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公司态度强硬!连发三文点名上汽,智己高管深夜道歉被驳面子

三叔侃科技 2024-04-13 18:27:00

近期汽车界的动作,用一句话形容再合适不过。

“感受一下来自机圈的恐惧吧!”

小米SU7,从年前预热到了今年的3月28日。

一款没上线的车,在2023年下半年凭借一己之力,以碾压之势占据了汽车行业热搜榜的第一名。

“9万9!”

“14万9!”

“19万9!”

“雷神!”

“雷总!”

“比亚迪率先打响降价战!”

“极氪围堵小米汽车!”

“小米不敢发布价格了!”

“收手吧,外面全是吉利……”

当一个一个热搜词飘过的时候,相信很多车企、很多吃瓜群众都想看小米接下来怎么办,雷军接下来怎么办。

这其中,不看好小米汽车销量的大有人在。

但……他们真的没有仔细研究过小米,更不了解雷军。

网文小说里的男主,刘强东口中的“比不了”……

又怎会如此简单?

4分钟大定破1万!

7分钟破2万!

27分钟大定突破5万台!

24小时大定88898台!

一连串数据出来后,吃瓜群众呆了,一众车企懵了!

“车还能这么卖!”

于是,不甘者的第一轮发言来了:我们不和已有产品做对比。

而消费者对于这类励志的发言,早已没有任何感知,也不能激起任何浪花……

第二轮发言紧随其后:

“对不起,军儿。我们帮你把50万以内也挺好的SUV造出来了……”

流量是蹭到了,但浓郁的椰树风格,却成了全网的笑谈。

第三轮,来自智己汽车。

4月8日,智己汽车发布旗下的第4款车型智己L6,正式开启预售。

价格上直接对标小米SU7,预售价区间在23-33万元,估计已经为之后的下调预留了空间,价格上不会高于小米SU7。

如果之前的车企还是“表面和气”,那么智己汽车则是贴脸开大。

这场看似“小米式”的智己发布会,让高管玩嗨了。

发布会上,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数次开大,连续多次提及“雷军”,将小米SU7直接列入竞品。

从三电到零百加速时间、底盘……直接PK了一整场。

最后……

小米不乐意了:你缺乏专业能力、你抹黑、你造谣!

不仅把智己汽车数落了一遍,把它爹上汽也拎了出来。

“智己公司这样行为,和上汽集团声誉无法匹配,我们作为同行业无法理解。”

紧接着,智己联席 CEO刘涛就此信息错误道歉:“由于产品信息的调研结果有误,发布会上有一处信息错误。小米 SU7 跟智己 L6 一样,都是前后电机都使用 SIC 碳化硅模块,小米 SU7 确实是我们非常尊敬的竞争队友!在此,我诚挚地向小米汽车和大家致歉。”

我刚好起来,你们就想拉踩我!

气头上的小米怎么会如此这般轻易饶过它,杀智己敬友商!

何况这还是一次再次出圈的机会,不能轻易放。

要正式道歉!

半小时后,正式道歉来了……

智己汽车错了吗?

当然错了,它错在没有完全了解友商竞品的配置、性能、参数的情况下,瞎说、乱说、还自以为是。

智己汽车错了吗?

也许没错,因为它以为自己在学小米su7对标特斯拉……

就流量而言其实学得还挺好,现场也确实很沸腾,也有呼喊声,也有加油声。

流量有了,也破圈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未尝不是一场成功的发布会。

接下来,智己还要不要对标小米?

如果,它说不了。

小编作为如若是上汽高管,上去就一个大脖溜子。

你不仅要在续航上、百公里加速上对标小米;

你还要在算力上对标特斯拉;

甚至要高喊出那一句,智驾我比华为强。

但喊这些之前,要先把自家的产品整明白,同时也要把友商的产品整明白。

除了“SIC 碳化硅模块”上出现错误,智己之所以惹怒小米,在于它掀了人家的逆鳞。

“到底什么是真智能?”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在发布会上曾发出灵魂疑问,这疑问句的答案直戳小米汽车的肺管子。

“手电筒、手机支架、外接音箱座、外接的氛围灯,真的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我和团队都非常佩服友商的想象力。”

这才是深夜跳脚的真正原因所在。

当然,许多人包括许多厂商看到了小米SU7的大卖,心中却极其不服。

一家刚刚宣布造车三年多点的手机厂商,怎敢一下子就大定10万!

“你说得我都有,只是之前我不稀罕说而已”。这个心里话近期不知道萦绕在多少车企高管的脑中。

诸位高管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购买小米SU7的人都是冲什么去的?

外观?

手电筒?

支架?

跑马灯?

想来都不是!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点,购买小米SU7的群体,基本都是小米粉丝。

外观什么的都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唯一的选项。

为了装X,去买SU7,这只是吃瓜群众的口号,而不是一个真正购车人的心声。

他们认一个东西。

那就是小米SU7车头前面那个标。

这就是小米的品牌力所在!

什么是“SIC 碳化硅模块”?

什么是“三元锂”?

什么是“压铸”?

……

消费者在乎吗?

听得懂吗?

不在乎!

也听不懂!

但你要告诉他啊!

这一系列的细节,除了华为、小米能告诉消费者,之前那个车企能详细的说一说?

一个发布会3个小时,全部介绍汽车的种种性能、细节,最后才发布价格。

诚然会被很多人骂,但真正买的人谁不竖耳倾听?

小米SU7出来以后,许多车企高管咧这个大嘴,这里不服哪里不忿。

但……

你们真的想清楚了吗?

自己的产品究竟哪里行,对手的产品哪里行,又哪里不行?

自己的产品定价究竟有没有优势?

自家产品的热度水平究竟在哪,该怎么“蹭”、怎么“对标”?

“小米式对比法”、“雷军式产品介绍”又究竟是什么?

最后一点。

智界之于奇瑞、极氪之于吉利、阿维塔之于长安、岚图之于东风、埃安之于广汽,智己之于上汽、还有小米汽车……

热度会让车企在短时间内受益,然而谁能让热度一直保持下去,用什么保持才是车企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个字。

“差异化”。

这三个字是手机圈打到最后才总结出来,放在汽车行业依然适用。

产品的差异化不足,就无法形成对其他竞品绝对领先,销量的一时上涨,也只会是一时。

“价格战”谁都会玩,但在价格战里面还能建立起城墙的车企一定会是少数。

在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华为的智驾算一个。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处理。

本文为原创内容,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搬运,已签全网维权,如有需求请联系本账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