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中雪+冻雨+湿冷难耐,多地将迎来今冬最冷的白天

星空娱乐彼岸 2025-01-13 09:36:57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比寒潮来袭:南方多地迎来”冰冻周”,气象专家呼吁加强防范

近日,一股强劲寒潮席卷我国南方地区,给多个省份带来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和冻雨天气。气象部门预警,这可能是今冬最强寒潮,多地将经历”今冬最冷的白天”。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寒,南方各地政府和民众如何应对?这场寒潮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警示?本报记者深入一线,为您带来最新报道。

寒潮肆虐,南方多地陷入”冰冻周”

1月8日起,一股强劲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横扫而来,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了大范围降温、雨雪和冻雨天气。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数据显示,贵州、湖南、江西等省份普遍出现小到中雪,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罕见的冻雨。与此同时,西南地区东部到江淮、江南一带气温骤降,多地气温降至5℃左右,湿冷感极强。

记者从各地气象部门了解到,合肥、南京、上海、杭州、长沙、贵阳等南方大城市纷纷迎来”今冬最冷的白天”。以往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最低气温也降至2℃左右,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寒潮不仅带来了低温,还伴随着雨雪和冻雨天气,给南方地区的交通、电力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挑战。特别是冻雨天气,更是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冻雨天气:南方地区的”隐形杀手”

冻雨,这种在南方较为罕见的天气现象,正成为此次寒潮中最令人担忧的因素之一。与普通降雨或降雪相比,冻雨形成的路面结冰更加隐蔽,也更加危险。

湖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李明介绍:”冻雨是一种特殊的降水形式,它在落地前是液态的,但接触地面后会迅速结冰。这种突如其来的结冰现象,往往让人措手不及,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记者在长沙市采访时发现,多条主要道路因冻雨结冰而变得异常湿滑。长沙市交警支队民警周健告诉记者:”自冻雨天气出现以来,我们已经接到多起因路滑导致的交通事故报警。我们呼吁市民尽量减少外出,如必须外出,一定要谨慎驾驶,保持安全距离。”

不仅是机动车,行人出行同样面临巨大风险。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洋表示:”近两天,因摔倒导致骨折等伤害的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老年人占比较高。我们建议老年人尽量避免在冰雪天气外出,如必须外出,最好有人陪同,并穿防滑鞋。”

湿冷难耐:南方人的”特殊烦恼”

与北方的干冷相比,南方的湿冷更容易让人感到不适。这种”湿冷”不仅来自于气温的骤降,更源于空气中较高的湿度。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张雪芹解释道:”南方地区冬季的相对湿度普遍较高,在寒潮来袭时,这种湿度会加剧人体的冷感。即使穿着厚重的衣物,湿冷的空气仍能轻易穿透,给人一种‘冷到骨子里‘的感觉。”

记者在上海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家住浦东新区的李阿姨说:”以前觉得零度以下才叫冷,现在5、6度就受不了了。这种湿冷真是让人难受,感觉衣服再厚也挡不住。”

在杭州工作的小王则表示:”北方人总说我们南方人怕冷,其实不是我们怕冷,是这种湿冷太难熬了。穿得少了冷,穿得多了又闷,真是两难。”

这种普遍的”湿冷难耐”感,也引发了人们对南方供暖问题的热议。近年来,虽然一些南方城市开始尝试集中供暖,但覆盖范围仍然有限。面对此次罕见寒潮,不少网友呼吁加快推进南方地区的供暖建设。

专家指出,南方地区是否需要全面推广集中供暖,还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特征、经济成本、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内,改善建筑保温性能、推广节能型取暖设备可能是更为可行的选择。

寒潮应对:政府与民众齐心协力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王刚介绍:”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专项工作组,重点关注交通、电力、通信等关键领域,确保各项应急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在交通方面,各地交管部门加大了道路巡查力度,及时清除路面积雪和结冰。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发言人李华表示:”我们已经调集了大量除雪设备和融雪剂,重点保障国省干线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的通畅。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司机的安全教育,提醒他们在恶劣天气下谨慎驾驶。”

电力保障也是此次寒潮应对的重点。国家电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明介绍:”我们已经启动了特级保供电方案,加强了对重要线路和设备的巡查维护,确保在极端天气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我们也呼吁用户科学用电,避免出现用电高峰。”

除了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普通民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记者在各大商场和超市看到,保暖衣物、取暖设备的销量大幅上升。不少市民还通过网上购物平台采购御寒物资。

家住南京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天我和家人都尽量减少外出。在家我们开了加湿器,既能增加室内湿度,又能缓解暖气带来的干燥感。我们还准备了应急食品和饮用水,以防万一。”

气候变化的警示:极端天气频发,如何应对?

此次罕见寒潮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深思。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家中心研究员王遵娅指出:”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虽然单次极端天气事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气候变化,但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确实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我们该如何应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会军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预测能力。要加快推进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和农村地区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最后,每个公民都应该提高环保意识,从日常生活做起,减少碳排放。”

除了应对措施,预防同样重要。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强调:”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同时,要加大对公众的科普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携手共度寒冬,共创美好未来

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潮,无疑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政府的积极应对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正在逐步克服困难,共同度过这个”冰冻周”。

寒潮虽冷,但却无法冷却人们互帮互助的热情。在长沙,有志愿者为环卫工人送去热粥和手套;在贵阳,社区居民自发组织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在南京,一些市民主动清扫自家门前的积雪……这些温暖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在严寒中迸发的人性光芒。

同时,这次寒潮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减缓全球变暖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一位气象专家所说:”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应对。但改变从每个人做起,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携手共度寒冬,也为创造一个更加美未来而共同努力。”

寒冷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让我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团结的力量,共同迎接春暖花开的美好时刻!

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2 阅读:2822
评论列表
  • 2025-01-13 20:10

    那里来的寒潮哦!武汉现在感觉是春天来了一样!也不是很冷的呀!骗我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