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年初始,袁绍等关东诸侯兴兵讨伐董卓。
长沙太守孙坚非常悲愤张温当初没听他劝,杀掉董卓,招致了今日之患。(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于是举兵北上豫州,准备参加讨董联盟。(《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江东猛虎孙坚)
在此次长途行军的路上,孙坚的所为,不但影响了讨董联盟的构成,还使荆州的局势彻底变了天。
逼死荆州刺史王叡东汉的州刺史俸禄只有六百石,地位并没有二千石的郡太守高,平时只拥有州里的监察之权,督察太守。
但有个特殊情况,如果州里爆发了大规模大范围的叛乱,刺史可以临时拥有州兵。待叛乱平息后再交回兵权。
荆州刺史王叡就碰到了这种特殊情况。
自186年,他到荆州后,先讨伐了在南阳叛乱的江夏兵(《后汉书·孝灵帝纪》),后与武陵郡兵平定了武陵蛮族的作乱(《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又与孙坚一起镇压了,响应长沙郡区星叛乱的零陵、桂阳两郡叛众。(《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当时荆州局势图)
王叡南征北战,一直兵权在握,又逢董卓之乱,也就准备举兵参加讨伐董卓(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吴录》)。
由于王叡是位有权的“战时刺史”,加上出身于名门世家琅琊王氏(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案王氏谱),既看不起武人孙坚(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吴录》),又与武陵太守曹寅的关系一直闹得很僵。
189年,王叡才将州治所从武陵郡的汉寿县,迁到南郡的江陵县(今荆州市)。(《南齐书·卷十五·州郡志下》)
之前曹寅、王叡二人同在武陵,州、郡治所又紧相邻,搞得势同水火,以至于王叡扬言要杀掉曹寅。
王叡势大,曹寅怕啊。但毕竟也是一郡之首,位在刺史之上,岂能坐以待毙。
得知孙坚北上,曹寅灵机一动,伪作了董卓派来的朝廷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列举王叡的罪状,让孙坚逮捕诛杀王叡。
(王叡有能力但太傲慢)
于是,讽刺的一幕发生了。
“前往讨伐董卓”的孙坚,奉“董卓使者”之命,转头奔袭前往江陵城,收治“也准备讨董”的王叡。
孙坚军突然出现在了江陵城远处,一头雾水的王叡登楼观望,派出使者出城问是来干什么的。
孙军前部说:“我军久于征战劳苦,得到的赏赐还不够添置衣服,这样一支叫花子军队怎么去讨董?还请王使君(对刺史的敬称)给点军费。”
使者回复后,王叡很大方,说道:“我身为刺史,怎么会吝啬呢?”
于是打开府库,让孙坚派一队人马自己进城搬,要多少拿多少,以显示自己没有保留。
孙坚派的人进城后,王叡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了孙坚,惊讶地问道:
“派士兵来搬就行了,孙府君(对太守的直称)怎么也亲自来了?”
孙坚原形毕露,回道:“奉朝廷使者之令,前来诛杀阁下!”
王叡问自己何罪之有。
孙坚的回答让人很无语,“你犯了‘不知道’什么罪!”
汉有“无所知”,宋有“莫须有”。孙军入了江陵城,王叡已为鱼肉,还能怎样?
实在没了办法,王叡刮下金粉,和着酒喝下而死。
(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吴录》)
荆州刺史空缺了,讨董联盟少了一镇诸侯加入。
宴杀南阳太守张咨孙坚兼并了江陵城里的州兵,继续北上,沿途不断有支持讨董的人马武装加入。
当快到南阳郡境内时,已聚集起了几万人马。(《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江夏太守刘祥是刘巴之父)
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祥,是刘巴的父亲,在孙坚经汉水北上途中,与他有所交流来往,二人“同心”。(裴注《三国志·刘巴传》引《零陵先贤传》)
孙坚还没到南阳,在南阳郡鲁阳县的盟军队友、后将军袁术,就表孙坚为代理(假)中郎将。(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献帝春秋》)
说明此时袁术已和孙坚也取得了联系,并且拉近了关系。
南阳是当时第一大郡,人口上百万,比有的州还多,又是全国冶铁中心,兵器、甲胄制造能力天下居首。
所以汉代南阳太守一直是举足轻重的职位。
此时的南阳太守张咨也是个很有名望的人。(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英雄记》)
(张咨名气大遵守礼法)
初,(董)卓信任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用其所举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出宰州郡。而(韩)馥等至官,皆合兵将以讨(董)卓。--《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这条史料有两个信息。
一、张咨与韩馥、刘岱、孔伷、张邈几位大佬齐名,也是189年出京就郡的。
二、张咨也参加了讨董。收留袁术就是印证。
那么问题来了,孙坚杀王叡是有私怨,杀张咨又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和袁术、刘祥”同心“早有预谋?
我们看完完孙坚杀张咨的过程,再下结论。
得知孙坚几万大军进入南阳,张咨泰然自若,看上去毫无波澜,很有儒雅风度。(《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孙坚沿水路到宛城路线)
但是孙坚兵多粮食消耗大,就请求张咨提供军粮。
张咨就询问掌管法度的官员,该官员答复:“孙坚是邻郡太守,按律不应该给他们军粮。”于是就没给。(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献帝春秋》)
孙坚抵达宛城外驻扎下来,给张咨送去祭祀用的牛和酒,作为表达敬意的礼物。
第二天,张咨出城到孙坚营中回礼。
当众人酒喝得正香的时候,长沙郡主簿进帐给孙坚说道:
“从进南阳,一路上总是受到各种阻碍,也不给我们提供粮草军资,请求逮捕南阳主簿查明缘由!”
张咨一听这是在找茬啊,心知不好,便借口要离开,却被布置在帐外的士兵堵了回去。
(张咨被斩于孙坚大营)
过了一会儿,长沙主簿又进帐对孙坚说道:
“南阳太守阻挡义军,致使不能及时讨伐董卓,请求以军法处置!”
于是就拉着张咨斩首于军门。
南阳郡中上下都感到震慑恐惧,孙坚要什么便提供什么。
之后,孙坚继续北上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投入其麾下。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由上面可以看出,张咨是严格遵循礼法办事的人,按律不给孙坚提供粮草就该死吗?理在张咨一边,孙坚就这么嗜杀无性吗?后来袁术也有次不给他粮,为什么不也杀了?
更何况孙坚军缺粮也能抵达宛城,就没办法不杀张咨抵达鲁阳吗?
有理由相信,杀张咨,为袁术兼并南阳,就是他与刘祥“同心”,献给袁术的投名状。
江夏太守刘祥被杀这不,刘祥被为张咨复仇的南阳士民杀了。
时孙坚举兵讨董卓,以南阳太守张咨不给军粮,杀之。(刘)祥与(孙坚)同心,南阳士民由此怨(刘)祥,举兵攻之,(刘祥)与战,败亡。--裴注《三国志·刘巴传》引《零陵先贤传》
张咨儒雅有名,又按礼法行事,还是很得民心的。
因为刘祥参与了害死张咨,仍忠诚于张咨的南阳人,举兵打败杀死了他。
这就是说孙坚杀张咨,是场预先商量好的阴谋的证据之一。
荆州局势的改变孙坚离开荆南长沙郡,一路向北,逼死州刺史,杀死南阳太守,又间接地造成江夏太守死亡。
(孙坚带给荆州局势的改变)
致使州郡空缺,繁华的荆北三郡,南阳为袁术所得,刘表得到机会顺利入主南郡,并扶植起江夏太守黄祖;荆南四郡趁机疏远偏安,直到刘表到州十年后,才将其正式纳入自己的实际控制范围。
可以说,孙坚此行很大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