尔会看到某些电影弱国会在某个类型上爆发一波,一群影迷文青就说人家电影好厉害啦,你中国电影又输光了。问题在于,电影产业是商业,需要持续的工业化输出,这些国家是做不到的。

西班牙能每年生出多少部厉害悬疑片?现在意大利什么电影最出名?

法国,德国这些欧洲电影强国又有什么电影能拿出来竞争的?

说到底,大众本来就是庸俗的,也是娱乐的,更是喜欢看乐子的,吹所谓的好电影,和所谓艺术都是搞笑的。

大众眼中的好电影已经说了,现在的电影到底是什么,营销造势、口碑发酵、 二创宣传、数据反馈,别看网友骂得欢,指不定观众还觉得《热辣滚烫》《满江红》不错呢,一个:啊,去年贾玲减肥了,一个看笑了。

国产商业片的运营确实越来越成熟,这是一种积极的商业运作模式,质量嘛见仁见智。现在国内比较缺少的还是对于非商业片,也就是对所谓突出导演性艺术性的电影的保护,比如建立专门的小众电影院,或者设立非商业电影的保护月,有雅有俗,各类型都有,推动中国电影良性发展。

实际上,这几年国内已经算不错了,毕竟好几部电影上千万票房。

有些电影在外国拿奖,在外国和自己国家还没那么高票房呢,中国票房是最高的,真当几百万,几千万不是钱是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