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有简体字的文物一定是假的吗?

砚田文化人 2024-06-11 08:27:32

省级博物馆展出清代书法

竟出现简体字

这是赝品?

2014年,江西省博物馆的一场普通的书画展居然在网上引发了很大争议,主要矛盾点就是清代书法家苏廷玉的行书四幅中居然出现了近现代才有的简体字。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汉字大多是195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之后开始推行的。那么答案很清楚了:

简体字是建国之后才有的

建国之前没有简体字

书写简体字的文物都是假的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

  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近当代推广简化汉字是为了更加简单、便捷地传播文化、教授知识,从而降低文盲率。

  古人又是为何使用简体字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懒。

曹雪芹《红楼梦》手抄本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红楼梦》手抄本中就用了简体字(铁、过、这、坏、听、劝、体、宝、难、礼、爷、边、问等等)。

  明朝末年文学家冯梦龙正式刊印的《警世通言》中也发现有许多简体字。

  虽然官方提倡使用正体字,但是偷懒摸鱼可是人类的共性,所以在清朝政府颁发的“内务府”令牌上居然也写着简体“务”。

  尽管不正规,但人人都能看懂,就别计较那么多啦。

  2、简化不简单

  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都是经过国家统一规定再推广的,出现异体字争议的情况少之又少,但是俗字是古人自发创造的,由于每个人摸鱼的姿势不同,所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出现的俗字也是不尽相同。

 “国”俗体字的多种字形

  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记载,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它们对应繁体字共1604个,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不同的简化字。

  同一个字有四种不同的写法......这么熟悉的话好像在哪听到过?

  1909年,清末教育家陆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首倡简化汉字。

  新文化运动时期,诸多学者不仅推广白话文,同时也大力推广简体字。当时鲁迅说了一句惊人的名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他与钱玄同、刘半农等民国大家甚至提出要把汉字彻底简化成拼音。当然这一想法最终并没有成行。

  1935年,国民政府在钱玄同编写的《简体字谱》基础上颁布了《简体字推行法令案》,并由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很可惜由于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不久便宣布作废。

国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

  再到后来新中国建立,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逐步通过报纸杂志等出版物试用推行简化汉字。

  其后数年,多次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了今年我们见到并使用着的通用规范汉字。

  所以以后当你的朋友在古代文物上见到简体字大呼“这是赝品”的时候,你就可以淡定地找出这篇推文zhuangbility,咳咳,为他科普。

郭沫若对于偏旁改革的意见。

叶圣陶对于简化字的意见。

老舍对于简化字的意见。

注:上述藏品图片由方继孝先生提供。他所珍藏的这一批与文字改革相关的珍贵资料,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字简化的历史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总之,汉字简化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繁复且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说自近代起,也可以说伴随着汉字发展的始终,是人们意愿和政权推动的共同结果。

  汉字简化也不是笔画越简略越好,1977年推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就因造成社会乱象而被停用。

  不论时代背景如何,改造汉字的目的都绕不过更便利的书写,更简便的阅读,更有效的普及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退简还繁”的声音。对于这种看法见仁见智,此处并不予以评论。

  但汉字作为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工具,其锋利乎?其趁手乎?普通群众拥有最佳发言权。

  汉字改造并不会因此终止,相反正因为它能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延绵不绝。

参考资料:

苏栎 《简论俗字概念及其范围》,《文教资料》, 2017第32期

那人 《漫谈古代文物上的简体字》

穷凶极恶李木瓜 《古董超有趣》

来源:博物馆 | 看展览,公益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所使用的非本平台原创的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自:深圳市书法院

13 阅读:2975
评论列表
  • 2024-06-20 09:59

    要求退简还繁的人,要求不高,全特么去重新参加一次高考语文就行。做不完卷子的医保社保养老全部取消了[吃瓜]

    jx5985729 回复:
    嗯,同样的时间,就单考一科语文,要它们用全繁体字作答。
  • 2024-06-17 18:01

    确认并统一简化字应用,站在东方文明历史长河中看,是新中国文化一大盛事。

  • 2024-07-15 21:35

    简体字又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绝大多数都可在古人文书里找到出处。古人也不是那么死板,在日常的书信来往,及随笔书写中都有简化字的出现。特别是行、草很多简体字都是由此而来!

    佛衫黄灰红 回复:
    不是绝大多数,是基本上全都是。
  • 2024-06-18 19:34

    记得二十多年前一些公知造谣,说简化字失去了汉字的灵魂,还编有口诀,记得有一句是“爱无心”。当时办公室诸人就笑谈:看来公知也没文化。

    空心菜 回复:
    近代的爱字和古代的爱字不是一个意思。近代是对标英文love的。
  • 2024-07-18 18:40

    中国最早的简化字是在毕生时代,大面积的简化活字印版,搞的人们都不太认识了,后来又恢复了原用的字体,而被简化的字体被记录下来,在随后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更替,不仅仅是清朝和民国以及现代

    佛衫黄灰红 回复: 用户10xxx81
    难怪连名字都不敢取,你家的知识都靠自己编[得瑟]
    用户10xxx81 回复:
    知识是学出来的吗?你还幼稚啊
  • 2024-07-19 12:01

    简体字是古代草体字来的。

  • 2024-08-03 22:22

    简体字确实是繁体字的继承和发展[点赞]记得中学偷摸摸看港台版的倚天屠龙记,那是我第一次系统地阅读繁体字文章。。。。。。特么的连读带猜适应了个两三章之后居然可以毫无阻碍地读懂全文。

  • 2024-06-17 09:07

    简体怎么来的?还不是根据古人写的型给定的。

  • 2024-06-20 22:04

    汉字几千年来一直在简化。。。并不是建国后才有的简体字,绝大部分简体字是本来就有的。。。

  • 2024-08-18 15:16

    主要原因是简化字并不是建国之后凭空造出来的。建国后公布的简化字方案,这些字在历朝历代全部几乎都有应用,经过时代检验之后才收录的。

  • 2024-06-20 09:03

    简体字选自草书

    镜中花是彼岸花 回复:
    不止,很多古代书法作品都见过简体或者相似的,发明简体字的真是大才,这需要多大的阅读量和文字功底,学富五车都不足以形容
  • 2024-08-03 13:35

    小编你的逻辑是不是本末倒置?现代人简化繁体字借鉴古人多字体,怎么变成古人写简体字是懒?放在古人那不叫简体字,那叫异体字,还有通假字。

  • 2024-07-28 05:34

    简体字有时候好奇怪,会愈看愈不像……

  • 2024-09-23 16:59

    建国后的简体字应该说是一次大集结大汇总,但简体字肯定不是建国以后才有,有些简体字很早就有了。比如,查过“铁”字的写法,繁体字毫无疑问是“鐵”,但“铁”其实很早就有了,甚至比鐵还早,称为“俗写体”,意思是上不了台面的老百姓之间传播的写法。这就对了,用黄铜矿炼铜的,结果用了黄铁矿,自然的,怎么炼也炼不出铜来,而是另一种新金属,所以,古人就把这种不是铜的新金属命名为“铁”,即“失金”--炼不成铜的金属。后来,这种金属主要用来做杀人武器戈,所以就有了“鐵”字的写法。

  • 2024-09-23 17:41

    简体字又称“俗字”,很早就在用了!正如“吉姆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