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年春,袁绍援助的五千兵马,及大量粮草终于抵达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西北),曹操在兖州向吕布发起了大规模反击。
(曹)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吕)布所破,投(袁)绍,(袁)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昭明文选》李善注引谢承《后汉书》
(曹军战略计划示意图,红主力橙偏师)
曹操反击战略二年(195年)春,(曹操)袭定陶。--《三国志·武帝纪》
首先要旨,曹操统兵从东阿,出其不意地南下济阴郡,奔袭其治所定陶城(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然后再以定陶为据点,攻击在济阴之东山阳郡的吕布,再与于禁夹击东平国。
待定陶被袭,预留在沿途的别部偏师,便按计划,向东平国北部、定陶之北发起进攻。
(于禁)又(作为)别将破高雅於须昌。--《三国志·于禁传》
其中,留在东阿的于禁一部,往东攻打东平国的须昌县(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西北东平湖中),具有战略牵制作用。
(于禁军是次战略重心)
于禁打败了须昌的敌军高雅,然后依托汶水,与东平国的陈宫隔水对峙,以保卫后方安全。
等到曹操一路打到东平国时,于禁便领兵南下夹击。
其他别部攻击定陶之北,是为了清除曹军主力身后之敌。
若舍(吕)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濮阳)可全,其馀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三国志·荀彧传》
后来曹操在济阴的乘氏县(今山东省巨野县龙固镇)时,因缺粮,又陶谦病故,刘备接管徐州,曹操想再次攻打徐州。
荀彧劝阻他,说此时去攻打徐州,兖州将又只保得住鄄城、范县、卫地。
(黄河南的濮阳属春秋古卫地)
卫,谓濮阳。杜预曰:濮阳古卫地。--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说明曹操在乘氏时,已有偏师西取了濮阳。
荀彧此时不提东阿,一是因头年(194年)的缺粮,东阿所剩人口不多;二是程昱的肉干事件,丧失了民心。
太祖征吕布,(曹)仁别攻句阳,拔之,生获布将刘何。--《三国志·曹仁传》
曹仁领兵攻陷了,前往定陶途中的句阳县城(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小留镇),生擒守将刘何。
(曹仁等偏师清除主力后方之敌)
定陶之战拿下定陶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这里成为了整场战争的首个战场。
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兵马突然出现在定陶城下,对城池发起猛烈进攻,攻破南门,进入了南城。
但进城的曹军,在南城遭到了济阴太守吴资的拼命抵抗,定陶没能攻下来。
曹军退出城后不久,吕布带着援兵从山阳赶到了。
曹操将其击败,吕布退回了东缗(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吴资击退攻入南城的曹军)
定陶城坚,一时无法攻下,曹操奔袭定陶的目标没能实现。还好击退了吕布,曹操掌控着济阴一带的主控权。
驻军乘氏,夏侯惇开辟后方乘氏县(今山东省巨野县龙固镇)位于定陶东北。曹操从徐州返回兖州时,派本地豪族李乾回来安抚周边各县,不料被吕布手下的薛兰、李封所杀。
曹操让其子李整接管了李乾的部众,李乾的侄子李典也在军中。《三国志·李典传》
于是,曹军便利用李家在乘氏的影响力,驻扎了下来。
(曹操入乘氏形势图)
然后派夏侯惇领兵南下,兼领陈留、济阴两郡太守,升为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三国志·夏侯惇传》)
时大旱,蝗虫起,(夏侯)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三国志·夏侯惇传》
因为灾情严重,夏侯惇担任两郡太守期间,亲自挑土,带着将士挖了一个大水塘蓄太寿水,为百姓灌溉庄稼,改善收成。
太寿具体位置不详,但曹操193年封丘之战追击袁术的路线经过于此,曹操还挖太寿水准备灌太寿城。可知太寿位于陈留襄邑、豫州梁国的宁陵两县之间。(《三国志·武帝纪》)
所以,夏侯惇攻取控制的范围当在陈留、济阴二郡南部,以及梁国北部。
(夏侯惇开辟的后方大致控制区域)
兖州遭受大旱、蝗灾的时间在194年到195年初。194年曹军龟缩在鄄城、范、东阿三城,夏侯惇又是保卫鄄城,和濮阳之战的重要将领,不可能跑到太寿。(《三国志·夏侯惇传》)
又华北地区是单季稻,一季稻一定要在清明前播种,四月底五月初移栽。如条件允许,也可在谷雨移栽。
综上可知夏侯惇蓄太寿水的时间在195年的清明之前,正是春季。
故而得出曹操在驻军乘氏期间,派出了夏侯惇攻略、治理两郡南部的结论。
此时夏侯惇对二郡南部的开辟经营,分隔、牵制住了陈留太守张邈、济阴太守吴资的兵力、财力。
为曹操反击吕布长达近一年的战争,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西、南后方,也为将来的秋季攻势提供了部分的粮草保障。
(曹操总是让夏侯惇独当一面)
巨野之战山阳郡巨野县(今山东巨野县东北)位于大野泽(今东平湖西南方,为其前身)南岸,与乘氏很近,而且这一片都是地势平坦的湖区。
驻守在这里的,正是吕布的兖州别驾(政务二把手)薛兰,和治中(政务三把手)李封。(《三国志·李典传》)
薛兰是大名士(《后汉书·党锢列传》),李封应该是山阳大豪强,很有影响力。正是因为他们吕布才得以在山阳立足。
从他们能杀掉李乾看,巨野可谓是兵强马壮,声势浩大。山阳本地士族、豪族的军事力量都聚集在了这里。
有这样一支强大力量在卧榻之侧,曹操岂能安睡。
195年夏,曹操领着李整(《三国志·李典传》)、曹洪(《三国志·曹洪传》)等人向巨野发起了进攻。
吕布得知消息,北上救援薛兰。
曹军都是曹操、袁绍手下身经百战的精锐,薛兰虽然人多,但多是没打过什么仗的本地乌合之众,一战下来,薛兰军被打败。
薛兰等人被斩杀,吕布再次撤回东缗。(《三国志·武帝纪》)
乘氏饥荒,战略调整二年(195)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三国志·荀彧传》
夏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
因为上一年的大灾,秋收甚微,乘氏的积粮很快被曹军吃光了,人相食的场景再次出现。
徐州陶谦死后,将州牧让给了刘备,这让曹操既不甘心,又想借再征徐州解决粮食问题,以徐州为基地,打回兖州。
(乘氏饥荒时期局势图)
荀彧劝阻他:
“以前刘邦保关中,刘秀据河内,就是打造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根基之地。现在我们拥有的兖州黄河、济水之间,就是这样的基地,一定要巩固好。
缺粮虽是燃眉之急,但我们已打败薛兰、李封,占据了大野泽南的广袤粮田。
等熬到秋收,分兵出击在大野泽之东、东平国的陈宫,他便不能西顾。我们就抓紧时间,抢割巨野一带的麦子,积蓄粮草,一举可打败吕布。然后联合扬州刘繇,南下夹击淮南的袁术。”(《三国志·荀彧传》)
荀彧一开口,不只为曹操完善、调整了夺回兖州的战略,还提出了未来的大战略方向。
然后,为曹操指出此时不能攻打徐州的原因:
“假如不先攻吕布,而去打徐州,留兵多了攻打徐州的兵就不够,留兵少了连百姓都需要守城,就没人去收粮食。
(荀彧从三大方面分析劝阻曹操)
吕布来犯的话,我们至多能守住鄄城、范、濮阳一带。万一攻打徐州不顺,您还能回到兖州吗?”(《三国志·荀彧传》)
接着,荀彧又给曹操详细分析,此时徐州难打的三个原因:
“一、徐州遭受两次摧残,各郡县守军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只求自保,将会相互协助,谋求共同防御。
二、等我们的大军到抵达时,徐州的麦子已收完了,他们肯定会坚壁清野。我军如果攻城不利,还是没粮食吃,不到十天就会未战先乱。
三、前两次我们在徐州杀戮太重,徐州百姓都怀着失去亲人的仇恨,对我们同仇敌忾,至死不降。即使我们攻下的地方,他们也会继续反抗我们。”
综合以上三大方面,荀彧请曹操重新考虑下。
这番分析太透彻了,曹操直接打消再征徐州的念头,依荀彧调整的战略行事。(《三国志·荀彧传》)
抢收山阳之麦195年秋,曹操依照荀彧之策,分兵袭扰东平的陈宫,然后派出大量军队和百姓,大收山阳郡北部湖区的麦子。(《三国志·荀彧传》)
(吕)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馀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三国志·武帝纪》
好麦田被曹操抢收,吕布、陈宫心里急啊!
吕布从东缗,陈宫自东平国,统兵共万多人,来到这大片麦区攻打曹操。
於是兵(曹军)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
当吕布军杀到曹操在巨野的大营时,营中留下的士兵一千人都不到,守营是守不住的。
二年(195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吕)布于巨野。(吕)布东奔刘备。--《三国志·张邈传》
由此可知,此战发生在山阳北部重镇巨野城外。
曹操让周围收麦逃进营的妇女守营,带着全部士兵出营迎敌。
营西边有条大堤,大堤的南边是一片幽深的树林。曹操将一半兵力埋伏在林子里,另一半兵力背靠大堤守在堤坝下。
吕布见曹操背坝列阵,有违常理,怀疑有埋伏,便让士兵相互传话,让注意埋伏。
(吕布怀疑有埋伏)
然后退到南边十里距离设营。(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
一整晚,曹操树林里的伏兵未动,堤坝下的约五百士兵也仍在那里。
第二天天亮,吕布率军又来到大堤前。
曹操将堤坝下的五百士兵,一半假装埋伏在大堤视线遮挡的地方,另一半两百多人出堤外。
吕布以为曹操就埋伏了两百多人在堤内,便让兵马向大堤外的两百多人逼近了一些。
然后派出轻兵上前挑战试探。
正当这两队人马,刚交叉捉对厮杀在一起的时候。埋伏在南边林子里的约五百伏兵,和假装躲堤内的两百多士兵,都一起冲了出来。
两股伏兵,步骑并进,杀了吕布军一个措手不及,大败之,并缴获了其载战鼓的车辆,追击到吕布军的营寨才返回。(裴注《三国志·武帝纪》引《魏书》)
外出收粮的部队,各自返回。吕布军的优势已不存在,吕布趁夜第三次逃回了东缗。(《三国志·武帝纪》)
分兵平诸县曹操此时粮草充足,又趁新胜,向吕布集团发起了秋季总攻势。
(于禁)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於雍丘,皆拔之。--《三国志·于禁传》
曹操先攻击东平国要地寿张城(今山东省东平县寿张镇),汶水北面的于禁南下配合攻陷。
陈宫要么在抢秋麦的巨野一战,便跟吕布逃去了东缗,要么寿张城破之前才逃走。
(曹操取寿张定陶后分兵平诸县)
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吕)布东奔刘备,张邈从(吕)布,使其弟(张)超将家属保雍丘。--《三国志·武帝纪》
于禁又跟着曹操向西,终于攻陷了济阴治所定陶城,再分兵出击各郡县。
东缗的吕布往东投奔了徐州牧刘备,陈留太守张邈跟随吕布,留下了弟弟原广陵太守张超守护家人,保卫张邈的陈留治所雍丘县城(今河南省杞县)。
于禁从攻济阴西北端的离狐县城(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攻破。
然后又与乐进(《三国志·乐进传》)等将跟随曹操,围攻雍丘的张超,历时四个月攻陷。
(虎牢之东十余县)
太祖讨(张)邈、(吕)布於濮阳,(吕)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馀县,皆拔之。(曹洪)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三国志·曹洪传》
曹洪跟随曹操转战济阴、山阳二郡,然后西出兖州,获得了邻近的司隶河南尹的中牟、阳武、京、密等十余县,尽得虎牢之东。
之所以曹操能顺利取得河南尹这么多城,任峻立有大功。
任峻是中牟县人,190年诸侯讨伐董卓时,这片地区夹在两军之间。
中牟县令杨原吓得想逃,任峻建议杨原暂代河南尹之职,带头把虎牢关以东的十来个县联合在一起协防。
于是杨原让任峻做自己的河南尹主簿。
(任峻两次左右虎牢以东的局势)
当曹操领兵进入中牟境内时,大家又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任峻与这一片的另一位有识之士张奋商量运作后,这十几县全部归顺。
任峻又召集了宗族、宾客、家兵数百人,表示愿意跟随曹操。
曹操见这小伙子够精明,说不定还帅,很是喜欢。直接表他为二千石的骑都尉,将堂妹嫁给了他。(《三国志·任峻传》)
雍丘之围195年八月,曹操大军围攻雍丘。(《三国志·武帝纪》)
袁绍的东郡太守臧洪,曾是张超在广陵时所器重的功曹。张超被围于孤城,对部下说:“现在只有臧洪会来救我了!”
众人都认为曹操、袁绍关系正好,臧洪现在是袁绍任命的人,必不会自招祸端,大老远地来救。
(张超始终信任臧洪)
张超回答:“臧洪是天下之义士,肯定是不会忘本的。只怕受限制来不了。”
臧洪听说张超被围,果然光着脚大哭不止。然后准备好东郡兵马,又向袁绍请求增调兵马,出兵救张超。(《三国志·臧洪传》)
臧洪的请求并不只是私情,这时候兖州新定,袁绍背袭曹操,是有机会的。
但袁绍与张邈好友成仇,又想借曹操之手杀张邈全家。
犹豫来犹豫去,袁绍终究不准许臧洪去救张超。(《三国志·臧洪传》)
在徐州的张邈,得知雍丘危急,赶往淮南向袁术请救兵,但在路上被手下士兵所杀。(《三国志·张邈传》)
195年十二月,雍丘陷落,张超自杀,三族被灭。(《三国志·武帝纪》)
臧洪得知张超族灭的消息,非常怨恨袁绍,断绝了与袁绍的一切联系。
(臧洪也不负张超的信任)
袁绍出兵围攻臧洪的郡治所东武阳城。
臧洪已在此经营三年,东武阳城坚粮足,袁绍大军足足围攻了一年,于196年十二月方才攻下。
袁绍军生擒臧洪,袁绍爱惜臧洪,本想只要他屈服就原谅他。
但臧洪于大庭广众之下,痛骂袁绍不能与张邈兄弟和睦同心,却坐观张氏屠灭。慷慨赴死。(《三国志·臧洪传》)
总结自195年正月(《资治通鉴》)奔袭定陶,到十二月雍丘城溃,曹操几乎用了一年时间才重新取回兖州。
遭遇过首战定陶不下的挫折,又经历了乘氏饥荒的失落,但曹操能牵制分隔敌人,开辟巩固后方,适时调整战略,抢收秋麦,终于赶走吕布,赢得胜利。
195年十月,东归到新丰的献帝,正式拜曹操为兖州牧。(《三国志·武帝纪》)
从此,袁绍、曹操在兖州隔黄河而治,直到九年后(204年)曹操攻陷邺城。
(兖州风云曹操崛起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