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报道,9月7日,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6000名大一新生报到,晚上7时许,值勤的保卫处长李可凡接到大一新生家长求助,说孩子不想上学了,咨询怎么办理退学手续。
事出反常,背后必有原因。在李可凡的耐心询问下,家长说了实情。原来,这位女家长丈夫去世,自己拉扯3个孩子,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将孩子小李同学送到学校报到注册后,只剩下2元钱,不够返程的路费。无奈之下,想到小李同学是家中长子,已经满18岁,退学去打工,还可以补贴家用。
都是苦孩子出身,李可凡感同身受,自己当年求学,也是父亲找乡亲们里借了一圈钱,李可凡告诉家长,现在读大学,有各种资助政策帮助完成学业,家长不需要操心。农村孩子读书比较艰难,更不能失去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李可凡又从身上掏出500元钱,送给女家长,让家长安心回家。后续赶来的学生处主任,又向家长介绍了各种资助政策的办理流程。
此后。学校及时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挽留下小李继续在大学读书。
评论区,很多网友对小李的家庭困境表示同情,纷纷留言表示关心和支持。他们鼓励小李坚持学业,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倒。网友们对学校的援助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关爱。
有位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到学校一看,觉得不满意,所以和家长一商量,找个借口退学,没想到却被好心的老师摁住了,没办法了,只好顺坡下驴了?
从逻辑上讲,确实不排除这种可能性。4年前湖南高考状元杜青云考上北大光华学院,大三快要结束的时候,就办理了退学手续。大学新生退学,有各种原因,学校环境不是想象的那样,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能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等等。
但从小李同学家庭背景看,这种可能性较低。小李家庭贫困状况是客观存在的,且已经到了难以支撑其继续学业的地步,这从小李母亲连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而且,一位农村的母亲独自拉扯3个孩子,在现在养育孩子成本很高的今天,支持小李同学继续去复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逻辑推理,我们可以更倾向于认为小李和母亲的决定是出于真实的经济困境,而非对学校的不满意或复读的考虑。
教育人结语
掩卷长思,教育人从中看到社会底层人士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看到了教育体系中关怀救助机制的有效运行与普通教师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周口职院老师和学校的快速响应,改变了小李同学的命运,诠释了教育公平。
这一事件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教育资源的分配应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确保每一个有需要的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教育机会。
作为老师和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经历更多的应该是倾斜到弱势群体家庭学生身上,帮助一个弱势群体家庭的孩子,就是点燃一个家庭的希望。(源自大河报等媒体)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