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硬性应对催生:“你生孩子,经过孩子同意了吗?”

忆雪感感 2024-09-24 03:16:0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一个颇具“挑战传统”意味的问题,在年轻人之间很是流行:

“父母生孩子,经过孩子的同意了吗?”

在传统观念中,生孩子往往被视为家庭延续、血脉传承的自然行为,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是否需要孩子的同意。

然而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的权利和意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这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原生家庭之伤

最近几年,关于“原生家庭伤痛”的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我们可以看到,说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受过伤害的年轻人,不仅越来越多,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在很多人眼里,原生家庭不是自己的归属,也不是什么温暖的“港湾”,而是自己穷极一生想要逃离的地方。

原生家庭对人的伤害,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匮乏,还表现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以及糟糕的家庭模式之上。

三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长,在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对于“贫穷”带来的伤害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正如一位在乡镇长大的年轻人说:“从家里走到少年宫的路,小明走了20分钟,而我走了20年才走到。”

物质上的相对匮乏,意味着不良的生活条件、落后的教育资源。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难免会有贯穿一生的自卑感。

除了经济条件外,许多家庭的不完整,也会给孩子带来难以言喻的伤害。

电影《野孩子》的男主,现实里的原型叫做马亮。马亮5岁那年,亲眼看着自己的母亲抛弃自己,离家而去,这给他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此后,尽管家里有父亲、姐姐,家庭条件也还算不错,马亮仍旧不愿回家,而是选择独自流浪,以偷窃为生。

最终,马亮因盗窃锒铛入狱。

可出狱后没几天,他又再次离开家庭,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即便是在完整、富足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常常难以逃离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傅雷家书》这部作品,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傅雷对自己的儿子傅聪,的确十分关心。

但关心,有时也是一种伤害。作为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极其严格。

在傅聪的童年时期,傅雷常常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和体罚,甚至在傅聪练琴出现错误时,会用藤条抽打他。

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傅聪的音乐才华,但也给傅聪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傅聪曾多次提到父亲的严厉给他带来的痛苦。

他说:“小时候,我练琴稍有差错,父亲就会打我。那种恐惧和压力,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在这样的原生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傅聪,性格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一方面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和关爱,另一方面又对父亲的严厉充满了恐惧和反抗。

原生家庭的伤害,会伴随孩子一生。即使孩子在长大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童年时期的阴影也可能会一直存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看到这里,让我们重新思考文章开头的问题:“父母生孩子,到底要不要经过孩子的同意?”

做父母前,先做好准备

其实单就这个问题来讲,是无法得出答案的。

在出生之前,孩子没有自我意志,也无法选择是否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决定是否将孩子带到世界上的,只能是父母。

说到这,我们不妨来探讨另一个问题:假如在产检时发现胎儿有天生缺陷,这个孩子还要不要生?

要面临这一选择的父母,其痛苦与纠结不言而喻。

一方面,对新生命的期待与爱,让他们难以割舍;另一方面,对孩子未来可能面临的苦难,他们也应当有所担忧。

面对这种状况,就需要父母做好“准备”。

如果决定生下有天生缺陷的孩子,父母需要准备无比强大的内心,和充足的经济条件。抚养一个有缺陷的孩子,意味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在经济上,可能需要准备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等。在精神上,也要给予孩子更多、更持续的关爱和支持,陪伴孩子走过漫长而艰难的成长之路。

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而如果选择不生下这个孩子,父母同样要准备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选择放弃孩子,无疑会使得父母陷入自责与愧疚之中,不断质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但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对孩子负责的表现。这种选择,从根源上避免了孩子从出生就要面临无尽的痛苦和磨难。

即便在孩子健全的情况下,选择生下ta,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生孩子之前,要先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资格”做父母?

思考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对物质条件的考量,更是对自身心理成熟度和责任感的审视。

成为父母,就意味着要为一个生命的成长全面负责。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培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如果仅仅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社会压力而选择生育,那么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父母难免会感到手足无措。

一个有“资格”的父母,应该具备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孩子在成长中会犯错、会调皮捣蛋,父母不能轻易被情绪左右,而应以理性和耐心去引导他们。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父母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为孩子提供更科学、更适宜的成长环境。

生孩子之前,请先考虑能否为孩子带来幸福。

结语

生育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更是一个涉及到伦理、责任和爱的重大决定。有时候,选择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性格和价值观;一个充满苦难、压抑的家庭,则会给孩子带来终生难以愈合的伤痛。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丁克”。

他们说:“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能对一个新生命负责呢?”

这并非冷漠,更不是自私,对尚未降生的生命来说,这是一种最大的善良。

这个世界有美好,但也有着无尽的苦难。做父母的,无法知道孩子愿不愿意来到世界,但在明知孩子降生要面对苦难时,家长可以赋予孩子不降生到这世上的权力。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家庭视角看中国的生育率为何低迷

中国知网: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原生家庭因素有哪些?

中国知网:共情、抵抗与重塑:豆瓣“原生家庭抗争会”中的疗愈叙事研究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