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河的白浪之上,有一位白发的老渔翁,他的家随着渔船在江边的风中四处漂泊。
他刚钓到一条尺长的鲈鱼,而他的儿孙们正在荻花丛中忙着吹起火堆,准备烹饪这新鲜的渔获。
赏析:郑谷的《淮上渔者》是一首短小精悍的田园诗,诗中描绘了渔翁及其家人依水而居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劳动中的朴实与温馨,浸透着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安逸和谐的赞美。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悠远,通过对渔家日常生活的捕捉,传递出一种质朴而纯粹的幸福感。
“白头波上白头翁”,这一句以“白头”两次叠用,既点出渔翁的年迈,又与波涛的白浪形成对照,渔翁的形象仿佛与波涛融为一体。这不仅是对渔翁外貌的描绘,更象征了他长期与江水为伴的生活,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家逐船移江浦风”,渔翁的家随着船只漂流,随江风四处迁移,展现了渔民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这种漂泊与自然相融的场景,虽显得辛劳,却透出一种恬淡的从容。他们的家,不依附于土地,而是依附于水流和风,体现出一种超然于尘世的自在。
“一尺鲈鱼新钓得”,“新钓得”三字,描绘出渔翁刚从水中捕获鲈鱼的情景,活泼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尺长的鲈鱼不仅是渔翁劳动的果实,也象征着他对自然的回馈。鱼的鲜活与生命力,点缀了渔家日常,显得鲜明而真实。
“儿孙吹火荻花中”,画面切换到渔翁的家人,他们在荻花丛中吹火生烟,为晚餐忙碌。这一场景既描绘了渔家生活的温馨,也通过“荻花”点明了季节,呈现出深秋时节特有的诗意。全家人其乐融融,劳作中弥漫着温暖,生活的质朴与幸福跃然纸上。
《淮上渔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郑谷用短短四句展现了渔家生活的质朴与诗意。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江上渔家的人生百态,也引发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幸福不是追求更多,而是知足常乐。正如诗中的渔翁,虽随船漂泊,辛劳打鱼,却有家人相伴,其乐融融,这份淡然与从容正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诠释。
作者简介: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他的父亲郑史和兄长郑启均为唐代诗人,郑谷自幼受到家庭的文学熏陶,七岁便能作诗。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的高度评价,司空图曾预言郑谷将成为一代风骚之主。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因此人称郑都官。他以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郑谷与许棠、张乔等九位同辈人经常诗歌唱和,被誉为“芳林十哲”。他的诗作多写景咏物,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有时也显得浅率。原有诗集已散佚,现存《云台编》。郑谷的诗歌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生平和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