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重病父亲取钱被多次拒绝,父亲来后却当场咽气,银行态度蛮横!

暖风过境后 2023-08-09 12:42:44

《——【·前言·】——》

这是一出悲剧还是一场闹剧?令人愤怒的是,这不是剧本,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一名女子代其重病的父亲前往银行取款,却屡遭拒绝。

银行的冷漠,与其商业的无情形成刺耳的对比。令人更为震惊的是,当这位病重的父亲亲自来到银行后,实际上却在银行里气绝身亡。

这个故事中的“银行”,本应是服务社会、关心客户的机构,竟然如此蛮横无理。这不禁让人质疑:我们的社会和道德在哪里?我们的人性在哪里?这样的银行,我们真的需要吗?

《——【·案情回顾·】——》

银行的冷漠与无助

邓某林,一位普通的村民,清楚的记得那个令人心碎的日子。他带着满心焦虑,拿着自己和父亲的身份证件,走进银行,希望从父亲的账户中取出钱,用于父亲的医疗费用。

然而,他遭遇的却是银行工作人员的冷漠拒绝,原因是父亲的一代身份证和二代身份证上的姓氏"方"字不符。工作人员要求他去村委会开具证明,以证实这两个身份证是同一人的。

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个要求的荒谬,邓某林迅速行动,匆匆得到了村委会的证明。

然而,当他满怀希望地再次走进银行时,却被告知仍无法取款,需要到派出所再次开具证明。

他感到自己被嘲笑,被耍弄,但为了父亲的生命,他还是忍住了怒火,再次离开银行,去派出所跑了一趟。

然而,当他带着派出所的证明,第三次走进银行时,他感到自己的希望再次破灭。

银行工作人员接过他的证明,却没有给他取款,而是告诉他,他们只是将父亲的名字在系统中更正了。

邓某林顿时感到无助和绝望,三次跑银行,只是为了更正一个名字,而他手中依然空空如也,没有取到一分钱。

邓某林与银行大堂经理的冲突

邓某林的心被焦虑与绝望填满,父亲在医院的病床上等待着救命之钱,而他在银行与工作人员的冷漠规定做无尽的斗争。

他耐心地向大堂经理解释,但是,他的请求并没有得到理解。相反,大堂经理反过来对他发脾气,这让邓某林感到困惑和愤怒。

他听到大堂经理说,"你不能借钱吗?你不能找别人帮忙吗?"邓某林试图解释,他的父亲病得很重,不能来银行。

然而,大堂经理的回应令他震惊,"你可以把你父亲搭载在车上,带他到银行来,拍张照片就可以取钱了。"

这样的回应让邓某林感到极度的愤怒,但他深知,取得钱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回家与家人讨论,最终决定用一辆木板车,将病重的父亲运到银行。

然而,当他们抵达银行门口时,大堂经理竟然阻止他们进入。这让邓某林的心灵再次受到重击,他的脑袋仿佛要冒烟,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

银行的冷漠面对医护人员的坚持

尽管面对的是银行工作人员的冷漠和阻碍,但是,得益于众多陪同者的支持,邓某林最终进入了银行,并取到了钱。

然而,此时,他心中的恐惧成为了现实,他的父亲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

那笔本应用于救命的钱,此刻却变成了他父亲的遗产。邓某林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无助,他无法理解为什么银行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刁难他,耽搁他救父亲的时间。

他指责银行大堂经理的行为是对他父亲生命的蔑视,甚至认为这是大堂经理害死了他的父亲。

这个令人痛心的事件在当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邓某林,他的心中充满了疑问、

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银行是否应该更加人性化地对待他们的客户?银行是否可以在规章制度和人道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对于老人在银行突然去世的事件,记者尝试联系银行相关负责人采访,他们的叙述与邓某林的描述有所不同。

他们对这个悲剧的解释,似乎与邓某林的经历相去甚远。银行负责人表示,邓某林在第一次到访时,并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他的父亲病情严重,只是简单地表示他的父亲在医院,不能来银行。

监控视频显示,邓某林第一次来银行时,工作人员已经清晰地告诉他,需要本人到场并提供两份证明才能取款,但邓某林并没有向他们透露父亲的病情,他只是默默地离开了银行。

在他第二次来银行时,由于存折上没有密码,银行依照规定要求存折的本人来取款,但邓某林却坚持要取钱。

在这个时候,大堂经理出面了。他的态度可能有些过于严厉,但邓某林仍没有明确地说明他父亲的病情。

大堂经理误以为老人只是轻微的身体不适,于是建议邓某林用摩托车带他的父亲来银行一趟。然而,双方的沟通显然存在严重的误解,这个误解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监控视频记录下了邓某林第三次进入银行的情况,他的身后是躺在板车上的病重父亲。

他们走进银行的步态坚定有力,没有任何阻碍,取款过程也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周围的人都以为邓某林在拿到钱后,就会立即带着父亲离开,继续治疗。但令人震惊的是,事情并没有按照大家的预期发展。

令人想不到的是,邓某林并没有选择立即带父亲回医院,而是选择在银行停留,他要求银行赔偿他1万元的误工费。

他的行为让在场的人们感到困惑,他似乎忘记了,他的父亲正奄奄一息地等待着救治。

当银行的员工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们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然而,当救护车到达时,他们发现邓某林的家属已经用摩托车和自行车将门口堵住,不让救护车进入。尽管救护人员尝试了三次,但都被他们阻挡在外。

面对这样的困境,医护人员只能无奈地离开。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过了一会儿,他们再次返回,希望能够尽快救治邓某林的父亲。

可当他们再次看到老人时,已经太晚了,他的症状已经严重到无法逆转,他已经没有呼吸,心跳也已经停止。

老人邓某芳的离世,让邓家的人无法接受。他们在银行里制造了一场大闹,甚至提出了三个异常苛刻的要求,其中最显眼的是他们要求银行赔偿他们40万元的巨额赔偿金。

这是他们的第一个要求。接下来,他们要求银行和镇政府给予他们保证,允许他们为邓某芳进行土葬,而不是火化。第三个要求,他们直指大堂经理,要求他个人进行赔偿。

对于这些无理的要求,银行自然选择了拒绝。然而,这并没有结束邓家人的行动。他们竟然在银行里进行烧香烧纸的活动,整个银行充满了浓烟,气氛混乱。

最为关键的是,银行内有大量的现金,他们的行为无疑增加了银行的安全风险,这无疑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举动。

后续的处理与反思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银行方面决定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对邓家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

他们承认,老人在银行内的突然去世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他们决定给予邓家13万元人民币的安慰金,希望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痛苦。

然而,当银行方面将这笔安慰金交给邓家时,现场的情况却让人困惑。邓家的人们并没有显现出悲伤的情绪,反而显得十分高兴。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父亲的离世,这让人不得不深思,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人的常情。

最终,银行对涉事的员工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开始思考,邓某芳老人在银行突然去世,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责?

《——【·以案说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法律问题常常会以各种形式出现,特别是在涉及金钱、权利和义务的情况下。

这样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更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中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涉及到银行、病重的父亲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冲突,这其中既有法律问题,也有道德和人性的挑战。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事件中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尝试给出详细的回答。

银行是否有权力拒绝客户取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时间支付存款人的存款”,这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银行没有权力拒绝客户的取款请求。

然而,在邓某林的情况下,由于父亲的一代和二代身份证信息不符,银行可能出于防止可能的欺诈行为,要求邓某林提供进一步的证明。

银行是否有责任对突发疾病事件提供必要的援助?

在我国没有特定的法律要求商业场所必须对突发疾病事件提供援助。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4条明确规定,“看到他人生命危险,明知可以救援而不救援的,如果因此造成他人死亡或者严重伤害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银行是否有责任因为其处理方式导致客户的精神损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银行的处理方式导致客户遭受精神损害,那么银行可能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客户是否可以因为银行的处理方式,向银行索赔误工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七条,“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人,应当赔偿因此所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

如果银行的处理方式导致客户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客户可能有权要求银行赔偿其误工费。

如果银行的处理方式导致客户的父亲死亡,银行需要承担责任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人,应当赔偿因此所给受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如果银行的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客户父亲的死亡,那么银行可能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通过对本文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法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也看到了它在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时的重要性。

但同时,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法律之外,人性和道德的考虑同样不可忽视。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法律和人道主义应当并重,以达到最公正公平的结果。

对此您怎么看?

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1 阅读: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