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报告分析——扫荡开始

长江有大中 2024-04-05 20:39:18

晋察冀军区将8月13日定为“六十六天大扫荡”开始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山西日军首先向晋察冀二分区的五台县和雁北地区的灵丘县展开了进攻。

十天后的8月23日,从保定向北运动的日军,开始掉头向西,对易县的狼牙山一分区展开了大扫荡。

考察日军对晋察冀的大扫荡,有一个“往返”的过程。1940年华北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暴露了八路军在敌后的军事实力,已经从原来小规模的游击战开始打运动战甚至攻坚战了。感受到八路军的这一威胁,1941年,华北日军开始对晋察冀八路军和太行八路军展开了大扫荡。

1941年,先扫荡冀西山区,给晋察冀成立最早的几个山区根据地的军分区以巨大打击,肃清“山区的老八路”。1942年,日军再专门扫荡冀中平原,基本上把冀中八路军赶出了华北最富饶的这一平原地区,等于把冀西山区根据地的粮源给断绝了。1943年,对冀中地区八路军没有了后顾无忧的日军再次扫荡冀西山区八路军,这就是连续三年的大扫荡。

我们这一次谈的,是1941年日军对晋察冀的这次总计六十六天的大扫荡。

有研究晋察冀历史的一些人,误以为晋察冀军区指挥设在四分区管辖区内(好像日军也是这样认为的),错了,晋察冀所有的党、政、军指挥机关所在的河北省阜平县,包括晋察冀军区成立的山西省五台县,都在二分区管辖区内。而二分区归属郭天民、赵尔陆指挥,这两位领导人1955年都授衔上将,由此可知这是很强势的一个军分区。

所以,日军在1941年大扫荡开始的时候,从东西两个方向,目标直指二分区和雁北地区,其实是奔着晋察冀领导机关去的。日军先要打掉你的首脑指挥机关,然后再对几个军分区各个击破。

晋察冀军区成立的山西省五台县和抗战八年晋察冀军区一直所在的河北省阜平县,紧密相连,属河北、山西交界的山区。把阜平县作为晋察冀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据说是当时一直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亲自挑选的。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阜平县这个地方太闭塞了,不适合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6月,来到晋察冀的刘少奇、朱德为首的中央工作小组,感到阜平县这个山沟沟里的地理位置不好,实在是太偏僻了。于是在朱德的亲自挑选下,看中了四分区位于平山县西柏坡的那个地方,背靠群山、面相平川,距石家庄很近,于是这才有了随后从中央到晋察冀,后来指导全国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新办公地点。

此时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与日军的军事实力相差太大,所以晋察冀八路军的最高领导机关只能在阜平县的山沟沟里与日军打转转。如果那时晋察冀领导机关就在平山县,距石家庄如此之近,恐怕早被在石家庄的日军第110师团消灭了吧?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根据晋察冀军区所公布的数字,1941年8月13日,日军用于进攻二分区和雁北的兵力:一线直接进攻的日军约2600人,当中肯定含一定数量的伪军;二线用于调兵继续集结的日军约近三千人,也就是说,直接用于进攻晋察冀军区及二分区八路军的日军一、二线部队,合计约5500余人,相当中国军队的两个团编制,远超出晋察冀军区和二分区八路军不足八千兵力的抵抗能力。

文中有一个地名提示一下:灵丘县古之河,这个地方距平型关不远,是个比一般据点大些的日军兵营,就像蔚县的西合营、保定北的大王店、原平的沙河,当时都是重要的兵营,这个古之河据点,就是保障平型关通向山西的交通要道。1941年日军大扫荡,从这个兵营出动一千余人,用于雁北地区。

此时,由于原雁北地区的晋察冀第五军分区已经被撤销,原司令员兼政委邓华调到四分区任司令员兼政委(留在军区,尚未赴任),原活动在这一地区的六团也被调往与涞源县交界的地方(涞源县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就出自这个地方),此时的雁北八路军处于“无将无兵”的状态,日军的进攻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敌手交锋。

晋察冀管辖的“雁北地区”,主要指灵丘、广灵二县,平型关战斗的发生地。此处再往西就划给了贺龙的晋绥军区,往南的五台县属晋察冀第二军分区管辖。1939年,离开肖克挺进军要求到延安去学习的邓华,被晋察冀军区领导极力挽留,在雁北地区设立了“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任命邓华为五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虽然有资料显示晋察冀军区在1941年4月底撤销了这个地域狭窄、人稀地贫又没有一支主力部队的第五军分区,重新划归给第一军分区管辖,但一分区直到1941年大扫荡结束后的11月底,才腾出手来成立“雁北指挥所”。杨成武任命了一分区副司令高鹏任雁北指挥所司令员,一分区政治部主任罗元发任指挥所政委,原一团团政委陈海涵任指挥所参谋长。

配给雁北指挥所的有原一分区六团,在平西由肖克组建挺进军时组建起来的主力团。因为六团的前身是邓华带到平西的一分区老三团,在邓华、杨成武要求“归还建制”下,这个团又给了一分区。肖克挺进军,还有晋察冀军区的其他领导人对杨成武意见最大的地方就在这里:你有那么多主力部队了,还不知足,还在伸手往回要,我堂堂直接隶属于八路军总部的挺进军,竟然兵力远不如你一个军分区。

最初罗元发没有去赴任,只有高鹏一个人去了,当然不是像黄寿发那样单身去的,他随身带了一套工作班子。司令部系统以陈海涵为首;政治部系统以原赵侗五支队的老资格成员,当时担任一分区政治部总支书记的尚英为首。随行干部有尚英的得力助手,当时任一分区政治部“技术书记”,抗战前一直担任易县商会会长的公子齐尧。

罗元发在一分区等什么?1942年初徐德操来到一分区担任参谋长,在当时颁布的八路军总部批准、晋察冀军区任命的一分区领导班子中,罗元发被晋升为一分区副政委。晋升后的罗元发没有留在一分区,而是直接去雁北上任指挥所政委。

高鹏是当时晋察冀八路军领导人中微乎其微的“另类”,他工作能力不强,从未指挥过打仗,所以在部队中的威望也不会高。但他忠诚老实,没有野心,以前在赵侗手下,被赵侗看上的就是这一点,所以被任命为赵侗的副手,五支队副司令。

晋察冀八路军对五支队的态度,是“抬高抑赵”,用高抬高鹏来压制赵侗。五支队重要骨干十余人(高鹏、王远因、汪之力、纪亭榭、史进前、张如三、王建中、韩庄、尚英等等)都被晋察冀军区重用,高鹏为首,被任命为一分区副司令。杨成武看上的,也是高鹏没有野心这个优点。在杨成武的关照下,外号“大少爷”的高鹏尽管毛病很多,但从未被看作是“异类”,所以历次政治运动都平安度过,没受到过触及。

高鹏雁北任职指挥所司令员,看似“升了官”,其实是害了他。来到雁北指挥所后,高鹏的“无能”,暴露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陈海涵,担任一团团政委的时候,与团长邱蔚争权,自己想当团长,闹得邱蔚像陈正湘一样,撂挑子“养病”。以至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发话,由组织部长王宗槐出面,专门为一团领导班子解决“团结问题”。

现在资历远不如邱蔚的高鹏,手下有这么一位时刻想“取而代之”的红军干部,频频向晋察冀军区的聂司令员那里去告状,高鹏能消停得了吗?这一次,陈海涵的告状得到了罗元发的支持。

据说,深知道高鹏底细,也了解高鹏“那两把刷子”的罗元发,清楚高鹏的工作能力根本就无力独自支撑雁北大局,于是在晋察冀军区的时候,直截了当要聂荣臻司令员另择高人来雁北担任军事指挥员。

但是,也不能由陈海涵接替司令员一职,以免过度刺激杨成武。两个多月后,聂荣臻调来担任过二分区四团团长的韩伟来到雁北,接替高鹏的雁北指挥所司令员一职。同时宣布,将雁北指挥所的领导权收回,不再归一分区领导,而是直接隶属于晋察冀军区。

上任后的韩伟,没有给被撤职的前任司令员高鹏分配工作,高鹏于是又回到了一分区,继续在杨成武手下担任他的一分区副司令员职务。

1944年初,一分区整风,在会上高鹏动情地说:我这个人出身东北军旧官吏家庭,毛病很多,换了别的领导,我也许死过好几回了。但是在杨司令领导下,我还能受到重视,这是想都不敢想的……。

曾任一分区政委的邓华也对高鹏很好,解放战争和解放后,高鹏一直在邓华的身边受到庇护。高鹏被任命为沈阳空军副司令,1955年授衔大校,都是邓华极力支持的缘故。邓华1959年受彭德怀事件牵连,被撤去沈阳军区司令员职务,远调他方。失去这个大后台庇护的高鹏一时间感到“天塌下来了”,最终刚被审查,就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1942年在雁北被撤职,他还有杨成武在,所以心中不慌:大不了回一分区呗。

韩伟、罗元发在雁北的灵丘县上寨重新成立了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和雁北支队。由于来自二分区的韩伟担任雁北五分区司令员,雁北五分区此后同二分区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1944年10月成立二级军区之后,雁北地区正式被划入以二分区为首的冀晋军区。

与雁北地区紧紧相连的二分区,管辖的地域被称为“冀晋地区”,顾名思义,就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结合部地区。这个地区指的是山西省的五台县及河北省的阜平县,五台县是晋察冀军区建立的地方,阜平县是晋察冀领导机关现在的所在地,这两个县都隶属于晋察冀第二军分区管辖。

第二军分区的两位领导人的实力很强,是1955年两个上将当年的所在地,郭天民、赵尔陆。1944年底,这两位二分区领导人分别成为晋察冀两个二级军区——冀察军区和冀晋军区的最高领导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两个人又成为两个野战纵队——郭天民纵队和赵尔陆纵队的创始人。

日军1941年大扫荡从第二军分区和雁北地区拉开序幕,说明最初的进攻自山西日军由西向东开始,石家庄驻河北110师团日军随后赶上。110师团的作战方向明明在西边的晋察冀军区八路军,但是在开始时却虚晃一枪,先杀向东边的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造成一个向东进攻的假象,目的是诱使西边的晋察冀八路军——地域上指的是晋察冀第四军分区,产生麻痹,之后日军再掉头杀个回马枪。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声东击西”。

此时,1941年的8月,原五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邓华,被安排到四分区担任司令员兼政委(但没有马上上任),原四分区政委刘道生改任副政委,原四分区司令员陈正湘改为副司令员。原邓华手下的五分区参谋长易耀彩,被邓华带到四分区后任四分区参谋长。以后易耀彩跟刘道生一起到冀察军区担任参谋长,又称为打下张家口后第一任张家口卫戍司令。

1941年反扫荡,四分区在陈正湘指挥下进行的。陈正湘是有名的作战高手,他岂能上日军“声东击西”这个当?其实晋察冀军区领导也看到了这一点,晋察冀军区8月21日上午9时(日军进攻狼牙山一分区的前两天)下达作战指示:日军在对二分区和冀中七分区扫荡之后,将会对一、三、四分区及平西进行扫荡。

晋察冀八路军主力团与日军的最早交战,16日那天出现在郭天民二分区,日军柏兰镇出来的三百余人先是在东峪口与四团一个营交火,双方各有伤亡。

同一天,定县日军开始从东向西,途经曲阳县(一分区组织部长牛树才和五壮士葛振林的老家)的三、四军分区的结合部地区,向阜平县进攻。

晋察冀军区腹背受敌,但此时,还没有向一分区下达派一团来担任掩护任务的命令。

17日、18日、19日三天,都是西线来自山西日军的部队在向东逐步推进,东线河北境内的日军未作进攻。

在《杨成武回忆录》和一分区历史记载中,日军从20日开始向一分区周边调动,21日进入一分区境内,22日合围圈完成,23日开始向一分区军事进攻。

实话实说,在这个《1941年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报告》中,却没有能看出这一点来。

20日、21日、22日这三天,日军仍旧是以山西日军为主,从西向东逐步推进,看来是打算将晋察冀八路军驱赶到日军110师团管辖的河北省境内这一边来。晋察冀军区的命令中在直接指挥二分区和四分区的部队,但对一分区和三分区的部队未作任何指示。

起码到1941年的8月22日这一天,半年多前从一分区调给二分区的原一分区主力二十六团还没有被郭天民拆散,在保卫二分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

郭天民为什么随后将二十六团拆散?是发现了这个一分区主力团中的“不稳”的迹象?

不得而知。

在聂荣臻8月22日以晋察冀军区名义发布的“作战号令”中:“估计敌于扫荡二分区及七分区后,将转向一、三、四分区及平西扫荡,各部除应迅速完成反扫荡各项准备工作外,须对当前之敌作纵深严密之侦察,加紧战斗准备,防敌突然进攻。”

这个“作战号令”是十分准确而且及时的,因为在8月22日的第二天,日军真的开始向一分区的狼牙山地区进攻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