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琅琊榜》:无爱无宠的静妃为何能反败为胜?不争才是必杀技

少赫君 2024-05-16 05:08:27

《琅琊榜》中梁帝最爱的是宸妃,后来深宠越贵妃,皇后虽然没有梁帝的宠爱,但是有着母仪天下的威仪和尊崇。

静妃正如她的封号,不争不抢,与世无争。

她看透了后宫的各种尔虞我诈,尤其是在林府被满门抄斩,宸妃含恨自尽,她明白中静下来,才能够在这里生存下来。

虽然一直以来,她无宠无爱。

但是她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反而是在后宫中安分守己,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默默守护着儿子萧景琰。

当靖王决定要争夺太子之位时,静妃说了一句:

“只要你决定了,就放手去干,我会支持你的。”

当她看到林殊身中剧毒,却还要殚精竭虑,为林家翻案、为赤焰军洗刷冤屈。

静妃阻止他:“不,你什么都不要管了,听见了吗?好好养着,京里的事我来办,你相信我,我一定办得成。”

最后她确实办到了。

我想,静妃最令人佩服的不是她的胆识和智谋,而是内心中的那种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

面对不爱的人,她不喜也不悲。

但是面对曾经的故人,她心中的爱和温情瞬间喷涌而出。

三月春猎,静妃终于见到了梅长苏,她早已知晓他就是林殊。

时隔13年,再次见到小殊,静妃早就乱了方寸,眼中满是关切,当她为小殊诊脉时,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借口要靖王向梁帝请安将他“赶”了出去。

梅长苏说:“静姨,别哭了,我还好。”

“我也不想这样,可是忍了这么些年,突然就忍不住了……

火寒之毒,为天下奇毒之首,要想清理它,又何止脱一层皮那么简单……

怎么可能没事,挫骨削皮拔的毒啊,你要遭多少的罪,你的爹娘要是知道你受了这么大的苦,这心都要疼死啊。”

那一刻,失态的静妃,与风轻云淡的她判若两人。

她表面的静,其实心中却藏着无比深沉的情感。

正是她的这份不争和炽热的爱,她才能够绝地反击。

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能够生存下来,最后帮助靖王和林殊为赤焰军翻案。

01、不争宠

30多年前,她深爱着林燮,却默默放在了心里。

后来林燮的妹妹林林乐瑶入了宫,因为生下皇子后身体一直欠佳,精通医术的静妃明白林燮的心思,主动要求进宫照顾林乐瑶,也就是宸妃。

后来,她成了静嫔。

30多年来,哪怕是被冷落,但是她的内心却从来也没有因为世态炎凉而变得消极,没有因为看透世事而变得冷漠无情。

当她看到有人偷偷在领情丝绕,她便寻找一切机会将此事告诉了长公主。

正是因为她的善念,霓凰公主才得以免遭毒手。

我想,这就是静妃最可贵的地方,即便看穿世事,依然保持了一颗赤子之心。

因为梅长苏的暗中运作,太子和誉王两人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

户部、吏部、刑部等部主事人接连倒台,太子和誉王争相推荐自己人上位,两人在朝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赤。

梁帝也心烦意乱,身心俱疲的他恰好在高公公的陪伴下,闻到一股药香,不由觉得神清气爽,便来到了冷落了30年的芷萝宫。

之后,梁帝便会经常来静妃的芷萝宫歇息。

一来是因为静妃善于用药,让梁帝能够舒缓心中的倦意和烦恼。

二来,因为静妃从来不会因为得宠而提任何要求,让梁帝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松弛感。

对于梁帝的牢骚,她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用言语给予开导和劝解。

不知从何时起,芷萝宫成了梁帝的一个身体和精神上最好的舒缓之地。

这都是皇后和宠妃越贵妃都无法做到的。

即便是得宠,她也不会开口为靖王争取任何福利和荣耀。

梁帝有意识培养靖王,说打算不再让靖王去前线时。

静妃却说:

“陛下,只要朝廷需要,该去还是得去,宫外的事情臣妾不清楚,但是景琰身为皇子,卫护江山也是应尽之责。

景琰这孩子虽然不爱张扬,但他心里是装着陛下的,陛下若是为了爱护他一直让他赋闲在京,享清福,他反而会觉得不被器重呢。”

在不争的背后,却是狠狠夸了靖王一番,让梁帝能够看到靖王的好。

后来因为卫峥被抓,在朝堂上,夏江和誉王故意激怒靖王,梁帝因此呵斥了他。

事后,梁帝让静妃好好安抚靖王,静妃却笑着说:

“安抚什么,小户人家的孩子胡闹,尚且要挨个两三下巴掌呢,何况陛下是君父,他是皇子呢。再说呢,经一事长一智,于他也是进益,如果他真的心生抱怨,那就是臣妾教子无方了。”

她的话看似在批评靖王有错,实则是拉进了父子两人的关系。

她的不争却是一种不落痕迹的争。

02、不争斗

前朝和后宫从来都是一体。

之前,皇后和越贵妃为了太子和誉王,总是在暗中争锋相对和各种暗斗。

梁帝对此心知肚明,心烦但也无计可施。

后来静妃得宠了,皇后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慌,誉王好不容易打败了太子,没想到靖王却颇得梁帝欢心,还大有赶超的趋势。

气急败坏的皇后,总是借机打压静妃。

可是静妃却不从来也不在梁帝面前诉苦告状,梁帝知道后,反而心有不忍,出言安慰她。

她似乎并未把这些放在心上:

“皇后娘娘不过是说话直了些,我这个做妹妹的,还真的计较不成?”

她就是一朵解语花,既不争宠也不提要求,更不会把后宫的各种争斗之事让梁帝烦心。

这份大度和豁达,令梁帝免除了不少烦心事,心中反而对静妃多了一份宠爱之心。

梁帝更愿意来静妃这里,愿意和她谈心里话。

这样,她反而可以在不经意之中,打探到梁帝的心思,同时也在悄无声息之中为靖王竖立人设。

她所有的争斗都是润物细无声。

这比起言皇后话里话外的打探和各种试探要高明太多。

在梁帝的心中,始终对宸妃有种愧疚之心。

在静妃的引导之下,梁帝对她敞开了心扉,他要静妃暗中为宸妃设灵位祭拜。

后来静妃得知贴身宫女小新是暗探后,便将计就计,故意让她看到自己在暗中祭拜宸妃。

皇后得知后,如获至宝,以为自己抓到了静妃的把柄。

毕竟在后宫中,宸妃两个字可是禁忌。

此时,卫峥被梅长苏设计救出来后,前堂之上,夏江和誉王正好在梁帝面前对靖王发难。

后宫中言皇后也开始对静妃出手。

本想着前朝和后宫相互呼应,将静妃母子一击即中。

面对言皇后的质问,静妃并没有说出此事是梁帝要她做的,反而是态度诚恳地认错,表示愿罚。

这样保留了梁帝的颜面。

更重要的是,梁帝本就猜疑心极重,他很快看出这是夏江,誉王和皇后联手,目的就是要争夺太子之位。

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誉王和皇后两人本以为可以借此痛击静妃和靖王,没想到却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誉王这次算是彻底载了。

静妃一记借力打力,便解除了前朝中靖王的危机,而且还不显山不露水。

03、不争辩

我们不难发现,静妃和靖王都不喜欢为自己争辩。

但是靖王太刚,所以总会在无意之中惹怒梁帝,让有心人钻了空子。

而静妃的不争辩,却是以柔克刚,既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又不会拂皇上的逆鳞,反而令梁帝能够平静下来。

众所周知,赤焰军一案在梁帝的心中是一个无法触碰的心结。

因为他的猜疑心,他杀了最喜欢的皇子、最好的朋友最忠心的臣子,最爱的宸妃决然地自尽了。

梁帝问静妃如何看待赤焰军一案。

其实,无论怎么回答,都无法令梁帝满意,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题。

静妃对此心知肚明,她更知道此案也是横亘在梁帝和靖王之间的一个鸿沟。

“陛下问臣妾,臣妾不敢不答,只是无论臣妾如何回答,都难免会惹陛下伤心,臣妾先行请罪,请陛下见谅。

臣妾出身林府,与已故宸妃相交甚厚,若是臣妾恶语评之,陛下岂不会感伤宸妃生无挚友,死无追念。

若是臣妾念及与宸妃的旧情为赤焰中人开脱,那陛下难免不会觉得臣妾不了解您为了稳固大局的一片苦心,故而,臣妾斗胆,请陛下见谅。”

一番话情真意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却又没有恼怒梁帝。

而且让梁帝看到了她有情有义的一面,也看到了她的顾全大局和善解人意。

我想,那一刻,梁帝彻底放下了对静妃的戒心,也能够稍微理解靖王内心那份耿耿于怀了,毕竟他一直仰慕祁王,和林殊又是莫逆之交。

如果他对此案无动于衷,那他还是那个赤诚忠厚的靖王吗?这何尝不是他的优点呢?

静妃看似不争辩,却是最好的争辩。

一记化骨绵掌,不仅没有说出违心话为靖王解脱了危机,也让梁帝能够正视曾经的错误,这也为之后的翻案埋下了伏笔。

全剧之中,静妃唯一的一次争辩就是,当太子和众朝臣要求重审赤焰案,梁帝虽然知道大势已去,更是对静妃和已经当上太子的景琰心生怨愤。

静妃说:

“太子只是请旨重审赤焰旧案,并非谋反,陛下应该知道,赤焰案之所以会被推翻洗雪,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真相,真相原本就是如此。”

她的这一句话令梁帝打开了心结。

静妃之前的不争辩和最后一次争辩,都是审时度势下的恰到好处。

结语:

静妃看着屋外的一颗楠树若有所思,太子妃问道:“娘娘喜欢楠树?”

“是,一直都很喜欢。”

楠树即梅石楠即林燮。

因为对林燮的爱,她才会隐忍几十年后,依然心怀赤诚之心。

因为对梁帝无爱,无爱则无欲,无欲则刚。

最后,她终究遵从了本性和本心,为自己所爱的人拼了一回。

她此生无憾了。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