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彻底凉了?Nature二度撤稿,作者博士论文被爆抄袭

依白评教育 2023-11-10 08:25:00

编译|杜珊妮

全球瞩目的室温超导领域闹剧不断。

继韩国LK-99室温超导的乌龙闹剧被全球多个团队数次“打脸”后,11月7日,《自然》又撤回了一篇有关镥氮氢室温超导的文章。

这篇论文中,主要作者、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P. Dias与其团队声称他们发现由氢、氮、镥组成的三元氢化物(N-Lu-H)材料会在1GPa的压强下实现室温超导,临界温度约为21°C左右。

该研究成果一经发布,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又由于该实验无法复现而备受争议。面对质疑,Ranga P. Dias一直坚称其研究是有效的。

《自然》撤稿声明截图

世界瞩目,争议不断

今年3月9日,《自然》正式发表了这篇室温超导论文。同一时期,Dias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高调进行了题为《室温近常压条件下氢化物超导特性观察(Observation of Room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Hydride at Near Ambient Pressure)》的报告。

会议现场人山人海,讲座被围得水泄不通。相关话题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迅速登顶热搜,炒得沸沸扬扬。资本市场更是闻风而动,相关概念股一度表现火爆,但随后开始震荡走低。

毋庸置疑,如果该室温超导现象得以证实,将会引发一场广泛的产业革命。超导体在许多应用中都很重要,从磁共振成像机到粒子对撞机,但超导体需要保持在极低的温度下发挥作用,因而在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新材料,梦想是找到一种无需任何制冷即可表现出超导性的材料。

然而,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物理学家Lilia Boeri表示,自Dias团队的论文发表以来,该领域的专家一直持怀疑态度。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Peter Armitage说:“几乎我认识的每一位严谨的凝聚态物理学家都立即发现这项工作存在严重问题。“

争议主要集中在材料电阻的测量问题上,怀疑者们尚不清楚该电阻是否真的降至零,或是Dias的研究团队是否从关键的阻力图中抹去了背景信号以创建出这样的表象。

《自然》调查和出版后审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担忧是可信的、实质性的,但仍未得到解决”。

随着该论文11位合著者中的8位要求撤稿,这场闹剧进入了高潮阶段。要求撤稿的作者们指出:论文没有准确反映所研究材料的出处、所进行的实验测量和所应用的数据处理协议,而这些问题破坏了已发表论文的完整性。

鉴于上述情况,《自然》于11月7日发布撤稿声明并不令人意外。

然而,这篇论文的撤稿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编辑审查过程的质疑。《自然》杂志物理科学首席编辑Karl Ziemelis表示:“我们选择的高素质专家评审员对原始提交内容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修订中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同行评审过程无法检测到所撰写的论文是否准确反映了所进行的研究”。

Dias尚未对最新的撤稿决定作出回应,其所在的机构纽约罗切斯特大学正在对该研究展开调查。同时,Dias被指控其博士论文的内容涉嫌抄袭。

科研神棍,造假成性

Ranga P. Dias团队的研究发现,是2023年第二个关于超导性的重大声明。与此同时,这也是Dias本人第3次被高调撤稿。

此前,Dias已有过2次被顶刊撤稿的记录。一次发生在2022年9月,《自然》撤回了Dias团队发表的一篇题为《碳质硫氢化物系统中的超导性》的文章,论文报道了一种可在史无前例的15℃温度下工作的超导体。

撤回通知显示,Dias团队“使用了非标准的、用户定义的程序”从两张图显示的实验数据中减去了噪音。尽管Dias和他的合著者们不同意撤稿,并坚持他们的结果,但是《自然》还是撤回了该研究。

《自然》2022年9月26日撤稿截图

著名的物理学顶级学术周刊《物理评论快报》于今年8月撤回了另外一篇。在这次撤稿中,Dias被指控数据造假。撤回声明称,经过调查,该期刊“对其中三条耐低温曲线的起源存在严重怀疑”。

《物理评论快报》撤稿截图

另外, 这位充满争议的科学家还因其博士论文中21%的内容涉嫌大量抄袭而受到母校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调查。据了解,Dias的博士论文中有许多段落与2007年James Hamlin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所写的博士论文相同。

信誉忧虑,摆正心态

罗切斯特大学已向《自然》证实,校方已对Dias工作的完整性展开调查,但是并未回答有关该机构是否已对Dias进行纪律处分的问题。

室温超导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不仅会损害学者的个人学术声誉,也对整个研究领域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些批评者指出,Dias学术不端的行为已经让该领域“乌烟瘴气”,“吓跑了年轻的研究人员和资助机构”,他们担心“整个领域的可信度蒙上阴影”。

Boeri也表示,她听到身边的研究人员抱怨Dias的博士论文抄袭指控和明显的数据捏造行为,将使招收学生从事超导体研究变得更加困难。

尽管近日频发的“室温超导闹剧”让许多科研人员忧心重重,然而部分学者仍以较为乐观的心态看待事件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毛河光说:“我认为除了更仔细的审查之外,这不会影响超导研究的资助,这不一定是坏事。”

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闻海虎对此表示赞同,“自从一些政府官员似乎受到室温超导体期望的影响后,超导研究似乎更容易获得资助了。”他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