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虽然我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但造车国企一直都沉迷于合资的温柔乡里,结果技术没学到还白白失去了市场。诚如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所言:有着央企、国企背景的造车企业,要品牌没品牌、要渠道没渠道、要零售没零售、要产品设计没产品设计,各方面体验都不行。它连造车新势力都干不过,它还能干过谁,它的东西都卖不掉!
反观以比亚迪为首的造车民企,它在销量上,曾多次登顶全球新能源销量榜首,以及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冠;它在技术上,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动力电池、电动机和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车企,它相继亮相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以及e平台3.0等一系列重磅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坚持技术创新的比亚迪,它在今年则更进一步,又推出了电池车身一体化CTB(Cell to Body)技术。而这项技术又会带来哪些改变?我们不妨通过全球首款搭载CTB技术的量产车型——比亚迪海豹来一探究竟。
首先,在CTB技术的赋能下,海豹的安全性会更高。CTB技术其实就是在高安全性刀片电池的基础上,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进一步合二为一,也就是从原来的电池“三明治”结构,进化为整车的“三明治”结构,以后的动力电池即是能量体,同样也是结构件。这样做的好处便在于,提升了整车的强度和刚度,正碰结构安全提升了50%,侧碰结构安全提升了45%。不得不说的是,就拿一般百万级豪华车而言,它的整车扭转刚度为40000N·m/°,而在CTB技术加持下的比亚迪海豹,整车扭转刚度则高达40500N·m/°,可以说轻松媲美百万计豪车。
其次,在CTB技术的赋能下,海豹的驾乘体验会更好。依托CTB技术带来的高扭转刚度,车辆在各种工况下的形变量也会更小,这也大大提升了车辆的响应速度与弯道操控体验。与此同时,CTB技术也能够令电池包的质心更加均衡,实现整车50:50黄金轴荷,而这也使得车辆的稳定性更好、惯量更低、车身响应速度更快。另外,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合二为一的CTB技术,还可以有效抑制车身的振动,继而提升车辆的NVH表现。不得不说的是,比亚迪海豹的麋鹿测试通过车速为83.5km/h,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为133km/h,稳态回转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为1.05g,达到了跑车级的水准。
最后,在CTB技术的赋能下,海豹的设计造型也更前卫。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风阻系数除了会影响风噪和高速稳定性以外,它还会影响车辆的能耗表现。同时也有数据表明,风阻系数每降低0.01,它的续航里程将增加8公里。而CTB技术不仅可以让车辆的底盘实现全平设计,也能够让纯电专属平台缩短前舱体积,继而令车辆的造型更加低趴动感。不得不说的是,比亚迪海豹的风阻系数为0.219,而它的四驱版车型坐拥3.8秒的零百加速实力,百公里能耗却低至12.7kWh,甚至比很多紧凑级两驱电动车还要低,是名副其实的低风阻、低能耗标杆。
纸到尽头该收笔了,以前妈妈总是对我说:如果你吃不了读书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我觉得这个道理对于车企而言同样适用,造车国企如果吃不了“创新”的苦,即使起步更早、起点更高,却依旧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但截然相反的是,以比亚迪为首的造车民企,虽然手握多项核心技术,却依旧能够不懈追求与创新,如今更是祭出了电池车身一体化CTB技术这一“大杀器”,以突破性的电池安全,减少了电池设计对车辆其它性能的影响,并真正打破了性能开发跷跷板,大幅拓展了电动车的各项潜力。看来以后打败合资的重任,也只能寄希望于比亚迪这样的造车民企了。你同意我的看法吗?欢迎留言交流。
作者简介
笔名车市老爷子,山西晋中人;
大学毕业后,干过销售修过车;
优质汽车领域创作者,爱好汽车与写作;
买车用车聊车故事,关注点评交个朋友。
原来是比亚迪的广告
什么难图的名字都整出来,没点文化。一汽的新能源轿车就是废物。
国企就是个笑话
国企是用耒占市场的,一不是搞技术
央企不想弄车而已。
半斤八两,都是吃着人口红利,不想着改进生产技术的公司
〝一汽红旗〞国家从50年代扶持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