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陈行甲热”再起,各种关于这位“网红县委书记”的文章和视频又火了一把。
对一个人评价颇高的同时,争议声音也在悄然升温——有人认为,陈行甲不是好的榜样。
那么,陈行甲到底算不算一个值得推崇的榜样呢?
一位清华精英、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突然离职引发争议
争议的核心,在于陈行甲曾经身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官运亨通之时却突然选择离职。对此,有人群情激愤,咬牙切齿地指责他临阵脱逃、辜负了组织的培养,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逃避责任。
其实对此早就有解释,那就是被当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后不久,受无端辱骂感到委屈的陈行甲即申请离职。
他解释说,这是因为他对前景并无过高期待,更多的则是被政治的理念所驱使,觉得"继续干下去,不如另择新路"。
这就是他毅然离开公职的真正原因。
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对此耿耿于怀。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位如此优秀、如此有为的官员,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本应继续为官尽责,为人民办事。
他的离职确实是一种遗憾,对反腐败斗争也是一种伤害。在这个时候,他更应该牢牢守护岗位,而非因为自身考虑而弃之于不顾。
没有人否认,作为一名公职人员,陈行甲是尽职尽责的。但他们很难接受他的"义无反顾"。
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只有对抱负和理想坚守到底,才算是真正的担当;一个人只有时时刻刻着眼于大局、着眼于民众利益,才算是真正的为民服务。
或许陈行甲本人是善意的,但他最终还是背叛了体制内人对他的期待。而对公职人员来说,这种期望和要求或许也已成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旦违背了这个责任,任何个人理由都显得苍白无力。
性格决定命运,公益或许是陈行甲的天命所在
但即便如此,陈行甲的人生选择也没有过多遗憾。因为这正是他个人性格使然。
了解陈行甲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对个体苦难特别敏感、特别同情的人。他更注重于当下的个体,不太在乎未来的大局。
这种性格注定了他更适合做公益而非做官。
做官需要理性和大局观,需要为了长远利益而有时牺牲当下利益。然而陈行甲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他看到个体的苦难就会着急上火,必须马上想办法解决。而这种冲动和短视在官场上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相比之下,公益事业更需要这种同情心和关注度。公益的本质就是帮助个体、关注当下。
正因如此,陈行甲才能如鱼得水,做出让人动容的事迹。他用公益事业,最大程度发挥了自己的个人特质。
正因为这一点,他才被称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天选之子"。因为他对于做公益简直是生来就注定了。
他有超强的共情能力、人生经历丰富、从政阅历增加说服力、曾经是"网红县委书记"有一定知名度......一切条件都让他能做好这份事业。
换句话说,陈行甲并非不负责任或逃避现实,而是在寻求和自己个人特质最契合的事业方向。
公益正是他的最佳归宿,是他人生最应该扮演的角色。所以这不是什么负面选择,反而是积极正面的人生转折。
因此,我们除了要尊重陈行甲个人的选择,更要尊重他的个人特质,因为这也是天生的,并非他可以改变的。
正如他所说,如果留在体制内反而会是一种"牺牲",相比之下,他更希望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服务社会。
他不是后来者的好榜样?这未免太过武断
对于陈行甲的评判,有人直接下结论说:他根本不是一个好的社会榜样,更不是后来者的好榜样。
原因大致如前文所说,辞职就是逃避责任,做公益还是旁门左道等等。
但认真来说,这种评判未免太过武断和主观了。因为一个人是否算得上一个好榜样,不能只看个中利弊,更要看他的初心和精神是否值得人们学习和传承。
首先,陈行甲选择离职并非出于逃避责任,而是出于对官场现状的反思。他觉得自己"继续干下去,不如另择新路",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尽早转向新的道路呢?
其次,即便是在公益事业上,陈行甲的贡献和精神都值得人们学习和赞许。虽然公益的实际效果如何很难衡量,但至少它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让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一点才是公益真正的意义所在。
再次,陈行甲在任上多次作为显示了其正直和担当的品格。比如他多次主动迎接围堵、徒手扑‘火’等都体现了他质朴的为民情怀。
这种精神同样值得人们传承和学习。
当然,恕我直言,陈行甲是否还算一个"合格"的榜样并非重点。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即有长处也有缺点。
关键在于,他身上所体现的那种精神和品格,是否值得我们去学习。
正如他所说,他只是想要讨论"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是的,面对人生无数挑战和选择,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视角和生存智慧。
陈行甲就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思考机会。
他用行动告诉世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才是王道,即便它与主流相左,只要契合了自己的特质,就没有错。
他用人生展示给大家,不能固步自封,要学会与时俱进,把握自己的人生际遇;他用公益事业诠释了,热爱和担当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源于每个微小的个体。
这不正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吗?我们不能时时把榜样想象成一尊高大威严的塑像,时刻屹立不倒。
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际遇和转折。但是内心的那份执著和热爱,那种勇于创新、勇于转身的精神,才是永垂不朽的。
也许陈行甲的确不是一个足以成为后人楷模的个人,但他以生命传递的精神内核却足以给人力量和智慧。
他正是身教于无形,成为每个平凡人的一面镜子。看着他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路。
因此,对与错永远不该是一个武断的观点,而是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倾听不同的声音。每一个伟人身上,都蕴含着无数生命的可能性。
说不定我们也能从陈行甲身上找到自己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