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澳门演唱会这一波操作,直接把“刀郎”这个名字从幕后推到了台前。女孩一嗓子“刀郎”,那可不是唱歌跑调的问题,是直接点燃了现场的火药桶。虽说杨坤没正面回应,但他那满脸的“不回应就是回应”,绝对值得琢磨。
这年头,喊“刀郎”怎么成了社交武器?
要说刀郎和杨坤的恩怨,估计很多人能写出个三万字长篇故事。刀郎的经典神曲深入人心,杨坤却曾在节目里暗讽他的音乐“不入流”,结果人家刀郎转身凭《罗刹海市》口碑大翻盘,一时间风头无两。现在这种场合喊刀郎,明摆着是找杨坤麻烦的。女生可能真不懂事,也可能是故意点燃现场,但这个名字,显然成了一个“社交定时炸弹”。
你说杨坤冤不冤?有点冤,也不完全冤。毕竟人家开演唱会图的是卖票挣钱,听众图的是沉浸音乐现场。但一旦扯上刀郎这个名字,再好的演唱会也容易变味儿。这事儿放在杨坤身上,是历史争议的幽灵又回来敲门了——你说你当年没贬低过刀郎吧?网友可是记性好着呢。好在杨坤够老练,没把这事儿放大。
杨坤这一场,值不值票价?空座位和退票风波,听着挺吓人,但也别光盯着槽点看。现场有观众反馈演唱水平在线,气氛也不错,小场地反倒让人更近距离感受到演出魅力。至于喊退票的那些声音,未必是代表主流观众的体验,可能更像是看热闹的人找点事儿聊。
尴尬和爆点,最终成了娱乐圈流量密码。说到底,这场“刀郎现象”的发酵,不就是围绕“流量”展开的?杨坤、刀郎,一个“明争暗斗”,一个“以静制动”,恰好满足了吃瓜群众的心理需求。可惜杨坤这次背了锅,刀郎却意外又收了一波热度。哪怕只是一个路人随口喊出他的名字,他的人气已经显而易见。
刀郎的名字,杨坤的现实,谁更扎心?
音乐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作品的较量。刀郎靠实力翻盘的故事已经被奉为佳话,而杨坤必须通过不断努力维持热度,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偏偏过去的一些言行,现在就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他身上。下一次开演唱会,是不是该先备好“喊刀郎应对手册”?
那么最后想问:喊刀郎到底是无心插柳,还是故意搅局?对于音乐人来说,这种“喊话流量”是应该一笑置之,还是认真较劲?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