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为什么是公务员的必读之书?大概因为这五条

梦往事 2024-07-25 22:04:41

图片网络,侵删

有人说,《沧浪之水》是公 务 员的必读之书,因为里面的弯弯绕太多了,能让里面工作的人快速了解其中规则,少走N年弯路。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真假且不说,单看这几条,我倒觉得不止公务员,对于普通职场人也很适合。

一、真话到底能不能说

池大为刚回小城的时候,是那年代少有的硕士生,大家都高看他一眼。

可是硕士生是个职场生瓜 蛋子,上级领导让大家讲真话,提意见,说讲真话天不会塌,事实证明,领导的天是不会塌,讲真话的那个人的天,一定是会塌的。

池大为一听可以讲真话,就劈头盖脸一通提议,然后领导脸绿了,池大为也被“发配”了。

职场规则就是这么微妙,让你说真话,让你提意见或者建议,你提与不提,对自己都没半点好处,还有可能把自己立于危险的境地,即使得罪不了大领导,还极有可能得罪一些元老。

所以,一般开会时候,大领导发完言,问大家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避重就轻,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敷衍一下了事儿。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老油条们之所以能成为老油条,是因为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职场规则已然摸清,知道有意见说了也没啥用。

池大为作为职场小白,自然不清楚,他有些书生意气,看见厅里铺张浪费他受不了,可他没想明白铺张浪费的领头人就是厅长,厅长也没办法,因为这都是以前领导传下来的,是一条没办法改变的规则。

总之,讲真话容易,自己的天塌了也容易,池大为从厅里被调到中医学会去坐冷板凳,他当时的女友屈文琴说:“大为,谁在弄你呢?”

谁在弄?当然是让他讲真话提意见的大领导,大领导表面和和气气,会开完了吹口气,别人就领会他的意思了。

职场缺的是肝胆相照的同事,但永远不缺落井下石的人。

那么,真话到底能不能说呢?我觉得有时候也能说,前提是自己摸清了规则,看清了风向,别人元老级别的人都缄口不言,一个职场小白硬要当个出头鸟,那倒霉就不能怪别人了。

岁月剧照,侵权删除

二、可以柔软,但不能弱

池大为最初去厅里,是厅里的宠儿,后来因为他质疑厅长的管理,被打发到中医学会坐冷板凳。

他一直很随性,很佛系,什么东西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比如房子问题,连比他媳妇儿晚生孩子的竞争对手丁小槐家都有了名额,就他没有。

他去宿管那软磨硬泡很久,也没个成果,甚至还被宿管嘲讽冷落。

后来他被房子问题逼的快要发疯,索性豁出去了,拿把锁直接把空房子占了,宿管拿文件压他,他差一点妥协,走到门口又把心一横,跟宿管杠上了。

最后的结果是他找当记者的同学,假意打电话找宿管问是不是单位有人老中青三代挤在一间房,之前耀武扬威的宿管顿时打包票,说那是没有的事儿。

一件苦恼几年的事情就那么解决了。

有时候人可以柔软,像太极一样,每个动作看起来都很柔和,却能在柔和里给敌人致命一击。

但人又不能弱,“阎王好惹,小鬼难缠”,如果池大为在被宿管员告知私自上锁违规,退出去,不再坚持,就那么算了,估计以后他自己也会觉得自己窝囊透顶。

所以,在职场,不要一味地忍让,该争取的也要争取,一句话,你可以柔软,但是你不能太弱。

岁月剧照,侵权删除

三、谨言慎行是职场的通行证

无论是在普通职场或是体制内,谨慎点,永远都没错,不要见人和自己走的近一点,就掏心掏肺以为他和自己是真哥们儿。

池大为在职场里吃了暗亏,最后等他明白过来以后,除了落魄没人理的晏老师,其他人都是他逢场作戏对象。

池大为成长了,他从一个毛头小子转变成一个谨慎小心,说话做事不给人留把柄的人。

有人找他了解评职称的内幕,他要先打发人出了大门,他再出去,再转个弯回来,再回趟家,再出来,直到一点小辫子都不让门卫抓到。

几年的冷板凳让他知道,同事间各怀鬼胎,唯有谨慎小心,仕途才能长久。

四、别拿同事当朋友

成为厅长的池大为在开会,会上下属小龚与黄主任大谈“清官论”,黄主任不拒绝,也不提示。

等下属小蔡去告发,池大为找到黄主任,黄主任一脸惶恐,只想撇清关系。

他说:“小龚是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

只这一句话,就将小龚出卖了。

可怜明白人小龚最终的命运,就是重蹈以前池大为的覆辙——坐冷板凳。

翻不翻的了身,就另说了。

小龚的错误在于他错误估计了职场的规则,以为普天之下皆朋友,以为同事间不会有人当传声筒。

可同事终归是同事,没离职是永远不会成朋友的(离职也不一定能成),遇到有利益可图时,同事,那就是用来出卖的,别以为表面上看着谁和谁要好,那都只是假象。

岁月剧照,侵权删除

五、在职场要懂得隐藏情绪

池大为当了厅长以后,官 僚主义很严重,不管是话语上,还是情绪上,他都给人一种摸不透的感觉,他称要是所有的情绪都叫人洞若观火,那还得了?

有句话说“情绪都写在脸上的人,人品不会太差;而能够控制情绪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我没在体制内工作过,却没少在企业里晃悠,我的确发现把情绪写在脸上的人,大都是单位里的员工,偶尔有部门的小领导。

反观那些大点的领导,确实很少见他们把情绪写在脸上到时候。

说大领导一开始就不是一般人,这当然不科学。

每个领导都是从小员工做起的,情绪管理肯定也不是一天就练成的。

学会管理情绪,也是职场人的必修课,不在体制内,不清楚,但是对于普通职场,我觉得用这五种现象来提醒,也再好不过。

暂时总结这几条,欢迎大家补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