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标本病传论》里有一段很经典的话,那就是:“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从这段话里面我们可以提取到两个关键词:标本、妄行。
请注意,这里说到的标本,可不是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的“标本”,比如各种植物标本之类,这里的标本,可以粗糙地理解为疾病的本源和外在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生过病,这个无需讳言,生病之后,心中想到的首先就是如何尽快痊愈。
而想要治愈疾病获得健康,唯有确定病因病机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调治方法。这个过程里,确定病因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的,而确立治法方药反而相对更简单一些。
于是,历代养生家都更着眼于如何去把握疾病的病因,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要目的。
从标本病传论的原文不难发现,内经对于导致疾病的深层次原因,给出了一个纲领性意见,那就是不知标本,从而“妄行”,最终发病。
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标本,如何才能不妄行?
我们先说说标本的问题。
标本这个概念,在中医理论里也有多种含义,比如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为本,疾病引起的症状为标,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理解。
而内经也多次强调要“治病必求于本”,这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能被“标”所迷惑,而应该看到藏在深处的“本”。
所谓的“妄行”,其实是相对于“有常”而言的,简而言之,就是有悖常理就是妄行,循规蹈矩才是有常。
而此处说的“妄行”,也就是指因为不知道标本而胡乱调治,从养生的角度说,就是不遵循最基本的真理而肆意妄为。
由此可见,标本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从养护正气来说,正气不足只是“标”,而导致正气不足的才是“本”,想要调理正气恢复正常,如果只知道补虚以纠正不足,而不知道解决引起正气不足的原因,那就起不到长治久安的效果,对此的定义就是“妄行”。
具体到某一个证候来说,例如常见的肝阳上亢,通常就是因为肝阴不足以涵养阳气,从而放任阳气浮升于上,症见眩晕。
这时候,眩晕就是标,肝阳上亢就是本;再进一步分析的话,肝阳上亢是标,肝阴不足才是真正的本。
甚至还可以继续深入分析,肝阴不足只是标,引起肝阴不足的因素才是本。
了解了这个概念,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时,如果见到眩晕而只是祛风定眩,那显然就是一种妄行了。
唯有从滋养肝阴着手,以平复亢上的阳气,则眩晕自息,这才可以称之为知标本而不妄行。
当然,内经并不是片面强调对“本”的重视,关于标本之间的取舍次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的,如里面的原文就有: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或许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正是因为这段话的存在,才给他们有了借口,即使自己没有意识到抓住“本”而求标,也有了强词夺理的理由,这才是危害甚大的“妄行”。
总而言之,内经在《标本病传》里论述的标本与妄行,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厘清其标本的所在,最终选择合理的调治方法,那样就不算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