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专利制度起源于 12、13 世纪的西欧国家。1474 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规定对首先在威尼斯制造的新机械装置,经过登记之后,在 10 年之内他人不得制造相同的装置。
在中国,专利的历史也可追溯至古代。公元前 857 年,周厉王时期,大臣荣夷公提出对山川林泽实行独占政策,向各地贵族统治者收取专利钱,开了独占自然资源以谋取厚利的先河。近代,1859 年,洪仁轩在《资政新篇》中最早将专利制度介绍到中国,其主张和现在专利制度精神基本吻合,但因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未能实现。1898 年,清朝光绪帝颁发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是我国近代专利史上第一个有关专利的法规。1984 年,正式制定《专利法》并于 1985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这部专利法参考了世界各国的专利制度和国际公约,并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此后,中国专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从 1985 年我国开始实施专利法,到 2012 年底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突破 100 万件,用时仅 27 年,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最快的国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 2007 年的 0.6 件增长至 2019 年 6 月底的 12.5 件。在发明专利授权和拥有量中,国内所占比重稳步提高。
二、专利之利(一)对企业的保护与助力专利对企业而言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专利能够有效保护企业的产品。企业的创新成果一旦获得专利,在专利有效期内,其他企业未经许可不得制造、使用、销售相同的产品,这就为企业的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例如,一些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企业,能够防止竞争对手的抄袭和模仿,确保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专利有助于企业打击侵权行为。如果有企业侵犯了拥有专利的企业的权益,专利权人可以拿起法律武器,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索取赔偿。同时,专利还能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专利的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因为消费者认为专利产品更具可靠性和创新性。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专利获得经济收益。一方面,企业可以将专利技术作为商品出售或转让,使其变成无形资产,获得价值回报。另一方面,企业拥有专利可以申请认定成为高新企业,享受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例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15%,相比正常企业所得税缴纳的 25%,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同时,企业还可以用专利获得政府贴息贷款,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每年省下大量利息支出。
(二)对国家的积极影响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及社会对专利高度认可。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一方面,创新者为了获得专利,需要公开自己的发明成果,这样社会上的其他人可以通过专利文件了解到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有利于共同改进相关技术,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国家对专利申请的扶持政策,鼓励了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提高了国家的创新能力。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401.5 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 400 万件的国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同时,丰富的专利资源也为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展示了我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专利之弊(一)费用高申请专利的费用可能相当高昂,尤其对个人创作者来说。以发明专利为例,申请费用包括申请官费、申请服务费、下证后的印刷费和工本费等,官费就有近 4 千元。如果委托代理机构,还需向专利代理机构缴纳代理费,代理费的数额依照专利申请类型及代理工作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专利的年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发明专利第 1 年至第 3 年每年 900 元,随着年限增加,年费也逐步提高,到第 16 年至第 20 年每年高达 8000 元。对于个人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前三年的申请费和年费可减少 85%;公司申请则减少 75%,但总体费用依旧较高。对于喜欢搞创新创作的人来说,专利申请费用的确是很大一块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大众创新、创业。
(二)时间长专利申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最后授权或者驳回需要经过多样化流程,包括专利技术交底书的提供和专利检索、客户补充修改和案件修改确认、提交申请、缴费、补正、答复专利事务流程等。整个过程中,专利检索需要花费时间,客户与代理人沟通修改稿件也会延长时间,而专利事务流程往往比较多和繁琐,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比较多。例如,发明专利申请流程图显示,从申请到最后授权或者驳回,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一般来说,发明专利审查时间为 2 - 3 年,长则可能需要三四年甚至五年之长。
(三)不易授权专利授权并非易事。一方面,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高,除了技术方案、实施过程要完整以外,说明书还应当充分公开足以体现其是否具有创造性的用途及技术效果的数据。如果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但未给出实验证据,或者实验数据存在缺陷、具有明显瑕疵,出现前后矛盾、实验效果不符合常理等情况,则依据所述实验数据所声称的技术效果不能被采信,由此也不能作为认可发明具备创造性的理由和依据。另一方面,2019 年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直接折半,只有 16 万件,且当年申请,当年授权的比率中,2019 年授权的占比是 2017 年或 2018 年的授权占比的一半,只有 12.33%。数据体现统计结果确实和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2019 年实用新型相比以往困难了许多,授权量也少了,授权周期也长了。
(四)可能带来垄断问题专利持有者一旦受到利益诱惑,极有可能出现垄断问题。标准必要专利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使其比普通专利更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利润,但也同时会变得更加危险。专利持有者可能会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占据谈判高点,以技术专利要挟、迫使相对人签署不利条款,以牟取高额利润。这种行为不仅不符合专利公开原则,也不符合反垄断法的相关要求,必然会阻碍经济市场的良性发展。如在 “无励磁开关专利侵权和解协议” 横向垄断协议纠纷案中,专利权人与被诉侵权人之间签订的 “专利侵权和解协议” 构成横向垄断协议,并认定协议无效。
四、中国专利的发展与完善(一)完善时间节点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于 2024 年 1 月 20 日正式开始实施。本次修改贯穿专利的创造、审查、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和国际合作等各方面,严格依照修改后的专利法细化、完善相关制度,维护专利制度一致性、稳定性。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共 13 章 149 条,具体内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完善专利申请制度,便利申请人和创新主体,包括优化专利申请流程,细化局部外观设计制度,放宽新颖性宽限期的规定,完善优先权相关制度等;二是完善专利审查制度,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包括规范专利申请行为,完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审查制度,增加延迟审查制度,完善专利复审制度等;三是加强专利行政保护,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包括细化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完善专利纠纷处理和调解制度,明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专利侵权纠纷的界定标准等;四是加强专利公共服务,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包括增加强制代理例外规定,提升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细化开放许可制度,完善职务发明相关规定等;五是加强同国际规则的衔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明确外观设计国际申请的法律地位和审查程序,在优先权要求、新颖性宽限期、分案申请等方面与国内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制度作出衔接性规定等。
(二)发展历程与进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与日益完善,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1978 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党中央作出了建立专利制度的重大决策。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标志着我国现代专利制度的正式建立。此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先后进行了多次修订,形成了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的专利法律体系。
自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攀升。1986 年,我国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仅为 1.8 万件,专利授权量仅为 3024 件。而到了 2012 年,专利申请受理量已达 205.1 万件,专利授权量达到 125.5 万件,分别增长了 109.8 倍和 414.1 倍。特别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全球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第一大国。
近年来,中国在追求专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和授权率的显著增长,体现了中国专利总体质量的提升。同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超过七成,成为创新创造的主要力量。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推广,也有效提升了专利转化运用的成效。
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下,科技创新成果得到有效转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建立专利交易平台、开展专利质押融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发展机会。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创新者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无到有,不断进步。1980 年,中国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此后,中国相继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同时,中国还成立了商标局、专利局、版权局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加强了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和执法力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效率,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专利霸权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一)专利霸权的负面影响专利霸权对科技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高额的专利费用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阻碍了技术创新的步伐。以高通为例,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 “专利流氓” 的称号,高额的专利收取费用常常让众多手机厂商感到苦恼。手机厂商在有碍于不可脱离高通芯片的影响下,只能向高通妥协,这使得企业用于其他创新项目的资金减少,影响了整个科技行业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专利霸权可能导致技术垄断,限制了市场竞争。拥有专利霸权的企业可以利用其专利优势,打压竞争对手,阻碍新的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一些标准必要专利的持有者,可能会利用其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占据谈判高点,以技术专利要挟、迫使相对人签署不利条款,从而限制了其他企业的发展,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二)中国科技企业的应对面对专利霸权,中国科技企业积极应对。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华为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选择投入巨额资金来研发芯片技术,自主研发的麒麟系列芯片以及达芬奇架构的推出,就是对高通专利霸权的有力反击。华为的达芬奇架构就是基于 ARM 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研发出来的,打破了 ARM 针对华为的种种限制,同时也对高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压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OPPO 在与诺基亚的专利纠纷中,依靠自身强大的专利技术储备,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获得胜诉。OPPO 坚决否认诺基亚的不合理高收费,在双方长达三年的博弈下,最终赢得了胜利。这不仅为中国科技企业在面对全球通信巨头不合理专利收费时提供了可实施的案例样本,也为整个行业争取了 “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