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就是非常奇怪!农民种什么农产品,什么农产品就是滞销,就是卖不出去。
如前几年,山东、河南等地的农民,多种了一些大白菜,大白菜滞销,多种了大蒜,大蒜卖不出去。
苹果丰收了,苹果滞销,砂糖橘丰产了,砂糖橘卖不掉,榴莲多了榴莲价格腰拆,堆积如山,无人问津。
近年来,农业最出色的是水果行业,果农种什么,只要市场上形成了销量,这种水果必然会遭遇到滞销的厄运,种植这种水果的农户就倒霉。
还有一种怪异的现象,越是这种水果滞销,农户种植的大量果子卖不出去,果农为了找销路,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而外来的这种高价水果,大量挤占市场,导致农户种植的这种水果,注定成为“垃圾”。
据媒体报道,今年我国前三个月,各地水果及其水果制品,累计进口数量,就已经高达225.20万吨之多,与同期相比,已经增长了11.57%,高达交易量52.39亿美元,与同期相比较,已经增长了10.35%。
今年我国本土国产水果,已经出现大面积滞销现象,消息不绝于耳,常常出现在报端电视上,和各种媒体上,希望国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帮果农渡过难关,不让果农们的心血付之东流。
可以,这个时候,就会有大量的同种类的进口“洋水果”,像洪水猛兽一样,朝着国内水果市场,雄赳赳,气昂昂,气宇轩昂地涌来,让本来水果滞销的果农,无法应对,便“一败涂地”,干脆让种植的水果烂在果园里。
比如说,国内本土生产的黄肉菠萝蜜,品质优良,根本不逊色于进口的任何品种的菠萝蜜,消费者公认为国产菠萝蜜口感是更佳的,但是市场价仅是每斤18元钱,是进口菠萝蜜的半价。
而今年国内进口红肉菠萝蜜特别多,价格昂贵到每斤36元,成为天价的奢侈品,大个头的更是动辄上千元一个,而市场上仍然是供不应求,这是什么道理?
我国果农种植的阳光玫瑰,品种多,品质优良,并不比进口阳光玫瑰葡萄品质差,市场上只卖10~25元一斤,并且无人问津,大量的阳光玫瑰葡萄烂在果园。
而国内进口的“爱马仑”阳光玫瑰,洋水果售价最高时竟卖到300~400元一斤,让国内阳光玫瑰种植户,望尘莫及,眼睁睁的看着有资质的进口商,一下子赚得盆满钵满,富得流油,让国内种植户,喝西北风去,这又是什么道理?
我国的南方国产凤梨品质优良,货源充足,消费者10元钱就能买走三大个,价廉物美,可是卖不出去,成为滞销货,无人问津,在产地根本看不到有水果贩来收购,果农卖一元钱2~4个,也招不来水果贩子,道理在哪里?
而国内进口的红心凤梨品种的“洋果子”,一个就能够卖到580元钱,天价洋果子非常俏销,同样品种的凤梨,一进市场一抢而空,成为热销品种,难道进口凤梨品质优于国产凤梨吗?并非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现象呢?难道国产水果就必然要比进口的“洋水果”品质差吗?经过认真思考与调查,发现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仅此而已。
①,国内有部分果农,确实为了追求更高的水果产量,而大量滥用化肥和农药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另外加上有些行业和人员,对国产水果的反面宣传,大大地瓦解了消费者对国产水果的消费信心,导致消费者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是国产水果滞销的重要原因。
②,国内有些果农,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和消费者,对所种植的水果颜色光泽,大小规格的审美偏好,他们往往将会提前采摘,那些还没有充分成熟的果子,用来获得更好的商品外表卖相,提高水果的商品性能,而忽视了水果内在的品质,大大地降低了水果的口感,是国产水果滞销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③,国内有些果农,喜欢市场上什么水果好销,价钱贵,需求量大,就盲目地跟风去种植这些热门品种的水果,当种植量超过市场需求的时候,必然导致水果供给,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当供过于求的时候,将会造成大量的水果滞销和浪费,大批量的水果卖不出去,烂在田间地头。
这样一来,因国内水果产能出现过剩的时候,收购方即水果贩子,就会故意打压该品种的收购价,让这些手无寸铁的水果种植户,很难应对,招驾不上,他们若是不卖,其他的果农就会卖掉手中的水果,这样,水果收购价只能一路走低,果农亏本。
水果贩子,以低廉的收购价,根本不能让果农收回种植成本,导致果农一年的辛苦和心血白费,只能让自己所种植的成熟水果,烂在果园里,没有收益,花费了种植的资金,消磨了养家糊口挣钱的宝贵时间,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得不偿失。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留言区里交流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