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刀”,是《中国奇谭》给的

桃叨叨 2023-01-30 18:59:20

作者/绿岛

这周,《中国奇谭》又把童年的语文课本画“活”了。

水彩插画搭配不符合透视原理的东方画派,乡村细节与乡土意象缓缓映入眼帘。

熟悉的家乡话、缺了一角的砖头、绑满布条的水龙头、被废物利用的大大卷盒子……乡村夏天的静谧与喧闹伴随着小号演奏悠扬在街巷与田间。

然而,当全村第一辆巴士出现时,乡村变迁也开始了,村里第一辆巴士不仅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还带走了村落里的传统信仰。

和前几集相比,乡土散文般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多了一抹文学色彩。

新年第一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与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上线B站,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风格迥异的独立故事共同构成了整个关于中国奇幻故事集,艺术形式和主题都非常多元化。

《中国奇谭》目前在B站上已突破了一亿的播放量,八万人打出了豆瓣9.4的高分,成为开年第一个黑马。网上剧情解读满天飞,各种cos、二创作品刷爆社交媒体,IP衍生品被卖到断货……自来水宣传源源不断。

这个四集就获得如此多关注的《中国奇谭》,究竟是何方神圣?叨叨通过和主创团队的对话,还原了这个惊艳的国创动画历时两年的创作过程。

中式动画又杀回来了

看惯了好莱坞的迪士尼漫威风、日本二次元动漫风,《中国奇谭》中展现的中式美学和中式意境给大家带来的惊喜是远超预期的。

从美术风格上来看,满屏都是古典隽永的中国元素,但又不乏现代的审美和调性。

《小妖怪的夏天》中浪浪山上的青山绿水,充满着中国水墨的写意与朦胧;《鹅鹅鹅》通过素描将黑白灰的水墨和哥特式美学融为一体;甚至连以3D动画为主要风格的《林林》中,通过抽帧打造的定格感、三渲二技法,即便不含中国符号性的元素,也能让人一眼区别于流畅立体的西方动画的审美惯性。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导演们各显神通。

考虑到《小妖怪的夏天》的叙事性,导演於水在偏平面的传统国画上加入了西方绘画的光影和透视,通过一定的写实去提升整部片子的代入感。

纯三维动画《林林》的中国气质则来源于视角的“东方感”。导演杨木从古画中汲取灵感,提炼古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试图强调“神大于形”的感觉。

观其内核,《中国奇谭》是用中国人的故事,诠释中国人的情绪,其中有普世的价值观念,也有当代人的情感折射。

中国传统文化中,奇幻故事一直承担着不可忽视的叙事地位。这部以“奇谭”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也同样是用奇幻故事来投射人的欲望,可谓「句句不提人,句句都是人」。

《小妖怪的夏天》借用的虽是宏大的西游世界观,讲述的却是一个nobody的故事。对于正道、正义的追求不仅是大人物的专属,也是每一个像小猪妖一样纯真勇敢的小人物的梦想。

而小猪妖的遭遇正是当代打工人的真实写照,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引发了观众巨大的共鸣,网友辣评:「没有一个打工人能平静地从《小妖怪的夏天》中走出来」。

被陈廖宇称为“个体特色最突出”的《鹅鹅鹅》改编自南朝的志怪小品《鹅笼书生》。

和原著不同的是,少女要求书生将自己带出鹅山。然而他一瞬的迟疑、犹豫之间,少女重新一环套一环的回到狐妖口中,徒留一只珍珠耳环也随风而去。

这便是导演胡睿口中的当代人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中国文化道统里宿命般的情感观中进行取舍又摇摆不定,有时,浮萍般的人生际遇,就在犹豫的那一瞬。

《林林》通过东方讲究的阴阳二元对立去诠释人与狼的关系,但放到当下,则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的故事。不属于人类的林林,跨越了人狼边界、吃了人的食物,最终丢失了自己……

多元化的美术风格背后,观众们看到了一种我们曾经熟悉、又离开了我们很久的东方气质,上美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唤出了我们深藏心底的悸动,这便是我们爱《中国奇谭》的原因。

上美影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相信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上美影的身影。原汁原味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宝莲灯》等经典作品到现在都是叨叨心中的中国动画天花板。

《中国奇谭》的构思缘起于2020年底。当时,面对2022年中国动画即将到来的100周年和中国动画新的百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在策划一个项目,以继续中国动画极具特色的短片创作。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也正琢磨着做一些有探索性又多元化的短片,双方一拍即合。

上美影和总导演陈廖宇从中国传统神话里「奇谭」的概念中汲取灵感,试图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性」的动画系列作品。

正如陈廖宇所说,中国的「奇谭」,它很开放,又很具体。

有像《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一般的民间故事,也有带有未来科幻元素的《飞鸟与鱼》《玉兔》,但共同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而内容、形态、风格上却是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因此,上美影和陈廖宇在分集导演的选择上,最先考虑的便是「多元化」——“导演之间或在视觉风格和叙事风格上,都必须要有鲜明的区别”。

上美影要在创作上“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在各种动画手段中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便是首选。

年龄方面,30多-40多岁之间的年轻导演群体构成了《中国奇谭》的导演团队。在陈廖宇看来,这个年纪的导演在艺术创作上已有一定积累,同时创作的欲望和激情最为旺盛,也最有可能展现创作的生命力。

当然也有例外,《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的导演刘毛宁在创作初期甚至不到三十岁,但他的创作经验和艺术风格都成熟的较早,成为整个系列最年轻的导演。

就这样,上美影和陈廖宇对于导演之间的创作理念、艺术风格、文化背景的多方了解下,成立了一个年轻的、专业的、富有生命力的导演团队。

历时两年的创作过程中,上美影给到每一位导演巨大的发挥空间和充裕的创作时间精心打磨。

导演杨木坦言,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上美影和总导演陈廖宇是他遇到过最为开放的制片方。他们尊重、鼓励创作者,也从剧本、分镜阶段不断给出有益的帮助。

B站方面在监制时对于导演本人意图、整体的气质风格也做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在B站副总裁、《中国奇谭》总制片人张圣晏看来,《中国奇谭》是一个继承于传统、充满着独特气质的美术动画,是一次有创新也有上美影的国创特色的企划,“尽可能地不要对项目本身做太多的改变,让它保持原汁原味是我们对它定位的思考。”

《中国奇谭》系列无疑是上美影与B站在中国动画上传统基因与新生力量的一次合谋,它代表的是「经典」在当下动画市场的一次新的打开方式。

从爆款动画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陈廖宇称在动画人里,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代。《天书奇谭》的导演之一钱运达曾是陈廖宇大学老师,上美影的民族风格一直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他的创作生涯。

《中国奇谭》取“奇谭”二字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这种传承与致敬,在片子的元素中,彩蛋式的设计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经典的回忆。如《鹅鹅鹅》中狐狸公子的造型设计、《小卖部》里空镜里面的致敬元素等,都体现了追随前辈的传承。

我们回顾近几年像《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等爆款动画,不难发现传统文化和经典元素的新解逐渐成为中国动画新的切入口——「国产动画崛起」的口号背后是强调独特的、属于中国人的动画风格的市场诉求。

浩瀚的中国元素已然成为动画人庞大的数据库,问题是如何将文化宝藏传承下来,并注入时代活力。

在陈廖宇看来,前辈们创造经典的时代,「极致」与「探索」是他们共同的创作精神。而在创作环境翻天覆地的今天,后辈动画人需要做的是传承前人的意志,并且站在今天的视角上、利用今天的技术,去创作自己的作品、确定自己的风格。

而B站作为当下年轻人的内容社区,在与中国动画的合作上,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媒介方式和新时代的观影模式为新中式动画赋予了独特的气质。

一是B站作为平台方在预判观众的口味、情绪点、情节的理解程度上提供了意见。在上美影与B站双方的讨论下,《小妖怪的夏天》作为第一部作品亮相,为整个系列的口碑发酵助力不小。

观众对西游IP的熟悉度、故事的基调和叙事方法、和年轻人的情绪共振都非常友好地和观众建立了链接。

二是B站的社区生态为观众提供了独特的观剧体验。比如在《鹅鹅鹅》中,导演使用了默剧+文字对白的方式,别出心裁地采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观影者则通过弹幕和导演形成了一种对话语境。

作品之外、社区之内,有导演的对话、UP主解读、二创内容等多方面视角带大家进入《中国奇谭》的创作世界。

谈及前些年中国动画IP改编泛滥、原创式微、盲目模仿的创作状态,陈廖宇认为这是一个产业的必经阶段,他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分担忧,“市场最奇妙的地方,在于只要你尊重市场,错误的东西会得到纠正。”

如他所说,「只要我们尊重观众,最后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

中国动画已然自我觉醒,《中国奇谭》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