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冰雕连”曾经震撼了全世界,战士们的意志让全世界都为之动容,但从他们身上也能看出,抗美援朝时的环境条件有多恶劣。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朝鲜半岛一到冬天就是一片冰天雪地。
尤其是在志愿军支援朝鲜的第1个冬天,当年的11月,朝鲜的气温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零下几十度也是常有的事。
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御寒的装备就成了重中之重。
和美国大兵在朝鲜战场上“享受”不同,志愿军要辛苦得多——彼时新中国才刚成立不久,军队的装备资源都跟不上,加上美军的空中火力压制,很多装备也无法送到前线。
【吃炒面的志愿军战士】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志愿军仍旧将战斗力拉满,打得美军猝不及防,其中志愿军第9兵团89师267团还缴获了美军3000多床毛毯。
这无异于“雪中送炭”,但师政委却下令将这3000多床毛毯全部剪碎,这是为何?
战事紧急第9兵团并不是第1批进入朝鲜战场的志愿军队伍,而且第9兵团原本是作为预备队的存在,按照原定计划,最早应该是在1951年的1月份进入朝鲜。
但在入朝前,我军对美军的认识更多来自于老蒋的美械部队,和美军部队之间有信息差。
【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
所以在面对朝鲜战争上瞬息万变的局势,第9兵团在1950年的11月,也就是当年最冷的时候进入了朝鲜,按照上级的命令,第9兵团要在急行军后,将美军王牌陆战医师给拦腰包围。
但有一个问题出现了。第9兵团的许多战士都来自于南方,对北方的冰天雪地比较难以适应,并且还没有什么御寒的概念,而此次出征又十分紧迫,战士们的冬装都还没有备齐,就进入了朝鲜战场。
在盖马高原上近一个月的对峙,让我军损失惨重,尤其是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以及27军80师242团5连的战士们,在漫天的风雪里,成为了高原上最静默而伟大的雕塑。
【“冰雕连”】
而第9兵团在一个月内有3万多人被冻伤。
政委的御寒办法20军第89师的政委王直本身也是南方人,所以一入朝后他就发现战士们缺乏御寒经验,于是王直在进入朝鲜后,立马动员干部到各个连队检查并进行防冻宣传。
这一查不要紧,查了就吓一跳,王直发现战士们在受冻后,往往会采用烤火或者用热水洗脚的方式取暖。
【王直】
在大家的认知里,“冷”当然要用“热”来对抗,但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当人体受冻后,血管会收缩,此时如果用热水浸泡或者烤火,会因为温差过大而致使血管麻痹并出现淤血,严重时就会组织坏死。
而战士们并没有相关经验,导致很多人并不是在战场上和敌军对抗受伤,而是因为烤火而失去了战力。
【雪地里的志愿军】
王直便带着军政人员们对战士们进行详细的防冻宣传,让大家被冻僵后,一定要先用双手进行揉搓,使血液循环流通,等到冻僵的部位恢复正常温度后,再进行其他操作。
这样一个小小的知识,却保住了89师的战斗力——89师的冻伤人员是第9兵团中最少的。
剪碎的毛毯89师在朝鲜西线作战,王直对此次战斗非常重视,因为此前他们从来没有和美军打过仗,心里多少有些没底,于是王直带着267团作为先行部队,到长津湖一带侦查。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军】
但是因为战争,当地居民几乎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没有向导的267团拿着地图,最终在大雪中迷失了方向。
结果其他的没侦查到,267团却遇到了美军后勤部队的第7运输大队!
眼见着美军几大卡车的后勤物资,再想想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装满雪水和炒面的肚皮、被冻住的眼泪和血水,267团的战士们只有一个念头——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雪地中埋伏的志愿军】
美军后勤部队也没想到,在设定好的运输路线上,会突然多出来一堆志愿军,猝不及防地就全被拿下了,车上的罐头饼干,以及各种枪支弹药也全都归了267团,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3000多条毛毯。
【美军背着的毛毯】
这些对美军来说是作战时用来铺在雪地上的“便宜货”,却是志愿军部队中少之又少,被视为救命稻草的东西。
但是3000多条毛毯听起来很多,对于全军5万战士来说却少的可怜,最后王直决定:把毛毯全部剪碎!
于是,每条毛毯都被剪成了均匀的小块,整个89师的每个战士都分到了几块毛毯,他们的手和脚都被毛毯包裹了起来,有数千名战士因此免受冻伤。
【晚年的王直】
所以在长津湖战役中,第9兵团第89师,不仅军功靠前,连冻伤减员的数量也是最少的。
参考资料:
【1】高昂士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③(人民论坛)·光明网
【2】真实的长津湖战役:美军和严寒都是敌人·新民周刊
【3】零下40℃的长津湖,这名海门老兵和战友浴血攻下了美军飞机场!·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