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战役。
作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其规模难度可谓是闻所未闻。但,大家关注的只有沙场的将士,却忘了后勤的无名英雄。
例如这一位……
刘瑞龙有这么一位后勤司令员,他虽然不是前线点兵的将军,但做出的贡献也同样不小。因为在淮海战役中运粮9.6亿斤,所以他也被誉为是第一后勤司令。
他的名字,叫做刘瑞龙。
淮海战役中,粟裕率领着60多万的兵力与国民党决战,这还不是完全统计,没有统计的民兵部队,也有将近40万。
而刘瑞龙主管的后勤部队,人数比前线多上数倍,足足有540万人,这简直是难以置信。
在淮海战役发起前,中央就对刘瑞龙做出指示:
淮海战役规模预计要比济南战役以及豫东战役大得多,后勤工作一定要依托群众,做好充分准备。
刘瑞龙不是第一次做后勤工作了,当然明白后勤的补给有多么重要,更何况是如此庞大的淮海战役。
战士们为了保证在淮海战役中对前线的增援补充,刘瑞龙接到中央命令后,立马开始聚集周边的后勤部队,在战前,刘瑞龙就成功的组织起了100万的民工,大多数来自华北华东,参加过战争洗礼的不少。
为前线运粮食,运弹药,这是主要工作,如何能不间断的为前线提供增援支持,这需要刘瑞龙进行调兵遣将,在刘瑞龙的调遣下,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值得一提的是,刘瑞龙到了晚年的时候,每每回忆起来淮海战役后勤部队的工作,总是说到:
感动。
运粮刘瑞龙记得很清楚,为了支援淮海战役,大家都非常的团结,在下达指示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的阻碍:
好多妇女天不亮就一起出发,推着小车来到镇上运粮,小车上还放着熟睡的婴儿,大家来到镇上后,把磨好的小米、烫好的煎饼,还有做好的军帽军装,纷纷装车。装完立马出发,运到最近的屯粮站点,再由站点的民工火速送往前线。
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
很快,淮海战役已经开打,并且进行到了第二阶段。
战争的消耗很大,刘瑞龙立马进行了粗略统计,每天大概需要200万斤粮食,甚至,300万斤。如何筹集粮食,把这些粮食送往尽快前线,刘瑞龙开始思考起来。
万幸,除了原本的粮食渠道,附近的人民百姓又主动筹集粮食,专门为后勤部队送来,让部队送上前线,这样一来,瞬间解了粮食可能紧缺的危急。
刘瑞龙很是感动,原本以为淮海战役的后勤工作会困难重重,但是人民百姓这样支持解放军,许多困难当下就全部迎刃而解。
抢修桥梁后勤粮食的补给没有什么大问题,刘瑞龙又开始关注起来弹药的运输以及协助部队修桥搭路的工作。
在战斗中,刘瑞龙发现敌人为了破坏我解放军机动能力,炸毁了部分桥梁,导致了我军的行军困难。
刘瑞龙发现这种情况后,立马带着部队亲自前往前线,深夜进行铺路以及抢修桥梁,协助解放军能够顺利追击敌军。
在全体解放军以及百姓们的团结一心下,淮海战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事后,后勤工作进行了统计:
人力车88万辆,担架每天20.6万副,扁担35.5万个,船只13600艘,汽车257辆、粮食9.6亿斤,弹药运送1460万斤……
这,只是粗略统计。
刘瑞龙淮海战役的胜利,来之不易!很多时候,我们能记住的,只有前线战场上的战士们以及首长们。但是,我们不要忽视后勤工作千千万万的人,没有他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不可能拿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