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以少数民族崛起于关外的清朝,自皇太极入关就建立起了,一个以满族人为主的清王朝,虽清朝有过繁盛的发展时期,却在抵不过列强侵略后走向衰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消息,1912年的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成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而中华民国的初步建立,也意味着清王朝,就此面也是彻底的结束了。
而以满族为主、说着满语的清朝,时至今日也不过就过去了,仅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现如今的众多满族后裔们,虽知自己的是满族人,却也已经不识满族文了。
认不得满文,又不会说满语的满族后裔们,这百年间都经历了什么,为何人数上千万的满族人,却在不过百余年的时间里,要面对满族语言文化的迅速消亡?
“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满族起源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最早可以追到2000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等。
说到清王朝的过去,那么能在一众汉人中,杀出重围统一各部的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通过经济措施,加强与汉区联系的重要人物。
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消息,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因为采取了有效的发展经济的措施,让经济发展也是有了繁荣的发展趋势。
努尔哈赤的举措,一方面促进了女真社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加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区域间的联系,出现了“满洲民殷国富”的繁荣局面。
将政治与军事两手抓的情况下,不仅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甚至还极具创造性的建立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八旗制度,而这项制度也为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
1616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十四年时,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大金国,历史上也会将这段时期叫做后金,努尔哈赤在位自称“英明汗”,不仅统一了女真各部,还能抽空与明朝抗战。
随着努尔哈赤的一路高歌猛进,那王都的都城也是一迁再迁,直到1626年时,清太祖皇太极的继位,在将年号改为“天聪”后,王朝发展也渐渐成型。
不断组建完成的八旗蒙古与八旗汉军,也让1636年将国号,改为“大清”的皇太极顺利建元崇德,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共同发展,与巩固下的后金政权,也为清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据光明网消息,清朝也是个由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创造出的王朝文化,但也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可以从建政到入关,直至问鼎后的底定中原。
那时的满族政权,在面对人数是数倍有余的汉族时,却是用简洁廉明,和得益于精兵简政与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同为蒙山站的八旗兵,成了在马背上,靠骑兵征战天下大权的族人。
而清八旗制度,也成为了清王朝,在军事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基石,而清朝也是从入关之日起,直至乾隆中期,4代人100多年的打拼,让清王朝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然而战胜一次次与诸多看看的清朝,也是在王朝将要过半的时,刻迎来了发展的顶峰,但一个王朝的兴起可以是好的制度,但一个王朝的衰落,却也离不开腐败问题。
在经历爬坡到达高潮后的清王朝,空前繁荣的盛世之下,也就慢慢生出了一些腐败的毒瘤,本是勤劳、勇敢又智慧的满族人们,却也是成也八旗败也八旗。
满族民族与汉族民族的人们,因为分为满八旗与汉八旗阵营,让民族矛盾得以了缓和,但对于一个全民皆兵或是预备兵、兵员家属的民族而言,是不准从事农、工、商各业谋生的。
而这样的要求,也就让以满族为主体的旗下人口,在经济发展上受到了严重的束缚,而这个束缚也是最终成为了,这个民族发展的一道枷锁。
尤其是在清朝中叶以后,有关“八旗生计”的问题,也就成了清代较为严重的社会与政治问题,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后,清朝廷就面临了财政与八旗粮饷不能足额发放的危机。
一些八旗的人口们,也就不得不面对更加困难的生活,人口的不断增加,却要对上没有足够的兵额位置,高官之间又盛行贪腐之风,让百姓等直面不算疯长的物价和逐渐减少的粮饷。
使得那时的人们生活,没有家产不说就连粮食,也都是不够人们使用的了,一些八旗的人们是看到了问题,但却也只能是束手无策又呼诉无门。
失地无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官僚、贵族等对百姓的压榨与剥削,让八旗制度,也在后来成为了桎梏满族发展的原因,清王朝也就无奈的,要逐渐走向衰落了。
满语是语言中的“大熊猫”?满语作为曾经在满族统治下的主要语言之一,是有着其独特语法和词汇体系的,而那些被满语记录的内容,又对后世人们研究满族,与古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据人民网消息,在满族1000多万的人们都里,真正能够懂满语的人数却不足百人,而能够精通满语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年事已高还不足10人。
又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满语的使用范围也在变得越来越小,满语的未来也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了,而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朝的官方语言,其珍贵程度也是可以堪比国宝大熊猫的。
大多数的满族人们及其后裔,都是处于一种不会说满语,又不认得满文的状态,就像在北京故宫里的乾清宫的牌匾,会在各大影视剧以及游客的眼前出现,但人们却都以为那是蒙文,但其实那是清朝的官方语言满文的书写形式。
外地人们不知道、本地人们不认识,同族人们可能连族谱都看不懂了,满语、满文本是文化多样性里的瑰宝,却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下,险些成了濒危的语言化石。
而一种语言,如果超过20年不使用的话,那么它就会慢慢的消失,而满语在历史上有约300年的历史,又怎么能让它随着历史消散。
在清代被定义为“国语”的满语,虽然说的人少了,但却在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下,也有着一些与汉语融合后的词汇,就像是人们说的“沙琪玛”,就是一种满族用于祭祀的贡品,而其发音也是源于满语的。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一些北京的土话儿,也有一些是受到了满语的影响,就像是扒拉、咯吱、央格、划拉、了特等,都是源于满语形成,而“央”字音也就是满族话。
甚至在一些被历史遗留下来的图书、档案等的文献资料,也有上百万件都是用满文记录的,如果人人都不懂满文,看不懂满文的书籍,那么好不容易,才被保存下来的资料岂不浪费?
这么看来要说满文是媲美大熊猫的存在,也是相当贴切的了,都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宝贝,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不可少。
为何满族文化会面临困境?满族文化所面临困境,可能也不仅仅是满语的渐渐消亡,短短百余年间,满族人口可能变化不大,但有关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是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也是日益紧密而又多样的。
但在众多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时,满族的文化却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许多满族的传统习俗技艺,也可能是缺乏市场需求与实用价值,逐渐的在被人们遗忘。
据人民网消息,满族这个主要分布在东三省、河北与北京等地的民族,也主要是以辽宁为聚居地,但人们却是对有着丰富内涵的满族文化,变得日益淡漠了。
而有关文化的传承上面,也是面临着一些需要被重视的困境问题,就像是在有关满族的文化研究平台,一般都是一些层次低、布局散又处于规模较小的平台。
再有就是满族文化的,有关研究学者专家的人数,也较为稀缺,大多还都是年龄偏大的一些研究人员,对研究发展的高强度工作,也可能会日渐力不从心。
还有就是研究满族的相关社团,内部组织分工不算十分的明确,而人们提出的诸多方案,却并不能够去逐一的为其付诸行动。
早期的在满族的文化研究上面,所取得的成绩相对较少,而且与大多数少数民族相比,满族的文化传承,也是较缺少高层次的教育研究机构等。
但后来的有关满族文化方面,也是渐渐受到了国家,以及满族人们的广泛重视,学习满语等,也开始在满族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流行与重视起来了。
濒危语言已经在受到重视尽管满语文化在早年,一直需要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但随着人们对濒危语言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更多的的人们开始意识并保护和传承,这个语言中的大熊猫了。
尤其是满族,本就有着光辉又灿烂的文化,在舞蹈、音乐等方面也是丰富多彩,而且在食品、服饰、建筑等方面,也是独具特色,尤其是旗袍文化,成为了中国女性的魅力标志。
在政府加大对满族文化保护与扶持力度后,也是开展了一些文化宣传等活动,也都在努力又积极的推动,有关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发展活动。
而一些学者或是文化工作者们,也在也致力于满语的教学与研究保护,像是整理文献、编写教材,或是开放满语课堂等方式,为满语的传承做出一些贡献。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消息,早在2012年时,就有地方认识到了满语的重要性,也在吉林的满族中学里,开始了有关满语的教学课堂。
许多满族的学生们,在面对自己的语言时,也都是兴致盎然又积极学习的样子,即使学校里的满语老师不多,但再累也都会认真的教授孩子们,在课堂上一遍遍学习,那复杂却有趣的满语内容。
满族文化也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有着许多正值好年华的孩子们,在努力的学习并肩负着传承,和发扬着满族语言等文化的重任。
参考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近代史》2020-10-29
光明网——《腐败导致清朝从盛世滑向衰落》2000-08-04
人民网——《满语之殇:1000多万人的满族 懂满语的不足百人》2013-10-11、《专家:满族人口千余万 文化传承面临六大困境》2013-09-24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满族情况简介》2015-08-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真高兴”——濒危语言满语走进吉林市乌拉街满族中学课堂》2012-03-31
中国新闻网——《纯正"京片子"正在消逝 "老爷儿"指太阳几无人知》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