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思翠AM8002022版入耳耳机体验-TDS出品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4-03-05 03:43:09

Astrotec AM800 (Ver. 2022) Dynamic IEM - TDS Audio Review

KT MARK: IV

AM800 这个型号,可以说是聊国产耳塞历史的时候很难避得开的。在国产耳塞小作坊化逐渐转向大代工厂时期期间,AM800、DN1000、GR07 MKII、PR200 等几个型号应该算是非常早地在综合产品性能上开始追赶同价位国际大厂产品的代表。DN1000 当时对标的显然是早期的 K3003 和 XBA-H3,GR07 MKII 试图对标 IE80 和 EX1000,AM800 和 PR200 们要试图面对的,则是错综复杂的低价竞品。

当时的环境是这样的:森海 CX 系列和铁三角 ATH-CK 系列遍布500元以内的市场,每百元都挤了好几个产品。消费者们当时的选择要么就是继续寻找原有手机配塞的货源持续替换,要么就是在这些花花绿绿、没什么素质也没什么调音、贴了大厂标却一律 made in Guangdong 的廉价耳塞中挑一个,然后开始自己的贴吧之旅。Chi-Fi、科学党时代还有好多年才会到来,国内厂商的崛起还暂时看不到什么明显迹象。AM800 / AM700 / AM90 这三条塞子基本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并且开始一定热度的。AM90 是较早把楼氏动铁耳塞放到低价卖的典型,AM700 和 AM800 则是动圈单元走大众路线的产品。如果说 AX 系列算是国产厂商探索圈铁耳塞的一个早期走的不算很顺的例子,AM700 / 800 这俩兄弟的命运则要顺不少。也是从这几条耳塞身上,阿思翠才拿到了以前时常会提及的“金属切割厂”名头。这两条耳塞对于阿思翠的影响有多深呢?800 这种金合木的形式几年后影响了 AM850 和多款友商产品,且阿思翠的耳塞自此在金属件做工上一直保持在国产第一梯队。

我记不清 AM800 最初上市是在哪年了,但早在13年正式入烧的时候它就已经有了相当的热度,姑且认为十年后,它的正式更迭产品才推出。当然,这期间我们也见到过所谓 Hi-Res 版本 AM800,换了线材的版本……但是差别与初始的那一代变化并没有多少,这次倒是可以说它的声音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根据我最后一次购买 AM800 的印象,应该是在2017年,当时为了对比 VSD3 而做出的购买决定,目前还能追溯到购买记录。如果没记错的话,16-17年期间,AM800 更改过一次包装设计,从原来的长条黑盒改成了侧翻盖银灰色盒子。打开之后耳塞呈现一种类似太极图的样子固定在海绵里,包装里还有硬塑料盖子防刮。现在的2022版 AM800,基本上是接近于那个后期的包装,但是包装设计其实要更加“粗放”一点,同样侧翻盖打开之后是没有塑料内盖的。耳塞的放置也要更加直接一些。

配件方面,AM800 2022版延续了这个产品会送三对哥套的传统,当年大法哥套按板卖相当贵(现在其实也是),于是我们会去拼着买阿思翠的哥套,买够几对还会送个小金属盒子。虽然两种哥套的表面质地并不完全一样,好在声音特性是一致的,当时便成了一个可选项。除了哥套,2022版还送了之前 Vesna 系列会送的收纳袋以及一根 USB-C 转接线。转接线的形态和手机厂商配件无异。

腔体材质与造型与最开始的 AM800 别无二致,同样是金属前腔+木头后腔的搭配。前腔由拉丝和阳极氧化两种处理方式组成。体积非常小巧,佩戴好之后即使是小耳廓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在默认直插佩戴状态下 AM800 2022版的听诊器效应还是存在的,但是绕耳后的舒适度有明显提升且听诊器效应也会大幅度减弱。侧躺佩戴大多数人不会有明显的硌耳感,但是还是不建议侧躺时佩戴这种后腔并非平面的耳机。做工细节方面,延续了初代相当不错的金属切割精度,前后腔之间的结合紧密。

线材比起我最后一次购买 AM800 时的暗灰色线皮线材要看起来更加顺滑一些,自缠绕现象围绕,非常地细。官方宣称材质是镀银铜线,接插件的质量比几年前要好了很多。

单元的提升应该算是这次 AM800 的最核心升级,或许是为了作出区分,没有采用 Vesna 系列的那颗液晶振膜动圈,而是转而使用了 AM850 的那颗 10mm 直径的杜邦复合振膜动圈。具体的声音表现,我们基于原配哥套来进行描述。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稍有增加,饱满度比过去要明显更加突出。之前我们曾说 AM800 是个偏中上盘的塞子,现在则不能这么武断了,它的三频分布要比过去的版本更加合理、均衡。下潜中规中矩。极低频不算丰富,但是中低频衔接这部分会感觉有明显拱起来的感觉。收放速度适中,且会留下一定的残响。氛围烘托要比过去明显浓一些,会有一种弥漫感。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前倾程度不高。

​中频,人声的厚度适中,距离相对较近,结像的大小比正常状态稍大一点,对于质感的表现略优先于线条刻画。中下盘和上盘各有一定的染色存在,这倒是延续了 AM850 初代的特点。人声的气声信息量是相对比较丰富的。男声表现相对略好于女声,对于声线不过厚的类型都有不错的包容性。我建议在聆听一些人声录音较好的录音时适当开大声压,在低声压下它的人声频段可能会有点暗,大声压下却不会有这种感觉。在合理声压下,AM800 的人声顺滑度等等表现都不错。

乐器方面,弦乐器的表现大多处在一个质感和线条优先级基本类似的情况下,结像的精致程度不算很出色,但是能够有比较合理的结像大小。大提琴、竖琴的表现比上代有了质的提升,目前的状态是不能再说 AM800 是个“女声特调”了。铜管类气势感还不错,亮感不算突出,泛音自然程度 ok 只是有些略少。木管类乐器大体表现良好。打击乐器有轻微刺激感,存在感也比较突出。

高频亮度不算拔得很高,且不像初代 AM800 那样在中高频突出一些尖峰,整体来说滚降得比较多。

声场表现比起过去的版本来说有着明显的进步,尤其是横向的距离变宽了不少,声音的“高度感”表现在这个价位也属于比较出色的。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符合价位水平,明显觉得还是有一点粘滞感。解析能力在目前低价位也非常卷的状态下只能说略高于平均水平的样子,也有一些突出“解析感”的处理。动态表现不错,瞬态中规中矩。

怎样评价新的 AM800 其实很让人犯难,它的进步是实打实的,也摘下了自己“女毒塞”的帽子,在男声和一些乐器的表达上有了比之前更出色的表现,横向声场的进步也使得它在表现一些中小编制、体育馆 live 录音时不再那么捉襟见肘。但是,它达到了这个价位段绝对意义上的值得盲选购入的推荐等级了吗?没有,它注重氛围感的风格其实算是与低价市场目前普遍的遵循目标曲线的做法背道而驰,这就说明它是更适合一些目标人群的。我建议注重人声厚度和氛围烘托,而不是特别看重速度感、杂食性以及刺激感的人群去听一听,它跟过去的 AM800 已经完全不同了。

Written by KingTsui @TDS Studio

MAY 2023

AUDIO, DIGITAL, RKTALLK & MORE, IT'S A TDS PRODUCTION.

知乎 - KingTsui

Twitter - RoryKingTsui

微博/哔哩哔哩 - TDSStudio

头条/微信订阅号/小红书/YouTube - TDS Studio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