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隐绩”

化学圈李先生 2024-07-22 01:10:25

陈思炳

游过西湖的人,大都会知道白堤、苏堤,进而会感恩白居易、苏东坡给后人留下的福荫,但要问起范仲淹为杭州做过什么,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岂不知,范仲淹执政杭州时,也曾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好事。

北宋皇祐元年(1049),范仲淹被调任杭州,担任知府,直到皇祐三年(1051)调任青州,他在杭州前后一共做了两三年的“市长”。范仲淹执政杭州初年,便遇上大灾,谷价飞涨至“斗钱百二十”。这时候,本应平抑物价,范仲淹却发布政令:每斗谷增至一百八十钱,且让人到处散播这一消息。大家对此迷惑不解。不久,效果出来了:“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而随着运米船大量涌进杭州,谷价日渐回落,最后,“斗价一百,民赖以生”。此时,范仲淹才抖开了“包袱”:“若价贱,则商船不复来,益困矣。”

皇祐二年(1050),江浙再遭大灾,且比上次更严重,一时间饿殍遍地。范仲淹迅速展开了赈灾行动,由官府主持发放救灾粮饷,但杯水车薪,积蓄很快花完了,眼见灾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若是常人,必定立即上奏朝廷,以求尽快筹备赈灾款项并调集粮食。然而灾情紧急,范仲淹并未坐等朝廷救济。先采取了这样三项举措:赛龙舟、兴土木、修寺庙。大灾之年居然大张旗鼓赛龙舟并大兴土木?有人上奏朝廷弹劾范仲淹。

朝廷很快派人来查办。范仲淹从容应对:大灾之年,饥民遍地,仅靠政府救济,只能坐吃山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让灾民能够自救。而让灾民自力更生,就要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机会哪里来?组织划船比赛可谓一举三得:比赛要用船,主办比赛的商家就要拿出钱造船,造船就需要工匠;比赛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这样又给灾民开创了另一就业门路;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至看比赛,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无不需要人力,搞活了旅游经济,增加了就业;闹饥荒虽然大家都缺钱,但寺庙、官府及商贾手中总是有一点钱的,且灾年人力成本不高,土木工程建设花费相对较低,大力修葺庙宇、钱库、仓库、官舍、衙门等,让钱流通起来,饥民可以通过劳作而获得口粮度日,可以解决很多人的温饱问题;当许多富商在寺庙和官府的带动下,纷纷大兴土木之后,杭州的灾民也就渐渐安定了下来。

通过以工代赈和政策引导,范仲淹领导杭州市民不仅缓解了灾情、稳定了经济,还减轻了官府的压力。事实证明了范仲淹决策的正确:当其他州府饿殍盈野时,杭州却是“里巷康衢,垂髫怡然”。

就范仲淹执政杭州的政绩看,他所做的贡献,丝毫不亚于白居易、苏东坡。所以不为后人所知,盖因他所做的一切,是一种隐形的政绩。但其治理的智慧,所产生的效用不让白、苏。而无论是显性政绩,还是隐性政绩,皆源于当时治理的实际需要,皆是从根本上解民之所急所难所盼。范仲淹做这些事,要有不为名、不为利的无私品格,要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科学思路,更要有不避风险、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