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走到这一步,陷入死局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03-25 12:56:04

(困守孤城)

在古代乱世的残酷战场上,当一个人困守孤城,在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一切的援助,甚至感觉到自己被抛弃的时候,他是会一死以报君上,还是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是高贵的名节重要,还是现实的面包好吃?

公元882年的朱温,就曾经面临到这的情况。

时年他还是黄巢的部下,驻防同州,河对岸就是王重荣的大唐正规军,虎视眈眈,随时有闪电袭击同州,然后就地消灭朱温的可能。

朱温巴巴的给黄巢写信求援,说哥你得来救我啊,结果了无音讯。

这个时候,他的老部下胡真和谢瞳就开始动员起了朱温。

因为胡真是武将出身,所以他从军事层面做出了这样的分析:

黄巢的起义军,当然那包括你朱温在内,当初揭竿而起,转战南北,基本上没输过,但是黄巢这人流寇色彩太过浓烈,他喜欢攻城拔寨,但他只攻城而不守城,打下来就扔了,因此我们虽然取得了长安,但是唐朝的大部分版图反而并没有握在自己的手里。

称帝之前,黄巢不喜欢建立根据地,但是诡异的是,称帝之后,黄巢突然就把长安当成自己唯一的根据地了,似乎得到了长安他就满足了。

以前你该建立根据地的时候你不建立,现在拿下了长安,最不该做的就是把长安当成根据地。

原因很简单,因为之前一路打过来都没有占地盘,没有建立起义军的要塞,那么长安对于黄巢来说就是孤城。

守着这么一座孤城有什么用呢?就算要坚守长安,那也要及时的扩大地盘才对。

(黄巢 形象)

然而, 黄巢行动缓慢,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后期支援都要比别人慢上一个八拍,所以他不久在军事上必然溃败,跟着他肯定没前途。

胡真说完,谢瞳又开始给朱温做心理建设,他对朱温说,黄巢本来是个落第秀才,他既然没考中进士,那他算什么读书人,说白了也是草莽。

如他这样的草莽,能在乱世中建立这样巨大的功业,不是因为他有能力,也不是因为他有德行,而是因为他运气好,他赶上了。

这样的一个人,进入长安之后,纵容部下肆意抢夺滥杀,行凶作恶,我们一时屈身事贼那没办法,但是却绝对不能和他长期共事,因为这种人他肯定没个好,咱们要是一直跟他混,以后保不齐死哪儿呢。

朱将军,你自从跟了黄巢以来,是任劳任怨,劳苦功高,可是呢,大齐政权内奸臣当道,政务昏暗,我们连个援兵都叫不来,这样的朝廷,我们为什么还要效忠他呢?

这俩人一唱一和,把朱温说的心里美滋滋的,当场他就决定投降王重荣。

以朱温的智商来说,这俩人就算是不说,朱温也早就把这些情况想到了,他之所以还要积极听取部下的意见,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台阶。

人心奇妙,朱温其实不是不敢面对王重荣的大军,而是不敢面对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

作为将领,认为打不过别人所以投降,和作为将领,认为打不过,部下们一顿劝才投降,看似结果相同,实际上很不一样。

因为,朱温不想承认是因为自己贪生怕死才导致了对黄巢的反叛,他要搞出一种不遇明主被乱世裹挟的感觉来。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朱温杀掉了自己部队的监军严实,然后开城献降,兵力并入了王重荣的麾下。

监军,就是皇帝用来放在军队里监视最高指挥官的这么一个官职,大多数由宦官来担任,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武将哗变叛乱,朱温要投降朝廷,第一个就要先把严实给宰了。

王重荣对朱温还算比较认可,因为天下大乱,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主动投降的敌人总是要比死战不降的敌人要好的。

(杨复光 形象)

但是,朱温的投诚,很快引起了另外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杨复光。

杨复光,朝廷里的权宦,黄巢起义之后,他担任的职务是天下兵马都监。

这个官儿太大了,等于说世面上只要是政府军就都受杨复光的节制。

杨复光一听朱温投降了,立刻就照会王重荣,说应该把朱温给杀掉。

他为什么要杀朱温,不太清楚,大概是杨复光从出道到现在,他一直在和起义军打交道,而且他和当年的黄巢以及王仙芝有过大量的接触,黄巢和王仙芝所留给他的印象,就是不讲信用,始乱终弃,反复无常。

在杨复光看来,朱温和他们一样,说一个没有立场没有原则的人,而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就是养虎为患,干脆杀掉算了。

杨复光想要杀掉朱温,但王重荣坚决表示反对,因为王重荣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一线战场上招降黄巢麾下的势力,而且他老早就说了,只要投降朝廷,一律宽宥赦免他们之前的行为,同州的朱温,他属于是黄巢治下的典型力量,王重荣本来就打算拿朱温做个榜样,结果人家真心实意投降,你反倒把人给杀了,这影响不好,再说也不吉利。

所以,王重荣不仅没杀掉朱温,反而上报朝廷,给朱温加官进爵,还让他照旧统领自己的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仍然在四川滞留的唐僖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对朱温做出了高度的表扬,皇帝说,这真是老天爷赐给我的上将啊。

说完,皇帝还亲自颁赐给了朱温一个新名字:朱全忠。

看来僖宗对朱全忠给予厚望,希望老朱把生命的全部都献给对朝廷的忠诚,这架势,颇有点当年唐玄宗和安禄山的感觉。

朱温能在朝廷里做官,又被皇帝所喜爱,能混到这一步,王重荣出了很大的力气,朱温实在是应该买点礼物好好谢谢他。

朱温当然也不是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所以他干脆认王重荣做了舅舅。

(王重荣 形象)

王重荣不见得真的就把朱温当做亲外甥,但是他的确给予了朱温一定程度上的信任,因此朱温在王重荣的麾下那是大展才干,攻城略地不在话下。

而且,朝廷还许诺给朱温宣武军节度使的职务,让他总揽河南东部事务,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官军得先把长安收复了。

所以,朱温攻城打仗,这就不仅仅是为了给王重荣打工了,更是为了自己的前途。

事实证明,朱温这个临阵倒戈朝廷的选择,那还是很对的,因为公元882年他投降了朝廷,一年之后黄巢就退出长安了。

但是,黄巢虽然退出了长安,却并不是溃败,而是从陕西蓝田往东走,准备攻打蔡州。

到这里,我们不免有此一问,那就是,纵览黄巢之奋斗生涯,他占据长安算是他的人生巅峰。

极乐之欢不能长久,巅峰过后佳境必下,败军之将,何以如此从容撤退呢?

很有意思,因为黄巢撤出长安的时候,官军有好几次是有机会追上黄巢的部队的,就算不能把黄巢就地正法,也可以尽可能的消灭他的有生力量。

其中原因,在于黄巢刚刚占据长安的时候,曾经大肆洗劫,抢夺了不少财富,他准备逃跑的时候把这些财宝大车小辆的装了不少,结果逃跑的时候发现带着这些东西严重的拖慢了行军速度,所以干脆一路跑一路丢,把财宝都丢在了道上。

后面负责追击黄巢的官军沿路看到财宝之后纷纷哄抢,根本无心追击,黄巢因此脱困。

我弃金钱如粪土,不是因为我不爱钱,而是因为,我要用钱,买我的命。

刚才我们说的蔡州,就是今天的汝南。

当时的汝南节度使,是秦宗权。

(秦宗权 形象)

秦宗权,他就是河南本地人,天下未乱的时候,他不过是蔡州本地军队中的低级武官,后来趁着战乱而发动兵变,把原来的蔡州刺史给赶走了,这才让他窃据此位,说白了他以前根本没做过刺史的工作,更没有足够的临敌经验,所以黄巢的部队一来,他就投降了。

这简直是那个混乱时代的常态,为了挣扎求存,丧失理想信念者比比皆是,遇到黄巢投降的司空见惯,遇到黄巢不投降的反而让人惊奇。

得到蔡州之后,黄巢又马不停蹄的计划围攻陈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

黄巢离开长安,那长安就随之光复,在这个过程中,朱温当然也出了不少力,朝廷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给朱温安排了宣武军节度使的职务,而这个职务的治所,是在汴州。

汴州,也就是今天河南开封。

我们一说开封,都知道那是后来北宋的都城,是北宋时世界范围内都属一流的繁华大都市,但在当时却并非如此,连年战乱,汴州饥民遍地,饿殍遍野,实属百废待兴,可惜朝廷也没有给朱温发展的时间,因为朝廷的第一要务是平定黄巢而不仅仅是把黄巢从长安赶出去,所以朱温前脚到了汴州,后脚就接到了朝廷的指令,要求他增援陈州。

要知道,黄巢是败走长安,但是他的精锐尤在,他本人打仗水平也不是盖的,所以包括朱温在内的不少地方节度使都不是黄巢的对手,打是可以和黄巢打一打,但是打不过。

于是,朱温等人联系上了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希望大佬能来帮忙助拳。

李克用,沙陀人,西突厥别部的一支。

唐代文献对于沙陀人的记载很少,而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本身也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

所以,朱温虽然认识李克用,但是对他的身世其实知之甚少。

朱温只知道,李克用同样是从唐末乱世中崛起的军阀,而且在把黄巢赶出长安的过程中,这个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风云并起之时,天下将乱之日,朱温见的人多了,以后他还会遇到很多人,李克用也不过是其中之一。

但是朱温不知道,就是这个人,将会成为自己一生的宿敌。

6 阅读: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