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诵芬:为了做飞机,我把母亲牺牲了,呕心沥血只为中国航天事业

三楼有泡芙 2024-09-17 04:46:14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在动荡的1937年,日本的飞机毫无顾忌轰炸我们的土地,顾诵芬目睹了国家被欺凌,立志投身航空,多年后,他成为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的佼佼者,毕业后加入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此深耕此领域。

1956年,他与前辈们在沈阳共创首个飞机设计室,亲自操刀“歼教-1”的气动设计,见证了中国首架喷气式教练机的诞生。

转眼间,1964年,顾诵芬又领军歼-8项目,担任副总设计师,专攻气动难题。面对跨音速飞行挑战,他带领团队历经数年,终于在1977年攻克难关,为歼-8的翱翔蓝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1年他又携手团队完成了歼-8Ⅱ的设计研制任务,没错他就是中国歼8之父,顾诵芬,而这短短的几段话,道不尽那些年他这么多年奋斗的故事。

01

离梦想更近一步

怀揣着强烈的造飞机的愿望,顾诵芬直接报考了三所学校,而且都是航空系,可能是自身太过优秀,三所学校都不约而同的录取了他,分别是北京的清华大学,杭州的浙江大学还有上海的上海交大。

这三所学校都十分优秀,顾诵芬一时之间难以抉择,考虑到自己是家中独子,再加上他的母亲不想让孩子到离家那么远的大学上学,综合下来,顾诵芬选择了上海交大,毕竟自己的家乡苏州就在上海旁边。

成功进入大学之后,顾诵芬发现上海交大的航空工程系有三个研究小组,其中飞机结构组里面的学生最多,因为这个方向比其他两个好就业,飞机发动机也有人选,但是选空气动力学的学生却寥寥无几,毕竟不好就业。

顾诵芬不走寻常路,选了冷门空气动力学。他说自己梦想造飞机,不学空气动力学咋行?简单一句话,道出他对航空的热爱与执着。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这场战争中我国看到了空军在战斗中的重要性,想要赢得战争,必须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于是在顾诵芬刚刚毕业就被通知要所有毕业生快速前往北京,加入刚刚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

时间规定在3天之内,顾诵芬来不及跟家里人解释,就直接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母亲想要顾诵芬留校任教的愿望落了空。

但是这件事对于顾诵芬本人来说确实一件天大的好事,毕竟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但是自古忠孝两难全,在顾诵芬为我国航天事业添砖加瓦的时候母亲总是不住的望向窗外,希望儿子能够回来,

但是他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为此还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随后便得了重病在1967年撒手人寰,每提起母亲,顾诵芬总是一阵叹息:“为了搞航空把我母亲给牺牲了……”

那么为什么顾诵芬不惜牺牲母亲也要搞航空呢?

02

充满战乱的童年

1930年在江苏苏州,顾诵芬出生了,之所以叫顾诵芬是一位父辈在晋代陆机《文赋》中找到的灵感,其中“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这是其中的名句,也是顾诵芬名字所表达的意思。

仅仅是从名字来看,这个家族必定是家风淳朴的书香门第,事实也正是这样,顾诵芬祖父曾是朝廷正四品功臣,母亲潘氏一族则是李鸿章口中的“翰林之家”。

顾诵芬的父亲顾廷龙,是位国学大家,对古籍版本、目录学有深厚造诣,书法也自成一家。他曾领导上海图书馆,特别在古文字研究上,有着非凡的成就和贡献,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尊敬。

顾廷龙对儿子的教育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都在顾诵芬日后的科研和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还培养了他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认知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年仅七岁的顾诵芬,随家从温婉的苏州迁移至繁华的北平,入驻了亲戚顾颉刚在海淀区的府邸,地址是成府蒋家胡同三号,这座府邸不仅环境幽雅,更成为了他学术探索的新起点。

受哥哥诵诗的影响,小诵芬也迷上了航模,那些能飞的小玩意儿让他对机械和航空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亲眼目睹了被轰炸的北平,日军的飞机轰隆隆的飞过,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满目疮痍。

这些都场面都深深印在顾诵芬的脑海之中,他甚至还能回忆当年日军投下的炸弹是什么样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萌生了“为祖国设计飞机”的信念。

在动荡的时局中,顾诵芬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随父母在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度过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过程,大量接触图书、刊物,为他日后的航空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

造飞机

在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的时候,顾诵芬终于感觉到了巨大的困难,那时候,中国在自主设计飞机的领域上可谓是一穷二白,而顾诵芬在大学期间学的都是关于一些低速飞行器,对于高速飞机这一领域简直是闻所未闻。

所以他要参与“歼教1”的设计时,简直一个头三个大,但是他没有放弃,既然之前没接触过,那么现在就要专精时间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了,他查阅资料,请教了众多在国外参与过飞机设计的专家教授。

他在其中一个老教授那里找到了突破口,那老教授说北京航空学院的图书馆,有一份英国的技术期刊,或许会对顾诵芬有所帮助。

顾诵芬不疑有他,立刻来到了老教授所说的地方,果真发现了老教授所说的资料,他在那个打印机匮乏的年代,将这份资料亲自吵了下来,就这样有了这份资料,两年后1958年“歼教1”成功问世。

这是顾诵芬的处女作,也是中国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歼教1”的制造速度,世界罕见。

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空军急需一种新型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来提升作战能力,但是当时的技术和资源都相对匮乏,这给研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顾诵芬院士带领团队站了出来,肩负起研发歼8的重任。

经过大量的理论计算和反复试验,顾诵芬团队克服了超音速方向安定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成功设计出了歼8战机,这款战机不仅具备高空高速性能,还拥有先进的航炮供排弹系统,为中国空军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战需求的变化,歼8系列战机又进行了多次改进和升级,推出了歼8Ⅱ等新型号,这些新机型采用了更先进的雷达、火控系统和电子设备,实现了跨代增长,大幅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战斗力。

04

运-20

后来就连运-20都是顾诵芬呕心沥血的结果,当时运-10的项目搁浅再加上后来和美国麦道公司的合作成为我国航空史的两次误判,导致我们后续的发展一直受着外部势力的干预,所以那段时间的努力成为了一场空。

当时,面对是否继续恢复运-10还是研制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的争论,他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军队需要大飞机,且制造大型运输机的技术将为中国未来制造大型民用飞机奠定基础。这一主张最终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支持,运-20项目得以正式立项。

运-20的研发过程同样充满了挑战,但顾诵芬和他的团队再次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攻克了技术难题,实现了首飞成功并顺利服役,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在顾诵芬患有肠癌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今顾诵芬还健在,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他始终关心着国家的航空事业,即使坐着轮椅,带着助听器也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至此他终于圆了7岁孩童时的梦。

参考资料:

[1]光明网:2021年11月4日:顾诵芬:让中国“雄鹰”振翅高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