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济南,许世友向毛主席汇报兵力不够,却为何又拒绝粟裕派兵增援

乐蓉评历史 2024-02-02 20:26:05

济南战役的经典之处,在于战略战术的较量,更体现在各种令人啧啧称奇的“意外事件”。国共双方的名将们争强斗狠,奇谋百出,各种不守规矩、各种战场抗命,导致整个济南城内外乱成了一锅粥,状况之外的事情频繁发生。

而作为此次战役的两位主角,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和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更是在搭配指挥的过程中多次产生碰撞。一个是湖南师范毕业的文秀才,另一个是自称“专职敢死队长”的武和尚,这一文一武到底因何产生分歧?最终竟让毛主席亲自出面调解。

一、毛主席严令: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一直以来,关于谁指挥了济南战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粟裕、许世友、王建安、宋时轮,似乎都在特定的阶段扮演过战场主角。负责打援的粟裕算不算总指挥?接受攻济任务的王建安、火线复出的许世友、争来主攻的宋时轮,谁又是攻城兵团的实际“一把手”?

要弄清楚这些,首先要明白一个关键的问题:谁第一个提出要打济南?

答案是毛主席。

1948年6月,粟裕打了一场被誉为“神仙仗”的豫东战役。此战之后,整个中原的战略形势彻底扭转,华野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解放战争进入新的高潮。

正如毛主席曾说过的一句话:

“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但也就在漫天的捷报中,毛主席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味道。豫东虽胜,但是华野因为连续恶战,部队伤亡不小,而且高度疲劳,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恢复。包括时任华野6纵副司令的皮定钧就曾在日记中写道:

“杀伤敌军一个整师,但是我们叁弟兄(华野1、4、6纵)都残废了。”

皮定均口中的1、4、6纵,那可都是粟裕的老底子。豫东一场消耗战,让华野几支主力纵队都打残了建制,必须被动进入休整期。但这样麻烦也来了,华野一旦显露疲态退回后方,敌人集结在徐州一线的几个兵团肯定要追击。趁你病要你命,这是傻子都明白的道理。

为此,豫东之后,毛主席曾向粟裕连发急电,提出让山东兵团即刻攻打济南,迫使敌徐州方向部队分兵北援,以此牵动和消耗其机动兵力,为华野主力休整争取时间和空间。

毛主席这一招以攻代守,堪称妙手。

山东兵团虽隶属华野战斗序列,但在豫东战役中承担的是牵制任务,部队战斗力保存完好。而且此时山东境内只剩下济南一座孤城,对外水陆交通均被切断。以一强悍兵团攻坚济南,调动敌人援兵,是有把握的。

毛主席的思路很清晰:如攻城顺利,则尽量10天内攻克济南;如攻城不利,则转头打援;如攻城、打援都不利,则收兵。

但此方案一经提出,就有人提出了异议。而这个敢于要在战略上和毛主席争一争的人,正是粟裕。

粟裕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 山东兵团兵力不过10万,而济南守军同样是10万,敌徐州方向的三个兵团总人数更是高达17万。济南战役一旦打响,山东兵团很难两头兼顾。

第二、 济南战役应该扩大规模,不仅要夺取济南城,还应集中力量打援,双管齐下,尽可能地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为之后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打好铺垫。

粟裕有意思的一个点,他不仅不反对打济南,反而认为仗不应该打得太小。如果说毛主席的初步设想是以山东兵团“攻济或打援”,那么粟裕则将战役目标进一步扩大,希望以华野全军“攻济且打援”。

为此,粟裕的建议是:

“华野主力争取1个月内迅速完成休整,然后协同山东兵团全面发起济南战役。”

毛主席原本是想帮粟裕减轻压力,却没想到他竟野心勃勃,主动提出要再打一场大仗。在军事上毛主席向来民主,既然粟裕敢立军令状,他自然也是要倾力支持。

至此,济南战役的战略总方针正式确立。

与此同时,华野完成了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毛主席让正在休养身体的许世友迅速回归山东兵团,担任攻城总指挥。

为何做出这样的决策:

第一、 许世友是山东兵团的正牌司令员,资历老、威望高,他火线复出不仅能压住山东的骄兵悍将,也能提起部队士气。

第二、 许世友擅长打狠仗,又在山东经营多年,打红了胶东半边天,由他负责攻坚济南,军事上最有把握。

不过在许世友加入后,毛主席曾明确跟他发电报强调过一点:

“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所以济南战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攻济,一是打援。指挥系统则分为三个部分,毛主席统筹全局,粟裕负责战役战略规划,同时兼顾指挥华野阻援兵团,许世友专注指挥攻城兵团。

但这里其实也有一个问题:三层指挥机构虽然强强联合,但指挥程序未免过于冗杂。战斗一旦打响,以谁的命令为主?令出多门又怎么办?

事实证明,济南战役还没打响,华野内部就出现了沟通问题。

二、许世友越级提意见

问题的根源,就出现在山东兵团的定位上。

首先看一组济南战役前的数据对比,当时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部队兵力约18万人,山东兵团兵力为10万人(缺鲁中南纵队),华东军区部队及地方基干武装为31万人。单从兵力总数来看,不算地方部队,仅一个山东兵团就占了华野主力的三分之一。

山东兵团虽隶属于华野体系之下,但长期以来独立作战,指挥员心理上难免存在些小心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司令员许世友、副司令王建安在发电报时,经常称自己为东兵团,粟裕率领的华野外线部队则为西兵团,甚至有一些电报未通过华野司令部就直呈毛主席。

许世友本就是老资格战将,性情火爆,我行我素,他一生心服口服的人也就两个:毛主席和红四方面军的老首长徐向前。而在华野,也就陈毅还能镇得住他。

而在陈毅暂时调离华野后,许世友似乎就形成了一种潜意识,认为既然自己率领山东兵团独当一面,粟裕也是指挥一个兵团,那么双方应该是平等且独立的,都应该直接听毛主席指挥。虽然毛主席曾三令五申,强调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但这话许世友真听进去了吗?

济南战役前,粟裕在曲阜主持召开过一次战前会议,给华野各部安排任务,其中最核心的一项安排就是:

以华东野战军总兵力的44%,约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并分东、西两个兵团,由东西两面钳形攻击济南;以总兵力的56%、约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集团。

这场会议许世友因病未能参加,但山东兵团副司令王建安和政委谭震林都去了,领到任务后也没二话,一切都按部就班。但许世友回归部队后,却第一时间对粟裕的安排提出了异议:

“14万人打济南,这不够啊!”

所以就在济南战役开战前5天,毛主席突然接到许世友一封电报,除了报告攻城兵力部署之外,还若有若无地反映了一下,说兵力使用不够集中,担心攻城不力的问题,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毛主席再给攻城兵团补些部队。

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是很诧异的,因为首先许世友作为攻城总指挥,有问题应该直接向粟裕报告,而不是越级找自己要兵。其次,兵员分配的问题,是自己和粟裕多次探讨才做的决定,也在战前会议上正式传达了,怎么许世友临近开战了还在纠结一些老问题。

正因如此,毛主席当天就给许世友发去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严令必须按照粟裕的部署来,同时再次分析济南战役全局局势,说打援任务亦重,如果敌人向北冲击得很厉害,甚至还要从攻城兵力中抽出一部分加入打援。

这已经是济南战役前,毛主席第二次公开强调粟裕总指挥的地位。

一开始粟裕提出要华野主力负责打援,就是担心山东兵团兵力不够。现在见到许世友还有顾忌,也是二话不说就开始调整部署,立即给宋时轮、刘培善的西集团增加了部队:

“着令两广纵队(包括野特团)即向北开,加入对济南之作战,待使用,由宋刘统一指挥之”。

后来因为攻济战斗激烈,而敌人援兵集团又迟迟不敢动,粟裕再次做出调整:

“直到现在,南面援敌尚无动作,因此决令叶飞纵队北开加入济南作战。”

叶飞的一纵和许世友的九纵,是华野战斗力最强的两支王牌。虽然一纵此时经历过一个月的休整,元气刚刚恢复,还担负着打援的重担,但粟裕还是下决心优先考虑许世友的诉求,保证济南攻坚战的顺利进行。

然而奇怪的是,原本一直担心兵力不够的许世友,却直接拒绝这一命令。粟裕无奈,只好又于当天晚上把命令撤回,叶飞所部继续原地待命。

朝令夕改,兵家大忌。许世友嫌弃兵少,却又拒绝叶飞的一纵增援,难道是有意要为难粟裕吗?这还真不是,济南战役的千变万化,连许世友自己都没有料到。现在的他不仅不缺兵,反而有些苦恼兵力过多,不好指挥。

三、戏剧性的转折点

一开始,所有人都认为济南战役难度很大。包括毛主席原本计划是10天,但在考虑敌人增援的情况下,又提出攻克济南时间不能预先只规定一种,而应预先规定3种,即20天、1个月、2个月。

但事实上,济南战役最后只打了8天。而出现这样巨大的变数,关键就在于两个人:聂凤智和吴化文。

山东兵团兵分两路进攻济南:西兵团由三、十纵、鲁中南纵队4个师又4个团编成,由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统一指挥。东兵团由九纵、勃海纵队共5个师编成,由九纵司令员聂凤智、政委刘浩天统一指挥。

原本的方案是宋时轮的西兵团打主攻,东兵团打助攻,但这个方案却让聂凤智很是不服气。九纵是许世友起家的老部队,士兵大多又为山东子弟兵,本来就是头号主力,又就在家门口打仗,怎么愿意放下身段来打助攻。

聂凤智是许世友的爱将,脾气秉性也最像他。为了不当配角,聂凤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向部队传达作战命令时,私自把“助攻”两字改成了“主攻”。

结果战役打响后,局势一下就乱了。东兵团在聂凤智的指挥下猛冲猛打,像蛮牛般横扫外围阵地,一路直插济南城下,声势之浩大、进程之迅速,完全超越了负责打“主攻”的西兵团。

许世友何许人也?他一看局势不对,马上猜出又是聂凤智“战场抗命”。要知道毛主席曾三令五申:

“济南战役第一阶段集中优势兵力攻占西面飞机场,东面不要使用主力,此点甚为重要”。

聂凤智敢不听毛主席的命令?许世友立刻一个电话打到九纵指挥部,质问聂凤智要干嘛?聂凤智也是干脆,直截了当地回答说:

“司令,我们助攻改主攻,一不需加人,二不要添枪,部队规模也不变。如果我们这些打助攻的部队最先攻入济南,岂不更好?”

仗打到这个份上,部队已经全压上去,退不下来。许世友虽然埋怨聂凤智战场抗命,却也赞许他敢打敢拼的魄力,所以最后只是留下一句:

“你要是搞砸了,我就毙了你!”

这一骂,倒是让聂凤智兴奋了,因为他知道许世友这是默许了自己的计划。

聂凤智的战场抗命,不仅让许世友措手不及,更让守济南的王耀武乱中出错。他本来判断华野主攻方向在西面,也确实猜对了。但东面的枪炮声和推进速度,又让他误以为华野主攻方向其实在东面,急将预备队的两个旅东调。这一调,不仅东边的漏没补住,西线兵力又出现巨大空虚。

而此时,又一个状况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在华野敌工部的不断努力下,敌96军军长吴化文终于扛不住压力,决定率领本部两万余人战场起义,并将济南城西飞机场及周围防区移交华野。第二天拂晓,华野攻城兵团直抵济南城下。王耀武宣称可防守半个月的外围防御地带彻底崩盘,仅4天就全部被华野占领。

战情的瞬息万变,出乎许世友意料之外。他原本担心山东兵团兵力不足,却不想因为聂凤智和吴化文这两人,济南战役的推进远超预期。所以粟裕打算让叶飞的一纵增援时,许世友明确拒绝了。一来仗快打完了,一纵没有来的必要。二来敌人援兵迟迟不动,也不知道有何打算,一纵作为打援集团的核心战力,还是留守待命为好。

事实上,虽然蒋介石一再勒令徐州的邱清泉、黄百韬、李弥3个兵团“星夜前进,以解济南之围”。但自始至终,这些“力图自保”的国军名将们,也没有赶去济南亡羊补牢的打算,一直磨洋工,缓慢推进。

华野攻城集团突入济南内城后,即与守军展开了逐楼、逐巷、逐街、逐点争夺战。王耀武把指挥权交给第2绥靖区参谋长罗辛理后,自己化装潜逃,最后在寿光被俘。24日黄昏,突击队攻进济南指挥部,罗辛理被迫投降,内城守军全部被歼,济南战役胜利结束。

这里其实还有戏剧性一幕,宋时轮因为十纵一直打阻击,好不容易在济南战役争来一个主攻的任务,结果被聂凤智抢尽了风头。率先攻入济南城的“济南第一团”和“济南第二团”,一个出自本应打“助攻”的九纵,另一个出自担任“预备队”的十三纵。

济南战役虽然仗打胜了,但战役期间的种种“意外”,也让毛主席意识到华野多层指挥的问题。此战之后,山东兵团重新归入华野,由粟裕统一指挥。而许世友、叶飞因为身体原因,则前往后方休养。华野两员虎将因病错过淮海战役,不可谓不遗憾。

而至于粟裕和许世友,也算是不闹不相识。粟裕刚到华野挑大梁时,属许世友最不服,经常因为任务执行困难而顶牛。后来胜仗打多了,许世友主动收敛了牛脾气,对粟裕也是打心眼里服气。

建国后粟裕在北京工作,曾把母亲从湖南接到身边。但因为水土不服,粟母完全不适应北方的气候,还因此患上了慢性呼吸道疾病。没办法,粟裕只能又将母亲送往南京疗养。

因为母子相隔两地,粟裕心中甚为挂念,便特意打了一通电话给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请他帮忙照料母亲。许世友本身就是至孝之人,听到粟裕这么说以后,便当即打包票:

“放心,你娘就是俺娘”。

挂完电话以后,许世友就给秘书李文卿分配任务,让他去负责粟裕母亲的衣食住行。并表示:

“粟裕母亲的日常诊疗、饮食看护等费用,都由我个人的薪水来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李文卿的回忆。虽然后来粟裕因为各种原因,处于赋闲状态,远离军事一线,但许世友对他的称呼一直都是“粟总长”。许世友能这么称呼,敢这么称呼,足以看出他和粟裕特殊的情谊。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