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市场。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的企业为印度市场前赴后继。无独有偶,自从欧盟动力电池法案正式生效之后,欧洲市场对于我们的企业而言也是一个难以打开突破的市场。
众所周知,欧洲对于中国车企而言,一直是走出国门的重要市场。就算率先布局东南亚、中东等多地区,最后的目标都是进入到欧美。尤其是欧洲中几大主力国的市场。最关键的是,进入到了电动汽车时代,欧洲电动化压力较大,给予了中国车企不少的机会。可以这么说,当下的环境是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很合适的一个时机。
然而,机遇是到了,外界的压力也跟随着到了。近日,欧盟动力电池法案已经正式生效,随着该法案的生效,中国车企在出口到欧洲市场上的贸易壁垒增加了不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盟动力电池法案的生效是“黑天鹅”事件再现。
例如说在年初的时候,土耳其就宣布了对中国纯电动汽车加收40%的关税;法国也出炉了对欧洲当地制造的电动汽车新补贴方案,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欧盟的碳关税、关键材料法案也是为了进一步的抑制第三方的进入。而我们在这其中的角色,就是主要抑制的对象。现如今,欧盟电池法案的出现让我们又遭遇了一个新的门槛。
对此,有业内人士解读,他们出炉相关法案是为了争抢到中企在主力国家地区投资设厂,将供应链搬迁到欧盟本土。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等企业。除此之外,他们更多的目的是想要技术的披露。例如说其中的一条:“电池护照法案”,就需要披露相关的信息,甚至涉及到了核心技术的数据和供应链体系。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进入到欧洲地区,不仅要面临投资的风险,还要面临技术被外泄露的风险。从当下这个局面来说,个人认为欧洲难以打开突破。
首先,就投资而言,目前已经有不少的车企品牌宣布进入了德国。然而他们只是以一个进口的方式进入,在整车的制造上投资一直都处于被评估的阶段。包括被一直争抢的比亚迪,在欧美地区设厂都仍旧处于持续的评估当中。可见,我们要去设厂所面临的门槛有多高。而只要这种不确定因素存在,就算是通过了所谓的评估,后续如果重新开始审查,那么也很有可能面临前面的投资被打水漂的可能。
当然,他们可以参考一下比亚迪,用技术投资降低投资的风险,但就算是如此也遭遇了不少的阻拦。所以,欧洲市场的突破口短时间很难打开。
其次,就技术方面而言。按照欧盟的相关法案来说,只有在回收这一块才会涉及到如此。如果他们不愿意造成数据上的外露,也可以采用自己把电池运回来,通过国内的相关法案进行处理。然而,我们却不能忽略一个成本的关键,本身价格上的竞争力就不是特别高,一旦造成了更多的成本增加,那么我们中国的车企走出去的意义又在何处?
总的来说,想要扎根欧洲市场很难。而且一旦未来几年他们自身本土化需求压力缩小之后,我们的扎根可能会更难。当然,我们也一定要参与到其中,毕竟这是我们走出海外的正确道路。只是要如何做,得看这些车企能找出什么样的好办法了。
对此,你们认为有什么不错的选择呢?欢迎对此进行留言评论、点赞和分享!
欧洲德国的汽车怎么进入中国的?对等即可
我们自己呢?不对等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