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北宋末年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当时的朝廷中流传着“六贼”的说法,指的是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宠信的六位奸臣。这些奸臣除了之前说过的宰相蔡京和枢密使童贯外,还有一位引发东南农民起义的重要人物,这就是朱勔。朱勔本是苏州的商人,因为蔡京贬官杭州时路过苏州,双方因而有了结交。蔡京复官返回东京汴梁城时,朱勔父子跟随蔡京进京,于是开始了祸乱国家的历史。因为有着蔡京的关系,朱勔很快受到宋徽宗赵佶的宠信,全面主持苏州应奉局事务,成为北宋末年花石纲事件主要负责人。
花石纲事件是宋徽宗赵佶年间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引发东南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轰动整个江南和东南的方腊农民起义,就是因朱勔为赵佶征集花石纲而引发的。方腊发动农民起义后,首先打起的旗号也是“诛朱勔”。因此在后世的很多学者和小说家都认为,宋徽宗赵佶贪图享乐修建豪华的园林,让朱勔在江南之地大肆征集花石纲,纵容其掠夺老百姓财产,这才酿成了方腊起义。这种说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但从史书的资料来看,赵佶让朱勔征集花石纲,并非如此简单。
朱勔是靠着攀附蔡京而崛起的,但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却又不仅仅是蔡京的爪牙,更多的是宋徽宗赵佶的心腹。朱勔父子随同蔡京进京后,被安置在童贯麾下,用假冒的军籍和军功做了官。由于朱勔父子精于园林建设,而宋徽宗赵佶正好要大修园林,所以蔡京就将其推荐给了赵佶。于是朱勔将三株奇异的黄杨运入宫中贡献给赵佶,受到赵佶的欣赏,逐渐成为其心腹。然后朱勔在童贯的推荐下,全面主持苏州应奉局,负责为赵佶搜集各种奇花异石。苏州应奉局将搜集到的奇花异石头送到东京汴梁新修的园林中,这就是“花石纲”。
在朱勔主持苏州应奉局,搜集花石纲期间,受到了宋徽宗赵佶的多次赞扬。他利用特权掠夺百姓财产,所有被他看上的东西都被贴上黄封,以花石纲的名义搜走,让东南百姓受到惨重的损失。他所掠夺的财富一部分送入宫中给赵佶大修园林,满足赵佶奢华的生活需求。另一部分则克扣下来,贿赂拉拢朝廷官员,形成了自己的党羽。利用主持苏州应奉局的机会,朱勔也在本地大修园林,被誉为“甲地名园,几半吴郡”,堪称江南第一。他的生活非常奢靡,出行拥有卫队数千人,“服膳器用逼王食,而华致过之”。
当时东南几路的刺史、郡守多出于朱勔门下,“颐指目摄,皆奔走听命”,被人称为“东南小朝廷”。因为搜集花石纲的功绩,朱勔被宋徽宗赵佶擢升为威远节度使,在朝廷中风头一时无俩。根据史书记载,朱勔后来被抄家时,计有田庄十所,良田三十万亩,岁收租课十万多石,称为江南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官僚地主。在朱勔的敲诈勒索下,江南人民苦不堪言。为了应付花石纲的摊派,甚至有百姓卖儿鬻女倾家荡产,其他被掘坟毁屋的人不计其数。因为这样的横征暴敛,终于激发了东南百姓的愤怒,于是有了方腊起义。
方腊起义的范围极广,蔓延到了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西路十八个州郡,攻占县城六十多个,一时威镇东南,“声摇汴都”。宋徽宗赵佶慌了,于是派遣童贯调取东京禁军和西北边军精锐出兵平叛,最终方腊起义以失败而告终。此事发生后赵佶依然宠信朱勔,出入宫禁不避妃嫔。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朱勔集团“前后盘结固宠二十年”,权焰熏天。即便是后来因为金军南侵,赵佶让位给宋钦宗赵桓,他选择南下躲避的地方也是朱勔的老家苏州。由此可见赵佶对朱勔的宠信实不在蔡京、童贯之下,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宋徽宗赵佶如此宠信朱勔,真的只是为了花石纲,为了自己的奢靡生活么?其实不然,赵佶如此做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两个政治意图。第一个政治意图是好大喜功,他要表示自己超过了他的前任宋哲宗赵煦。众所周知,赵佶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而是因为赵煦没有留下子嗣,才被皇太后向氏扶持上位的。因为这个争议,所以在士大夫官僚的舆论场中颇有争议。为了在舆论场上占据优势地位,好面子的赵佶便搞了一系列粉饰太平的活动。由于宋哲宗赵煦在位期间政治斐然,所以赵佶必须要在这方面压倒赵煦。
他支持童贯出兵西夏,支持蔡京搞各种虚假繁荣的东西,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政绩显得比赵煦时代好。他崇信道教,将自己封为道君皇帝,重用道士林灵素,也是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尤其是在重视道教方面,他走上了宋真宗赵恒的道路,人为制造各种神迹来表示自己英明神武。比如让林灵素宣称他是玉帝之子下凡,是长生大帝转生,用这种方式来神话自己。他大修园林和道教的宫观,抑制佛教传播发展,都是为了营造自己天下正统的形象。而完成这些事情,需要大量的金钱和建筑材料,这都需要有人去经办。
在重用朱勔之前,这些事情是由蔡京的儿子蔡攸经办的。但让蔡攸经办有个问题,一方面蔡攸不是园林建设的专业人才,各种花石纲不能让赵佶满意。另一方面蔡京当时已经权倾朝野了,如果继续赐予蔡攸如此大的特权,朝廷就成了蔡京的一言堂,对于赵佶掌控朝廷大权不利。所以这就有了赵佶宠信朱勔的第二个政治诉求,通过朱勔才掣肘蔡京的权力。东南各路是蔡京起家的根本,尤其是杭州更是蔡京的大本营。蔡京多次贬官都避居杭州,就是因为他的势力在这里最重。让朱勔主持苏州应奉局,就是直接威胁到蔡京的根本。
朱勔在苏州应奉局有着极大的权力,搜集花石纲是特事特办,是堪比钦差的大权。这样的权力在东南各路行事,蔡京实际上是很不乐意的。在当时蔡京也曾弹劾朱勔,认为他在东南掠夺得太夸张。但宋徽宗赵佶只是压下不发,纵容朱勔掠夺百姓,最终才酿成了方腊起义。东南的江南各路本就是宋朝最为富庶的地方,可以说是宋朝财富的根基所在,赵佶派朱勔过去,有着一举三得的效果。一方面为修建宫观和园林提供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第二方面瓦解蔡京在东南各地的势力,第三方面也能掌控国家财富的根源。
通过这样的操作,宋徽宗赵佶成为了宋朝最会享乐的皇帝,也是自宋太宗赵光义之后权势最大的皇帝。他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又任用孟昌龄为都水使者,开凿大伾三山,建天成、圣功二桥,大兴土木徭役,服役者不下四十万。他崇信道教,大肆修建道教宫观园林,如延福宫、景龙江、艮岳等,豢养近百万道士,以表现道君皇帝的威武。通过这种好大喜功的行为,制造出了大量的虚假繁荣,在政治上营造超过宋哲宗赵煦的景象。可让他万万没想到,这样的盛景象却在靖康之变中毁于一旦。
综上所述,如果单从奢靡享乐方面的需求,宋徽宗赵佶根本不必如此铺张,也用不着专门将朱勔提拔起来,专门负责苏州应奉局的事物。正式因为他好大喜功的心思作祟,这才让朱勔出来配合他完成这些虚假繁荣操作,以此来粉饰太平,装点自己的政绩门面,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这种人为制造的繁荣盛景毕竟是虚假的,不但铺张耗费国家资源,也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让老百姓与朝廷国家离心离德。当外敌入侵来临之时,这些虚假繁荣丝毫不能抵御,而老百姓也不愿为朝廷卖命,这就给北宋的灭亡埋下大患。由此可见宋徽宗是死于安乐的典型皇帝,值得后来者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