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大家|齐白石,花鸟皆成诗

艺见看时尚 2024-07-13 08:04:52

欢迎点赞➕关注 艺术推荐官

为您提供更多优质艺术内容

“花天花地——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展览现场,展柜中为齐白石作品《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

“画无俗艳,花鸟皆成诗。”这句话正是齐白石大师与“花天花地——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一同给观者对于花与自然的另一种答案。今天龙小编将通过对齐白石先生的生平经历,以及展出作品——《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的赏析带大家一同感受。

齐白石,原名纯芝,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晚年定居北京。在当木匠时,他自学《芥子园画谱》,为其细致精妙的技法打下基础。齐白石擅长将描绘对象画得很逼真很精致,每一细节皆通过层层描绘,花很多时间慢慢雕磨,因此他早年昆虫作品非常精细又惟妙惟肖,具有工笔特色。

齐白石,《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局部

白石先生认为画家一定要以自然为师,其画作中草木皆可为兵,不滞于物。他非常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早些年学的工笔技法也在此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蜻蜓的结构,翅膀的纹路,都是在他认真观察真实的世界以后所画,而他画蛐蛐各具姿态,生机又灵动,也体现他对自然中事物的美好想象。

齐白石,《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局部

白石先生骨子里也是一个追求洒脱的文人,在四十岁后生活稍微稳定,于西安教画时结识樊樊山,尽观樊所藏八大山人和徐渭等大师的书画,学习到笔墨的技巧,也于他们的画作中发掘国画不仅仅是一种勾描线条、填充颜色的图画,也不非得是山水,原来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景色也能够画出这种有意境的感觉,而这种被高度抽象后的水墨意象,又能充分的展现笔墨的美感,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一种近乎剪影的朦胧状态,渐渐概括出徐渭及八大山人画作中的白描特点。

齐白石,《游虾图》,荣宝斋提供。非本次展出作品

之后白石先生画中的细节开始变化,晕染的技巧变多,画得更放松,线条勾勒也更简洁,白石先生开始更多尝试用墨法来画画,也逐渐开创出兼具工笔和写意的美感画法。

到六十岁之后,白石先生与陈师曾结识,彻底转向大写意的世界。《齐白石自述》中说到:“我那时的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作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

在陈师曾的劝导下,白石先生自出新意,变通办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目前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出的《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正是在他不断探索后,带来的集大成之作。

齐白石(1864-1957),《 可惜无声 • 花草工虫册 》,1942年,册页(十三开),纸本设色,29×23厘米×13

齐白石,《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局部

《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意指画中草虫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其形态逼真无以复加,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只可惜没有声音。

画作中昆虫形神兼具。以蝴蝶为例,画中蝴蝶的结构真实严谨,翅膀纹理分明,墨水色彩非常洒脱与巧妙,将早年工笔与点墨渲染的技艺充分运用,达成两者之间的平衡,使蝴蝶整体具有活泼灵动、不受拘束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从蜻蜓到蝈蝈皆是各具形态,各有特点,尽显白石先生对自然中微小生物独特的观察,也无不流露出生命的活力和生命中存在的种种情感。而植物的部分更具有写意的状态,将“情随笔转、笔随意出”展现得淋漓尽致。由小到大、由简单到深厚,从虚实相生、意境深远,以及融于自然这三个层面体现了齐老的创作风格。

画作整体也给人展现了闲适祥和的自然之美,晚年齐老的自然平和、知足而常乐伴随这幅画作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小动物有趣而可爱,花的淡雅也给人一种平淡天真的满足,让人更温和更耐心地去感受自然,以另一种视角去看到这个世界。

齐白石,《荷塘野趣》,镜心,纸本设色,135×70厘米

从白石先生的画中我们看到了他眼中的花以及花所代表的美学与情感,其他艺术家给出的思考呢?你自己对花的感受与思考呢?走进“花天花地——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从更广阔的历史中看花、赏花以花为美,以美生活。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