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到AI,科技泡沫再现?AI资本泡沫破裂预警

商道忌童言 2024-08-28 17:32:49

2024年8月5日,全球股市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暗夜星期一”,市场仿佛一夜之间被乌云笼罩。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挫3.1%和3.4%,其中科技与芯片板块成为重灾区。英伟达、苹果、特斯拉等科技巨头股价分别重挫6%、4.6%、4.2%,“科技七雄”总市值一日之内蒸发1.3万亿美元。尽管盘中略有反弹,但全天市值损失仍高达6,500亿美元以上。

《华尔街日报》报道,市场抛售压力持续,道指跌幅逾千点,标普500指数创下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数字经济专家骆仁童博士分析,本轮暴跌的主因之一,是AI行业的收益未达预期,盈利模式模糊,而成本却持续攀升。

市场忧虑,对美科技巨头的巨额投资短期内难以回本,AI行业尤其明显,股价已连续下跌超过半个月。7月18日,“七巨头”市值五日蒸发1.1万亿美元;7月24日,集体下跌导致美股市场单日市值损失超过7500亿美元,标普500与纳斯达克指数跌幅创2022年底以来新高。不仅股市,AI泡沫预警声四起。

3月,阿波罗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øk指出,AI泡沫严重程度远超互联网泡沫顶峰。红杉合伙人David Chan警告,AI企业营收需达6000亿美元,才能支撑基础设施开支,而这在当前难以实现。6月末,高盛报告《生成式AI:高投入,低回报》指出,专家普遍认为AI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泡沫风险加剧。

回溯时光,那段被互联网泡沫深深烙印的历史,仿佛在诉说着经济的无常。上世纪末,当信息革命的春风拂过美国,自1995至2000年,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宽松的金融环境,犹如一双无形之手,将互联网行业的估值推向了非理性的顶峰。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短短三年余载,竟翻了三番,然而,从2000年3月的辉煌顶点到2002年10月,一场近80%的跌幅,将这场繁华梦击得粉碎。每当科技的浪潮汹涌,总有几颗明星企业因创新而熠熠生辉,但投资者的盲目乐观,却常常将这场盛宴推向泡沫的边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相似的剧情,似乎在今日的舞台上再次上演。

一目了然的是,思科与英伟达的股票旅程在初始阶段展现出了惊人的同步性。思科,这蓝色的轨迹,自1992年至2000年,其股价犹如火箭般直冲云霄,涨幅高达14,000%,并在互联网泡沫的巅峰,于拆股后达到顶点。而绿色的英伟达,自2016年起,股价同样上演了一场令人咋舌的12,000%涨幅奇迹,在拆股后的6月7日,股价更是扶摇直上。

更有趣的是,这两家公司在媒体上的命运也惊人地重合。路透社曾两次报道,一次是2000年,思科超越微软,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另一次则是24年后,英伟达重演历史,同样超越微软,登顶全球市值最高宝座。

历史的轮回,总以惊人相似的韵脚上演。互联网通信量百日一翻,今朝OpenAI豪言:AI训练需求百日倍增。宽频与算力,昔日与今朝,创业者心中永恒的信仰。

互联网企业,风投眼中的宠儿,投资比重从1995年41.6%攀升至1999年55.3%。今时今日,AI行业如历史重演,一级市场狂潮再起。

幽灵般的泡沫,常常在技术创新的晨曦中悄然而生,市场对未来怀揣着过分乐观的憧憬,过度投资与盲目跟风随之而来,资产价值被虚高至实体经济无法支撑的境地。当泡沫破裂的那一刻,一切宛如梦幻泡影,只留下一片狼藉。

深入剖析,我们从海曼·明斯基与霍尔迪·加利的理论中提炼出泡沫生成的根源:经济环境的利导下,信息不对称与非理性心理的膨胀。简而言之,泡沫的形成,离不开“充裕的资金”与“非理性的投资者”。

充裕的资金,意味着流动性过剩为泡沫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低利率与信贷扩张的背景下,资金泛滥,催生了泡沫的生长。以2022年的“泡沫狂欢”为例,美联储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的近零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激发了市场对高风险资产的狂热追求,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得以短暂繁荣。然而,随着美联储加息以抑制通胀,股市暴跌,科技巨头股价重挫,谷歌、特斯拉与Meta的跌幅分别高达40%至60%。

非理性的投资者,则是泡沫的另一大推手。新技术的诱惑,尤其是其高回报与潜在垄断收益,让市场陷入盲目的乐观。

资金充裕催生泡沫,但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限制了AI泡沫的膨胀。本轮AI泡沫规模仅达2000年互联网和2017年加密货币泡沫的20%-30%。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连续加息,影响了流动性环境。

互联网巨头,如“美股七巨头”,成为AI投资核心,市值占标普500指数32%,贡献近半经济利润。2023年,七巨头投资208笔风险项目,上半年近250亿美元投入AI。巨头投资与自研双轮驱动,科技股价平均市盈率45倍。市场理性需关注巨头投资逻辑,保持警惕。

硅谷精英坚定AI投资,视之为时代技术,先机即规则制定权。黄仁勋强调,突破性AI成果的即时性至关重要,紧随者仅能微幅提升,如0.3%。巨头们加速布局,如疯般构建Hopper超级芯片系统,因关键里程碑近在眼前。

AI竞赛中,无论泡沫与否,巨头行动一致。投资与现金流对比温和,微软、Alphabet、亚马逊季度利润超100亿美元,净利润率稳定。巨头自由现金流充裕,如苹果超1000亿美元,微软、Alphabet、亚马逊有望加入“千亿美元俱乐部”,Meta超300亿美元,英伟达、特斯拉亦可观。

2024年AI投入预计500亿美元,对巨头而言,利润与现金流足以支撑,留着养老非明智。巨头赌得起,故非不理。

巨头估值稳定性是AI泡沫判断关键。亚马逊、特斯拉、Alphabet、Meta市值被低估,泡沫风险小。微软、苹果稍溢价,实力雄厚。英伟达股价涨744%,利润涨330%,基本面坚实。对比互联网泡沫期,英伟达市盈率68倍,远低于思科泡沫期132倍,泡沫嫌疑小。

市值调整集中少数大公司,影响较小,不会引发2000年互联网泡沫式震荡。巨头底盘稳,即使泡沫,亦有坚实基本面支持。

在AI的浪潮中,投资与回报的理性考量成为焦点。高盛和红杉资本的质疑与报告揭示了投资AI需长远规划的实质。AI,如同基建,回报周期漫长,至少以五年起步,与短期投资迥异。数据中心4.5年的回报周期,映射出AI商业化普及5至10年的培育期。类比互联网,商业模式如广告和搜索引擎的成熟,亦经历漫长岁月,故对AI的商业化需持耐心与空间。

Couteue的分析指出,至2030年,AI基础设施建设将耗资1.2万亿美元,占全球IT支出18%。为实现收支平衡,预计需转化出1.8万亿美元收入,可通过降本或增收实现。降本需AI降低全球技术人员薪资5%或所有工人工资3%;增收则需AI推动全球2%GDP增长,提升上市公司收入3%,从中获取一半收益。

国产AI芯片的崛起,以华为昇腾系列为代表,国内市场应用逐步扩展,为国内AI芯片企业树立典范。长期视角下,基础设施投资平稳、技术落地应用,英伟达需持续创新以稳固AI行业地位,避免市场份额被蚕食。

AI投资面临成本、资本、商业模式等挑战,地缘政治与经济周期影响未知。数字经济专家骆仁童博士认为,泡沫未必全然不利,它可体现产业信心与方向共识。AI投资需谨慎评估回报周期,同时对国产AI芯片的崛起保持乐观,以实现长远发展与回报。

麻省理工教授Daron Acemoglu在报告中指出,AI短期内经济效益有限,10年内仅能影响4.6%工作任务,对GDP增长贡献微小。但Acemoglu的论证依据的是AI发展的悲观预测。

OpenAI已透露系统级应用的开发想法,AI成本快速下降,每18个月可能减半,GPT-3成本三年已降40倍。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AI采用率显著提升,生成式AI使用率翻倍,超55%企业预计2025年前接入AI。Acemoglu的悲观判断与现实不符,AI效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是可预见的趋势。

AI被视为新的互联网,是根本性新技术架构,不会因泡沫破裂而消失,历史车轮不会停歇。AI的潜力远超短期经济指标,其长远影响不容小觑。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人工智能:《AI趋势》《ChatGPT》

数字应用:《区块链》《元宇宙》《大数据》

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建筑》《智慧交通》

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转》《零售业数转》《中小企业创新》

产业数字化:《烟草数转》《银行金融科技》《电力能源互联网》

宏观与趋势:《数字经济》《2024宏观》《双碳》

思维与技能:《数字化思维》《组织变革》

创新与创业:《创业导师》《商业模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