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前夕,法国紧急打来电话,望中方高抬贵手,王毅提了一个要求

渔经略史 2024-11-16 15:00:33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10月初,欧盟通过的一个“反补贴调查”草案,在中欧之间引发了轩然大波。草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个草案针对的,是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欧盟计划对其征收高额的反补贴税。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受到了“国家补贴”,所以在价格上占据了“不公平优势”,压垮了欧洲的汽车行业。

你以为这事仅仅是欧盟整体的立场?错了,最积极推动这个法案的,居然是法国。那个和我们有着悠久友谊的法国。甚至连德国投的都是反对票。很多人看到这儿可能觉得不解,法国不是经常在国际舞台上跟我们站队,发出和美国不同的声音吗?可这一次,他们却站在了对立面。为什么?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法国最近几年经济增长乏力,内部矛盾激化,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法国的企业逐渐被中国远远甩在后头。传统的汽车工业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外来冲击,法国汽车行业急需喘息的机会。而马克龙政府,自然也要在这种关键时刻有所动作。于是,这次的反补贴调查,法国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最前线。

于是在10月4日,法国马克龙政府带头支持了这项草案,与其他9个欧盟国家一道,用投票的方式正式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起了“宣战”。然而,中国也没有坐以待毙。欧盟的草案刚一通过,中国商务部立刻反击。目标非常明确——法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白兰地。

这里我们要稍微停一下,讲讲法国白兰地的故事。法国白兰地,作为奢侈品的代表之一,出口市场主要靠中国。可以这么说,中国几乎成了法国白兰地产业的“救命稻草”。过去几年,法国酒类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萎缩,欧洲市场更是死气沉沉,只有中国市场还保持着强劲的购买力。对法国来说,中国的这一刀,捅得正是痛处。

于是,才刚过几天,法国政府就坐不住了。10月8日,中国宣布对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法国的政商界马上感受到了压力。法国总统办公室的电话,很快打到了北京,请求中国能“手下留情”。如果再丢了中国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法国的低姿态,中国却并不急于回应。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表示,竞争可以有,但必须公平互惠。王毅还毫不客气地点破了法国的双重标准:“你一方面推动制裁中国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却希望中国能在白兰地上网开一面,这样的逻辑行不通。”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靠的是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而非所谓的“国家补贴”。这个事实,欧洲的车企心知肚明。法国打着“公平竞争”旗号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掩盖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落后。王毅还进一步指出,欧盟如果继续采取单边压制性措施,想通过打压中国企业来保护自己,那只会导致双方都陷入僵局,损害的是整个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事实上,欧盟委员会这次的做法,从头到尾都极其荒谬。要知道,这场反补贴调查并不是由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主动提出的,而是欧盟委员会自作主张。你没看错,这场“战争”是欧盟自己挑起来的。

一般情况下,反补贴调查通常是由产业界自发推动,因为它们是最能感知市场变化的直接利益相关方。然而,这次欧盟委员会却越俎代庖,替欧洲汽车行业出面,声称中国电动汽车对欧洲市场构成了“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上的份额才不过8%,这点“市场威胁”究竟从何而来?更何况,欧洲的汽车巨头们,比如宝马、大众,早就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更令人疑惑的是,欧盟在这次针对中国电动车的调查中,选取的样本企业,明显带着一种“我就是针对你”的意味。整个调查集中火力瞄准了上汽、吉利、比亚迪三家中国企业,却丝毫没有解释为何只挑这三家。要知道,这样的抽样方式,既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也缺乏公平性。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在欧洲市场份额不小的欧美企业,居然被欧盟“巧妙”地排除在外。这种选择性执法,竟明晃晃摆在了台面上。

更过分的是,欧盟在调查中要求中国企业提供的资料,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的核心商业机密,什么电池配方、生产流程,简直是要把中国企业的底裤都扒光了。这哪里是正常的调查?分明就是明目张胆的掠夺。试想一下,谁会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技术核心就这么拱手送人?

中国企业面对欧盟这场不透明、充满漏洞的调查,心中的不公平感可想而知。欧委会一边逼着企业提交详尽的技术数据,另一边当自己拿不到数据时,还大言不惭地用所谓的“补充数据”填补空缺。这补充的数据是真是假?谁提供的?没人知道,欧盟也不打算解释。显然,他们根本不在乎程序公正,只是在按着自己的剧本往前走。

即便中国政府多次正式抗议,欧盟委员会依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想要认真对待中方合理诉求的意思。他们只管推进自己的调查程序,对中国企业的利益漠不关心。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欧盟这次是铁了心要搞“保护主义”,而且连最基本的遮掩都懒得做了。

欧盟最终是否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目前还有一段时间才能见分晓,中欧之间的谈判窗口依然敞开着。然而,中国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愿意在公平互惠的基础上推动绿色经济的合作,而法国却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最短视的道路。

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法国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在整个欧盟内部产生连锁反应。现在,法国如果能够悬崖勒马,重新回到理性的轨道上,用长远的眼光来审视与中国的关系,那么中欧关系依然有修复的机会,未来中法之间的合作也能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的浪潮中找到新的契机。

但如果法国选择一意孤行,继续扮演这场“保护主义戏码”的急先锋,结果只会是自取其辱。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看似是为了保护欧洲的产业,但它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全球化时代,产业链已经深度融合,任何一方的打压和限制,最终都将像一把双刃剑,反噬自身。法国汽车业的困境,靠打压中国就能解决吗?恐怕未必。

3 阅读: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