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无祸于昭昭,勿得罪于冥冥
【原文】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见;肾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生在看不见的内脏,但症状却发作于能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见的细微处下谨慎独功夫。
这段文字蕴含了深刻的中医哲理与道德教诲,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这句话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的脏腑与五官相通的理念。在中医看来,人体的各个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肝脏的健康状况与眼睛的功能密切相关,肾脏的健康则直接影响到耳朵的听力。如果肝脏或肾脏患病,它们对应的五官功能(视力和听力)就会受到影响。
“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疾病发展的过程。疾病往往起源于不易察觉的内部病变(如脏腑功能的失调),但最终会在身体表面或功能上显露出明显的症状(如视力或听力的下降),成为人们共同可见的问题。
“故君子欲无得罪于冥冥”:这里的“冥冥”可以理解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领域,如道德、良心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德行的人应该时刻警惕自己的言行,不要在不为人知的领域(如内心的想法、动机)犯错,因为即使这些错误暂时不被发现,最终也会以某种形式在公众面前暴露出来,导致不良后果。
这段文字通过中医理论中的脏腑与五官关系,引申出了一种道德观念:即个人的内在品质和行为举止,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反映在外在表现上。因此,人们应该注重修养自己的内在品德,做到表里如一,这样才能避免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因过去的错误而付出代价。综上所述,这段文字不仅体现了中医对于人体生理机能的深刻认识,还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诲,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觉,注重内在修养,做到言行一致、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