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该不该北伐,刘备该不该救援?

红小岩谈古论今 2021-12-14 17:41:43

关羽在襄樊之战时,因为背后遭到东吴的偷袭而失败,最后在麦城败亡。此役算是刘备阵营在难得的一段上坡路上,突然遭到的重大打击,进而导致蜀汉从此与统一天下无缘。“关羽北伐”也因此常常是大家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最常出现的声音就是“关羽不该发动北伐”或“应该见好就收”等等,另外,根据这些声音衍生出来的问题是“为何刘备没有对关羽进行救援”,今天我试着针对这两个议题进行讨论。

襄樊之战前的关羽北伐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关羽是在汉中之战后,219年才对曹魏进行北伐。但尽管襄樊之战的确是219年才开始,关羽对曹魏的攻势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并持续在进行。

从《乐进传》得知: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葛亮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这是发生在乐进与曹操于合肥征孙权前,也就是208年的第一次合肥之战;这表示荆州临沮、旌阳以北此时属于曹魏。下面顺便附上襄樊之战相关的地图:

这表示关羽要能突破临沮,到219年实际进逼襄阳还要好一段路要走,而从其他记载可以看到,至少217~218年,关羽的势力已逐渐北移。有说法认为214年前后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表示关羽可能214年就已至少进逼临沮;但在下持保留态度,因为要让马超虚领临沮意义不大,有可能误记汉中沮县为临沮。

首先是217年在许都发生的金祎、耿纪、韦晃之乱:

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时关羽强盛,而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中事。

注意金祎要的是“南援”刘备,以及后续关羽强盛的状况。表示着关羽自荆州如前所述的一连串战事很有可能是占优势的。

再来是218年的侯音之乱:

南阳功曹宗子卿对侯音说:“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戮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

注意218年远在宛城的侯音,为何可以相信关羽的兵能够赶到救援?甚至比曹军还快?这表示关羽势力已逼近襄阳,甚至更可能已有军势过襄阳境内。虽非围困住襄阳,但从曹仁与庞德就算击斩侯音后,从“攻关羽”却只能“屯樊城”来看,关羽很可能已经靠水军控制住汉水,将襄阳与樊城交通隔绝。

再配合《武帝纪》作补充:

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这个“初”就表示侯音造反之前,曹仁已经被奉命讨伐关羽,所以曹仁才能及时平叛。

218年曹操人还在汉中,为何还要无端启动另一条战线? 这从侧面也表示了218年之前关羽势必已经威胁甚至进入了曹军境内。

综合上面三段资料,应可得知关羽是至少218年以前就持续北进到汉水周边,而非219年一时见猎心喜才突然北进。

襄樊之战、水淹七军这段历史大家几乎都知之甚详,所以只略略带过。曹仁讨关羽失利后退守樊城,8月第一波援军被大雨淹掉,从《徐晃传》得知很可能曹操第一时间能有的主力部队就此没了,徐晃自己只剩新兵可用;曹操的荆州官员开始投降倒戈,而许都以南开始多起民变响应关羽,关羽因此得到威震华夏的称号。

虽然大雨帮了关羽不少忙,不过关羽第一时间准备舟船进攻,甚至以舟船围城。这表示关羽准备充足,水军也具一定战力。有的人因为曹操此时吓得差点迁都的决定,认为关羽北伐是要一举破曹或是直逼许都,但我并不这么认为。从刘备入蜀时封关羽为襄阳太守可以推测,襄樊之战很可能就是北伐的收尾,让关羽坐实此头衔。如果成功夺得襄樊,能够进逼宛洛,就能更进一步完成《隆中对》的布局。

我个人认为,关羽原本七月与曹仁对峙,很可能打退于禁、曹仁,进一步围困襄阳即达成其目的,但因为水淹七军的战果过大,才决定扩大战果。毕竟对手被打到剩几千人跑进城中,城被大水淹住随时会城陷,几乎是打落水狗的行为。

襄樊之战时的天下局势

有人会质疑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刘备方在做什么?还有曹魏是否足够脆弱,符合《隆中对》“天下有变”的形势呢?

襄樊之战前后的刘备

219年刘备的汉中之战打得很是辛苦。张飞、马超被打败;雷铜、任夔等人被杀;攻打张郃不利等等,一直到黄忠斩杀夏侯渊才情势明朗化,却仍有陈式诸军攻打马鸣阁道的失利。

对214年才打下益州的刘备来说,连续的强作战很可能对后勤造成不小的压力,诸葛亮因此对于前线的支援感到迟疑,杨洪说出“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这种几乎被逼急的话,诸葛亮才被说服。

益州内部不稳的现象,从《李严传》也可略窥一二,218年期间,刘备集团至少发生了两起动荡,盗贼马秦更达数万人。虽被李严讨平,但内部不稳,各地州郡可能各自都得留兵。

一直到219年刘备才有余力让刘封、孟达入主上庸,为另一路的关羽打通汉水一路战线。不过此路兵力不明,除杀蒯祺外没其他军事行动,申耽、申仪直接投降,上庸一路政治整合的成分颇高。因此后续刘封、孟达拒绝关羽援军的要求,“山郡初附,未可动摇”可能不是虚话。而曹操于218年9月入长安,219年3月自己进入汉中后,刘备虽然说了“我必有汉川矣”,但双方仍有零星接触战,张郃等众威胁亦在。

而曹操于5月终于退出汉中,但一直到10月才回许都,等于中间一段时间曹操都还在长安。刘备集团可能一方面仍需要稳固汉中的防线,一方面则需要防备曹操卷土重来,这段期间都在忙汉中的防务。

备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

蜀先主遣诸葛亮出骆谷,戎兴势山,置烽火楼,处处通照

这部分也就说明了为何刘备来不及救援关羽,兵力不足加上最晚可能到10月刘备才能松一口气的状况,而关羽此时都还未落下风并不急于救援。但润10月到12月情况急转直下,刘备阵营很可能因此才来不及反应。

襄樊之战前后的东吴

荆州的归属争议暂且不议,但吴蜀理应至少在湘水之盟后就不再有荆州争议,孙吴虽然仍对剩下的三郡流口水,却不能再用借荆州为名义索要。

关羽虽然没对东吴主动进攻,但东吴方面其实一直对上游的关羽颇为忌惮。孙权为儿子求婚一事似乎有拉拢关羽的含义。关羽的“虎女岂能犬子”之言虽出自演义,不过关羽的确辱骂过孙权的使节。但另一层面来看,一般认知拉拢、结好的一方,应该是自己送出女方比较适合,从记载“索羽女”来看,孙权的态度上似乎颇为强硬,更有要求人质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孙权的意志应该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内部决策、与刘备方的外交手腕,我怀疑关羽拒婚一事会有机会动摇到孙权夺荆的决意。而湘关米一事本身不但疑点重重,时间上更是早已发生在吕蒙出兵后的事情,无法改变吴国背盟的决策。

看看吴方在荆州一事下多少功夫,额外做了“通荆门”、“关背德”等对关羽多方污蔑,外加“借荆州”的外交语言,试图抹白自己破坏吴蜀同盟的事实,那么不论是使节一事、湘关米一事,还有吴方各种关羽“矜其骁气” 的叙述,都让人感觉耐人寻味。

襄樊之战前后的曹魏

其实从217年开始,曹魏就一直有点混乱。

217年的疫情被形容是“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曹植则写道“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可见疫情对曹魏影响甚巨。

218年正月的耿纪、韦晃之乱,让曹魏与汉廷摩擦激化,曹操更用“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的烂理由直接打击汉室,后汉书记载为“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218年4月乌桓造反。

218年孙狼造反。

218年10月侯音造反。

219年3月西北黄华、麴演等造反。

219年9月,魏讽直接在魏廷中心邺城叛变,许多官二代被牵连。

外加夏侯渊死亡、丢失汉中、水淹七军、许都以南的内乱响应等等,同时219年其实也是孙权驻淮南盯着合肥的时候。如果我们以后见之明判定,220年曹操死亡,加上曹操晚年各地吏治颇差、曹操死后青州军的骚动。可以说219年此时的曹魏其实非常惨。

襄樊之战的结果

关羽败亡的过程大家大多也都知之甚详,这边是希望理清一些观念,为了不以成败结果论讨论关羽在襄樊一役的战果。

徐晃有没有解了樊城之围?

结合《关羽传》记载:“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武帝纪》“记载:“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围解”;

还有《徐晃传》:“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来看,曹魏似乎的确靠着徐晃就把关羽打退了。

但是根据《吴主传》记载: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

《赵俨传》记载:羽围仁遂坚,余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

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

《董昭传》记载:饬救将徐晃以权书射着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

整合这些史料,我自行勾勒出一个可能的结果,那就是徐晃虽将关羽的前部击退,但关羽的舟船仍形成包围之势。至少汉水以南的襄阳应该仍被包围着。徐晃部全是陆军又多是新兵,所以无法做进一步解围。

关羽是否对东吴毫无防备?

关羽对东吴的警戒有放松是肯定的,吕蒙在襄樊之战前很可能就已有病在身,吕蒙是诈称病情恶化才让陆逊代接;

正因吕蒙本来可能就身体状况不佳,所以容易让关羽采信。吕蒙也的确在夺完荆州后不久,就因病情恶化过世。

但关羽对后方仅是“稍撤兵以赴樊”,并不能解读为关羽后方就完全没人,《吕蒙传》更提到延江仍有烽火台的设置,表示关羽对东吴仍有防备机制在。

那关羽为何敢调走兵力到前线?重点就是后方江陵、公安城防坚固,江陵城被东吴接收后,朱然在此地以病卒五千,对抗至少三万以上的魏军长达六个月,就是凭借江陵城险。这也是关羽一开始得知东吴背刺消息后犹豫的原因之一,如果后方二城能支撑一阵子,或许能让他持续包围扩大战果。而糜芳、士仁都是自很早就跟随刘备,经历刘备低潮时期都不离不弃,糜芳更顶个国舅头衔,事先大概很难想象他们会不战而降。由《虞翻传》来看,糜芳的投降仅是他个人意志,城中仍有愿意对抗东吴的人:

所以后见之明来说,如果糜芳、士仁没有献城而抵抗一阵子,关羽就算退去襄樊包围,至少也应不至于如历史那般败得如此之速,如此之惨。襄樊之战的后续影响220年孙权趁曹丕初接位时率兵西上,曹丕让曹仁直接放弃襄阳,孙权则遣陈邵占领;后续曹魏虽然又将襄阳夺回,却仍将汉水以南的人民迁走。

孙权遣将陈邵据襄阳,诏仁讨之。仁与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阳,使将军高迁等徙汉南附化民于汉北;

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得知,受到关羽攻击影响,襄阳可能相当残破甚至根本无粮,可以看出此时曹魏对汉水以南的军事掌控力已变得相当薄弱。

结语:如前所述,今天主要是希望回应两种声音,一是“关羽不该北伐”、二是“刘备为何不救关羽”,这边统整一下结论。

根据前文描述,关羽北伐是个系列的军事行动,襄樊之战只是为其收尾。如果在关羽“不知道东吴即将背刺”以及“不知道糜芳不战而降”的两个前提下,关羽对襄樊、或至少襄阳的攻势是有机会开花结果的。就算219年最后没结果,220年依然可以有机会。且在这两个前提下,关羽凭借汉水优势,确实也没有一定要“见好就收”的理由;就算前提一知道东吴即将背刺,第二个前提没有达成下,个人认为关羽的优势仍然不小。

而刘备阵营在汉中之战后内部疲敝,第一时间还得防备舍不得离开的曹操,218~219年期间关羽方的攻势可能都还有帮忙分摊汉中压力的味道。汉中之战刚结束后的同时关羽才正对上曹仁,甚至还未对上于禁,战况不明。等到润10月到12月关羽的战况急转直下时,刘备阵营已来不及反应。

这么啰嗦的一篇文章不知道有谁真能拨冗从头看到底。中间有一些其实是我通过史料连接做的想象与推论,如果觉得哪里解释不明确或有问题,欢迎指教,谢谢。

(完)

相关阅读:赵云只是个贴身保镖,常胜将军是吹出来的?

皇后的爹就一定长得帅?千面男郎“猛张飞”

三国第一男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曹操这个奸臣?

五分钟看懂“修仙”的嘉靖一朝:贪官奸,好官要比贪官更奸

赵云只是个二线将领,他的一切都是谎言所编织而成的海市蜃楼?​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