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卖过唱,留过洋,当过官太,坐过牢,跌宕人生源于“自爱”

燕子衔泥生活 2024-09-15 20:02:34

1997年,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主持人李潘,为董竹君做了一期专访。

问道:“您的一生经历了那么多风雨,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云淡风轻地吐出四个字:

“随遇而安”。

这是经历人世沧桑、世事沉浮后的平和豁达与淡定从容。

溪流经历过无数坎坷,仍保持着一片清澈。就像她曾说过:

“我从不向无理取闹低头,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

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在看过董竹君撰写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后,评价:

“这五次关键选择,决定了她一生的道路,决定了她从一个青楼卖唱的小女子成长为中国第一代革命的女企业家,成就了一番留驻青史的事业。”

人生道路漫长,紧要处只有几步;人生面临选择;如何抉择往往决定了日后的生活走向。董竹君的人生选择,源于她深入骨髓的自尊和自爱,源于她对自立、自强和自由生活的深切向往。

01

清末,旧上海的一户贫苦家庭里,一个小女孩出生了,取名“毛媛”,父母都喊她“阿媛”。由于长相清秀雅致,街坊邻居都喊她“小西施”。

困苦的日子,不会因为她的来临就改观多少。无论父母多么努力,生活还是难以为继,更是在父亲得过一场大病后,欠下外债无力偿还。

13岁时,无般无奈的情形下,父母含泪把她卖到了妓院卖唱。

董竹君的第一张照片

生活往往很残酷,但有时又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意外和惊喜。

阿媛很幸运,原本以为自己也会像身旁姐妹一样,在这毫无人性、暗无天日的的青楼里腐烂、沉沦。意外的是,她遇到了生命中的一道光,她的救世主——夏之时。

夏之时,革命党,是孙中山革命阵营里的一位志存高远,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之所以常到妓院里去,是为了躲避宪兵的盘问和追捕。

漂亮、清纯、可爱又聪颖的阿媛深深吸引着这位青年才俊。同时,夏之时也获得了对方的青睐。在阿媛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位救国救民的大英雄。

美女爱英雄,两人惺惺相惜,很快擦出爱的火花。

夏之时想为阿媛赎身,帮她跳出火坑。她果断拒绝了,决定要靠自己逃出去。

而且还郑重地向对方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做小老婆;第二,带她去日本求学;第三;从日本读书回来,要组织一个很好的家庭,男主外,女主内。

董竹君和夏之时在上海的结婚照

阿媛反对这种将人物化的做法,试图用自己的自立和自爱,赢取夏之时以及他家人的尊重。

她明白,夫妻关系要想双方自由、平等,就要靠自己跨过命运的这道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她不认为生而为女人,就是弱者,就得依附于男人,以防有一天,男人翻脸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不过是我花钱买来的!”

夏之时答应了她。

果然,阿媛说到做到,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她灌醉看守,脱下锦衣华服,摘下所有珠宝首饰,只穿了一身睡衣,逃了出来。

虽然她出身不好,但并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因为自己值得最好的。厉害的女人都很有主见,自爱的人从不妄自菲薄,她不卑不亢,拥有清晰而独立的思想和长远的见地。

02

夏之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婚后,他带着妻子阿媛去了日本求学。

在异国他乡,阿媛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营养。她学习日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和历史,甚至还有动植物学,竭尽全力地完成着东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全部课程。

她聪明好学,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历史老师为她改名为“董篁”,字“竹君”。自此,董竹君这个名字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久,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董竹君一遍带孩子,一遍努力学习。

董竹君和她的第一个孩子国琼

岁月静好,她感恩、感激她生命中的贵人夏之时。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一切;没有他,她不会在东京的家里,以督军夫人的身份求学。

诚然,丈夫是女人一生中很重要的角色。但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学业、理想和追求,注定也会在婚姻中败下阵来。

要想婚姻平等长久,就要勇敢做自己,取悦自己,尊重自己,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有了翅膀,才能如美丽的蝴蝶那般,灵动地飞舞。

03

一切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早有端倪。

1916年,夏之时回国参加护国运动前夕,郑重其事地拿出把手枪,交给董竹君用来防身,更重要的目的,是担心对方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好用枪自尽。

这还不算,他又用加急电报,把国内念书的弟弟叫到日本,名义上是陪伴,实则是监视。

年轻时的董竹君

董竹君在日本所学的各科课程,也都不是在学校里完成的,而是在家里由请来的家教教授完成的。因为,他怕别的男人爱上自己的妻子。

遇到大男子主义非常强的人,有时候就是一种灾难。

人们总在尽力地改变着世界,可时间却在改变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夏之时被解除兵权后,远离军队和政界,放松了对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整个人颓唐了很多。

他不再关注讨论国家大事,不再学习充电,取而代之的是下棋逗鸟、喝酒赌钱,甚至还抽大烟。

稍有不满,就冲董竹君和孩子们乱发脾气,有时还动手打人。

而这时的董竹君,依然没有停止向前的脚步,她读书看报,不断接触新思想,了解共产主义,思想上慢慢倾向于共产党。

30岁的董竹君

和丈夫三观不合,人格受辱,如果这都还能容忍的话,有着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夏之时,不为四个女儿支付上学费用,这触到了董竹君的底线。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为了孩子们和自己的前途命运,为了不再忍辱负重,为了自己的独立自由,董竹君毅然决然地和丈夫决裂。

她放弃了荣华富贵,丢弃了尊贵的督军夫人的头衔,带着四个女儿在上海重新过上了贫困的生活。

中国的娜拉出走了。

鲁迅曾在《娜拉走后怎么样》一文中断言:

“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其实,还有第三条路,鲁迅没有提到,那就是------饿死。

董竹君却走出了第四条路,一条环境更为恶劣,情形更为危险的路-------独立之路,创业之路,自我实现、自我完善之路。

屠格涅夫说: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源泉。”

此时的董竹君,虽然还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但她就是一条汩汩流动的小溪,虽不能掀起滔天巨浪,却有自己美丽的涟漪和欢乐的歌唱。

04

离开夏之时的董竹君,开始彻底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

覆水难收,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的董竹君穷困潦倒,没有工作,没有现金。甚至为了维持生计,去典当衣物。

她决定创业。在一位共产党朋友的建议下,她开了一家纱管厂。董竹君四处筹集资金,艰难开始。谁知,纱管厂刚开始盈利,却毁于战火。

她一下子负债累累,举步维艰,甚至一度付不起房租,饱尝房东的白眼和辱骂。

董竹君不争辩,不解释,默默忍受着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天无绝人之路,自助者,天助之。

正在董竹君陷于债务危机时,一位四川的军火采购员李嵩高,从采购费用中抽取出两千元用于对她的资助。

董竹君用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开设了一家名为“锦江小餐”的川菜馆。

后来,在青帮大佬杜月笙的帮助下,扩充了店面,餐馆正式改名为“锦江川菜馆”。

董竹君锦江川菜馆开业后第一次拍照留念

董竹君用自己的细腻周到和智慧见识,周旋在各种势力之间,把餐馆经营的有声有色。

餐馆内,她还单独设立“特别间”,用于革命者接头和密谈。每当有特殊“客人”的时候,她总是派店内伙计在过道上严加巡视,为他们保驾护航。

这种周到细致的做法,曾经救过不少国共抗日救亡的地下工作者。

郭沫若就曾得到过董竹君的帮助,他还特意写诗填词以表谢意:

患难一饭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陆沉。

今有英雄起巾帼,娜拉行踪素所钦。

1945年至1947年,董竹君积极创办印刷厂,印务局,出版进步杂志,宣传毛泽东、朱德等人的代表著作,极大地促进了革命思想在中国特别是上海的传播。

与此同时,她的四个女儿,在董竹君的培育和教导下,不仅学有所成,还极富革命正义思想。

董竹君家庭事业双丰收,心里很是欣慰。

建国后,董竹君把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捐献了国家。期间,尽管还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她从未后悔这样做。

爱国先爱家,爱家先爱自己,爱自己先爱众生。

周总理在请董竹君吃饭时,对她称赞道:

“身为都督夫人,甘心抛弃荣华,单枪匹马地追求真理,参加革命,实在难得!一个人革命不容易,一个女人革命更不容易,一个女人要成功并协助着革命就更不容易!”

一路走来,无论遇到何种艰难的境地,她都没有退缩或放弃。董竹君就像坚硬的岩石夹缝中倔强顽强生长的小草,虽然突兀,但不由得令人敬佩。

迈克尔▪乔丹说: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放弃”,

这大概也正是董竹君的心声吧。

不言放弃的背后,其实是高度的自爱。

05

文革开始后,董竹君在北京家中被造反派带走,关押在了秦城监狱,并将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她的头上。

多次审问无果后,又被转往功德林监狱关押。这里的条件比起关押中央高级干部的秦城监狱差多了。

正值隆冬季节,监狱里没有取暖和生活设施,卫生条件也很差。期间还是无休止地审问。

她煎熬着,忍耐着,经常想起鲁迅那句强有力的话语:

“敌人要你死,你骗不死!”

为了活命,为了对抗囚禁对肉体和精神带来的伤害,她苦中作乐,要不沿着号子的墙小跑取暖,要不想象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肴。

有时,还会和地上的蚂蚁对话半天。

总之,她知道她不能死,一旦死了,身上的污水就永远也洗不清了,即使日后平反,对自己也没多大意义。

1968年,董竹君又被转到半步桥监狱。这一年,她将近70岁了,她仍然顽强地活着,隐忍地坚持着。

她相信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972年,董竹君在邓颖超等人的过问下,被安排出狱。这时的她,满头白发,眼窝深陷,脸上的皱纹像刀刻斧斫一般。

刚出狱的董竹君

5年的铁窗生涯,尽管使她的外貌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没有摧毁她的精神。

1979年,董竹君被正式平反。在接到书面的平反书后,她慢慢地走到书桌前,激情澎湃地提笔写下:

“沉冤已昭,死可瞑目。”

她被历史的洪流挟裹着,陷入一个沉重而悠长的低谷。她没有沉沦,坚定地保护着自己,等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爱自己就要珍惜羽毛,不使自己的声名被玷污。

06

晚年的董竹君,在90岁高龄时,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又重新拿起笔,撰写自己的传记《我的一个世纪》。

晚年的董竹君

这本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董竹君拿到样书的时候,她已经躺到了医院的病床上,她轻轻抚摸着这本书,喃喃说到:

“我的一生都浓缩于此,这里的每一页都像撞击岩石的波涛。”

董竹君的一生

“从不因被别人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被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她一次次倔强而坚强地跨过命运的围栏,无论何种境况,都不能阻止她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她是时代的君子。

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