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不信,只需一张图,就能证明祖辈父辈们当年有多穷、有多苦!

多少九峰山巅 2024-05-17 21:21:52

近日,网上见到一篇短文,还配了一幅图片。

文中对图片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不相信那时的人们真有那些苦,有那么穷!

现在的年轻人有这样的质疑,真的不奇怪,只能证明我们的社会进步太大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好事啊。

照片的真实性一点也无虚构,更无夸张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真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有多穷,有多苦!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国老百姓真正都能够吃饱穿暖的日子并不多,也只有改革开放以来直到今天的这短短四十多年,人们才算是过上小康和富裕的日子。

以前,谁家敢把隔夜的剩菜剩饭倒掉?那时的人家也几乎不会有剩菜剩饭,哪怕桌上掉一粒米饭,不用大人喊,小孩也会赶紧用小指头拈来吃了,还能指望有东西能剩下么?

讲一个当时的人们穷的小故事。72年,我父亲与生产队长两人各背了一挎包家里煎的嫩玉米馍馍,带上大队介绍信和生产队的300元巨款去金堂淮口买耕牛。牛买到了,钱却花得差不多了。

此时不巧,连降暴雨,沱江水位上涨,渡口停摆,过不了江。两人没法,从嘴里省下三块钱坚决不用,备着作为一旦渡口开航的渡船费。

就这样,两人天天守在渡口,啃着挎包里的玉米馍馍看着江水发愁。直到各自把已经长了白毛毛发馊发臭了的玉米馍馍吃光了,这才觅到渡口开航的机会,牵着耕牛乘渡船过了江。

身上的钱给了过江的船渡费后,两人已身无分文,也无一粒干粮了。两人牵着两头耕牛,硬是一路乞讨才艰难返回的。

说到当年穷,那是真穷。当年的乡村学校,包括城里的中小学,几乎没有一处学校是新建的,大多是由寺庙、宗祠或地主宅院改造而来。

一般农村在一个大队设一所小学,用的也大都是地主家的院场和房舍。

课桌是青石板搭的,讲究点的在石板的两端用青砖抹上石灰砂浆垒起来支着,差的直接用土坯砖垫起。凳子则由学生自带,啥凳子都有,真的五花八门。

为了尽量使教室通光,一般也要破墙开窗。窗户也只有窗格却没有玻璃。夏天还好,能通风,也凉快,蚊子苍蝇牛角蜂随便飞进飞出,但对农村孩子看来,也不算啥事。

可是,到了冬天就难受了。寒风嗖嗖到来之时,师生也会齐动手,在窗格上贴旧报纸挡风。可是,这报纸糊的窗纸,经不住小朋友的手撮风吹呀,用不了十天,顶多半个月,就会破烂不堪,纷飞的雪花从北面窗户飘进来,又从南边窗户飘出去。闭眼想想这个场景吧,这得有多凄冷?

教室里的小朋友,一个个缩着脖子,拢着双手,蹀着双脚,仍然止不住瑟瑟发抖。那时的学生,双手几乎没有不生冻疮的。

再讲一个穷的小故事。在74年吧,我哥在几十里外的县中读高中,住校,但每个周六下午放学后就要步行几十里回家。几个小时走下来,天黑透了才能到家。在家待一天第二天又要赶紧步行回学校。

那年清明后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哥穿上我妈才做的新布鞋上的路。他走了十几里山路刚转出山湾到了公路上,就有“永向前”来了(当年一种只有前进挡没有倒退挡的柴油三轮车),他就做好了爬车的准备。可是因为新布鞋夹脚,追着“永向前”跑不动,他就把鞋脱了拿在手上光着脚丫去追“永向前”。

追是追上了,伸手去抓后厢板,两只手里拿着鞋子不方便,就顺手将鞋子扔进了车厢里。

可是哪想到,鞋子扔进车厢后,车子正好转到直道上,一踋油门突突突就跑远了。这可苦了我哥,他咬着牙,光着脚板,在满是碎石的路上猛追“永向前”。终因之前体力耗费过多,加上路上石子的确硌脚,追了几里地,实在追不上也跑不动了,只好放弃,连那双新布鞋也让“永向前”拉走了。

他只好光着脚板回到学校,又光着脚板读了一个星期的书,在星期六又再光着脚板步行回家,重新穿上他上个星期才换下来还不舍得丢的那双早就破了洞的烂胶鞋。

这就是当年人们真实的生活日常。

看看今天的生活,早已不见了早前的一丝丝踪迹!

今天大山里漂亮的乡镇学校

今天的农村乡镇小学的公开课

今天农村乡镇小学多功能厅开展的活动课

今天农村乡镇小学课堂教学一角

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仅要珍惜,还要明白这样的生活是如得来的,更要记住曾经的艰苦岁月。当然,还要让年轻人能多多了解,都能知道。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