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卓建律师事务所积极响应上级党委要求,由“卓建民生律师团”团长、党委书记穆银丽同志带队党员律师,参与由福田区司法局(普法办)、梅林街道组织的“法治护我行,守法我先行”党员服务市集暨“法律咨询面对面”精准普法活动。本次党员市集共设置了九个场景,“卓建民生律师团”负责“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场景。下面,就请大家跟随穆律师的脚步,一起回顾卓建民生律师团们平凡而充实的一天。
走街串巷发宝“典”
2024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以来第四个民法宣传月,为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提升广大群众对民法典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卓建律师事务所的党员律师走进街道、社区,为群众发放民法典口袋书,了解群众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困惑,并对群众的咨询进行了细致、专业和全面地解答。本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百余册,解答群众问题10余次,增强了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意识,“典”燃了群众学法热情。
法律服务“点对典”
在活动现场,卓建党员律师们亲和友善的言谈、真挚诚恳的答复吸引了越来越多参与活动的群众,为深入解答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和法律诉求,穆银丽律师作为“卓建民生律师团”的团长,还在现场为群众进行了专业、精准、全面、可行性强的答疑。让我们一起看看穆律师都回答了哪些问题。
Question 1:订立遗嘱的注意事项你知道吗?
首先向穆律师走来的,是一位年事较高的女士。这位女士提出了自己在遗嘱继承问题上面临的三个困惑:第一,她表示自己并不了解遗嘱继承和因法律规定产生的继承顺序的区别,对遗嘱继承的效力问题知之甚少。第二,对于遗嘱是否必须进行公证,公证是否会带来高昂的公证费用问题也存在疑虑。第三,能否请律师进行遗嘱的见证以及律师见证和公证的法律效力问题。对于以上询问,穆律师从专业知识到实践生活,从法律定义到费用支出进行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回复。第一,遗嘱继承是立遗嘱人意思自治的表现,法定继承则是法律根据所有继承人和抚养赡养的具体情况确定的继承,在我国法律上实行遗嘱继承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效力的原则,法定继承在没有设立合法有效遗嘱时才适用。第二,遗嘱并非必须要进行公证。遗嘱继承的前提是存在合法有效的遗嘱,公证遗嘱仅是多种遗嘱形式中的一种。在收费标准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司法厅关于调整公证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发改价格函〔2021〕2508号)》附件中根据遗嘱是否涉及财产关系分别确定了不同的收费指导标准,公证机构可在规定标准范围内下浮确定具体收费标准。第三,当事人也可以委托律师进行遗嘱的见证,律师在具体见证流程、文书的整备、见证过程的细节和效力方面能够进行专业全面的掌握,同时对其他涉及财产继承的复杂法律事项也能够及时做出解答和回应。在法律效力方面,《民法典》时代,公证遗嘱并不比律师见证遗嘱具有更优先的法律效力,因此可以视各自需求选择相应的遗嘱形式。此外,穆律师也对公证后的遗嘱最终执行力如何以及执行流程进行了更深一步的交流和解答。
Question2:犯罪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位向穆律师进行咨询的是一位担忧自己外甥前途命运的市民。这位男士告知穆律师,自己的外甥犯罪行为已经构成了累犯,频繁犯罪导致其面临四年的刑罚,他对外甥的屡次犯罪既感到痛心,又感到深深的困惑,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外甥频繁走上犯罪道路。穆律师在仔细询问犯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生理心理状况、对法律和对社会的看法之后,针对其犯罪行为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其犯罪行为涉及到敲诈勒索、诈骗、盗窃、寻衅滋事,屡次实施恶劣的犯罪行为,可以看出这位男士的外甥对法律藐视的态度和自身品行的恶劣。如果不能深刻地认识自身错误和纠正其恶劣的思想、品德,其很难避免再次实施犯罪行为。
Question3: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怎么办?
第三位咨询的是一位86岁的老婆婆,她因为居住问题急切地寻找法律的帮助。老婆婆的儿媳在儿子不在家的情况下,将老婆婆和老公公逐出家门。穆律师鼓励老婆婆坚定地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及时将儿媳的行为告知儿子,向其求助,并对儿媳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赡养老人本来就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成年子女不仅要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还要尊敬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情感上对父母进行关心和照顾。如果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父母可以进行诉讼,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子女刑事责任。
除了上述咨询者,穆律师还为其他群众解答了道路交通法律法规问题、居住权问题等各种各样的疑惑,并结合自己经办的案件和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以耐心细致的态度、有理有据的专业素养,从法律到实务,从法理到情理,为群众解答生活难题、法律困境,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深入群众。
美好生活多一“典”
卓建党员律师团在宣传和普及民法典的过程中,不仅使自己更深入群众生活、了解民生民情,丰富自身见解和经验,强化应对各种法律纠纷的能力和增加知识储备,而且真正做到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要求,用律师职业的专业性为社区、为市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建议和应对方案,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奉献自己的绵薄力量。民法典的普及和运用是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市民群众普法、释法能够增强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厚植人民群众对党、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土壤,同时增进律师与群众的感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桥梁,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