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3日,时任国民党广州绥靖公署主任的余汉谋召集公署工作人员,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发工资。
图|陈赓尽管余汉谋一句话也没有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
“现在‘敌人’已经兵临城下,大家拿点钱各自逃命去吧。”
余汉谋口中所谓的“敌人”,就是陈赓指挥的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两大兵团分别属于二野、四野,加上配合作战的两广纵队、粤湘赣纵队、粤中纵队,总计兵力在22万人。
当时余汉谋手中,驻守广东的国民党军三个兵团,总计兵力也只有15万人,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巩固粤北,确保广州”的目标。
按照战前制定的计划,四兵团、十五兵团以及两广纵队、粤湘赣纵队、粤中纵队兵分三路,其中四兵团沿着沿粤汉铁路南下,直取广州、十五兵团经翁源、从化等南下,形成对广州的钳形合围,两广纵队等地方部队西进东莞地区,切断敌人的退路。
事实上,计划中的广州战役根本就没打起来。
10月14日,四兵团先头部队抵达广州后,才发现当地的国民党军已经溃逃一空,留守的地方机关以及警署等都在等着解放军入城接管。
图|余汉谋一在原定的计划中,我军是没有准备追击残敌的。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陈赓曾下令四兵团继续追击残敌。
可第二天,陈赓将方案上报后,中央考虑到敌人早在几天前便有计划的分批撤离,可能追不上,因此命令四兵团,要以后续广西作战为主,如果追不上敌人,那么可以考虑停止追击行动。
不过,这条命令下达的有些迟了。
当时,四兵团连同配合的十五兵团指战员作战热情十分高涨,才过了一个晚上的功夫,部队的进展已经远远超过预计。
尽管国民党广州绥靖公署下辖有3个兵团15万大军,但兵无斗志,将无战心,整体处于溃败状态,据说就连战斗力较弱的宣传员,都能赤手空拳的抓几个俘虏。
就在广州解放的这一天,原国民党军39军103师4900余人在师长曾元三、副师长陈一匡、参谋长牟龙光指挥下,在北面60多公里的三水镇宣布起义。
当时,国民党广州绥靖公署除了下辖的三个兵团外,还有绥署直辖的39军、109军两个军。在我军猛烈进攻下,39军、109军顶不住,很早就溃败下来。
严格意义上来讲,国民党军39军前身是属于第八军(就是李弥的部队)。
淮海战役前,整编第八师恢复第八军的番号,原属第八军下辖的第103师(整编103旅)与新编第二旅在胶东重新合编为整编第八师,同年9月改称第39军。39军建成以后,参加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虽然屡战屡败,但始终没被打散。
1948年年底,39军从上海转运至广东,防守以曲江为中心的粤北地区。1949年10月初,39军从粤北地区溃败下来以后,军长程鹏接到余汉谋命令,火速向湛江撤退,准备到海南岛。
程鹏率军部以及下辖的147师(师长张家保)为前卫,91师为本队,103师为后卫。
不过,因为一路上跑的太快,91师、103师没跟上,其中91师在鹤山县、103师在三水县西南镇。
二眼看国民党当局是一败再败,39军下属各师也都有了不同的心思
103师师长曾元三与91师师长刘体仁以及两师的参谋长牟龙光、龙骧是同乡兼好友,两师从粤北溃退的时候,几人就有过一番谋划。
他们都认为,蒋家王朝覆灭已然成定局,如果跟着蒋介石一路败退,势必吃不到任何好处,况且两师的底子是黔军,就算是撤到海南岛,也只是被当成炮灰,不如趁势起义的好。
几人的这番谈话,也极大的挽救了所部的命运。
10月13日,广州解放前,曾元三就派了参谋侯祖松,林松基与四兵团敌工部取得联系,并且谈定了起义的具体条件。
图|广东战役要图不过,因为四兵团14军在军长李成芳的率领下,追击的有些快,双方差点发生误会,103师的一个营隔着江面炮击14军先头部队一个营。
幸亏那会儿李成芳还没有飞奔到一线,否则103师就不是起义而是投诚了。
据参与103师起义的四兵团敌工部的吕永祯回忆,103师起义后,他陪同师长曾元三率一部分恩一起过河到14军指挥部,一路上不少士兵都是笑逐颜开,认为不打仗了,马上就能过上好日子。
一个士兵对吕永祯说:
“我高兴同师长当共产党兵,不愿当国民党兵……”
吕永祯好奇地问了一句:
“为什么?”
那名士兵憨厚一笑:
“当国民党兵连个老太婆都找不上,人都跑光啦!”
一句话让全船的人都哄然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在103师起义过程中,四野敌工部还明确要求,希望能与91师与147师取得联系,争取两师起义。
当时曾元三明确表示:
“91师刘体仁和我们交换过意见,可以知道。147师大可不必了,已走远了。”
也就是说,在原定的方案中,91师也是要起义的。
图|曾元三将军(左后三)过江商谈起义事宜91师师长刘体仁当时确实已经下定了决心起义,并且召集部下副师长裘建之、参谋长龙骧多次讨论,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
事实上,与之前曾元三谈的差不多,大家都认为,跟着蒋介石撤到台湾,必然没好结果,无非就是被肢解,裁撤,还不如留在大陆,毕竟大家还都有亲人在大陆。
“我们不能再跑了,国民党大势已去,靠我们几个人,是挽救不了败局的,还不如现在就放下武器。”
可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阴差阳错之下差点出了意外。
三当时,我军兵分三路进军广州,到广州解放后,各路大军随即转入追击敌军。
原定的计划中,两广纵队、粤湘赣纵队、粤中纵队本来就是负责截断敌人退路的,39军当时从鹤山县走出来的时候,迎面撞上了堵截的粤中纵队。
结果双方大大出手了一场。
粤中纵队是我党在抗战时期在广东粤中地区成立的一支游击队,起初规模不是很大,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为了统一领导粤中地区的游击作战,成立了中共广南军分委成立,部队在整合了几支游击队后,扩编至4300余人。
到1949年10月配合参加广东战役时,粤中纵队已经发展至6800余人。
图|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后,粤中纵队举行入城仪式当时,粤中纵队与39军91师遭遇后,本着为和平考虑,粤中纵队还专门派出了两个联络员,希望能说服91师起义。可不知道为什么,双方还是大打出手,彼此都有了不小的伤亡。
一直到后来,李成芳带着14军先头部队两个团包抄过来,91师才干脆利索的放下武器。
李成芳对这稀里糊涂的一仗感到很奇怪,首先是91师基本上已经是兵无斗志,可为何面对粤中纵队时,仍然要负隅顽抗,更重要的是,因为按照之前同曾元三的谈话,91师其实已经做通了工作,本来已经准备好了起义。
可双方为什么还会发生误会。
李成芳后来特意问91师师长刘体仁:
“为何不肯向之前拦住他们的粤中纵队缴械投降?”
结果刘体仁的回答让他哭笑不得。
原来91师认为,对面拦路的粤中纵队是游击队,嫌弃他们不是正规军,因此拒绝放下武器,按照刘体仁的话来说就是:
“他们是土共。”
图|李成芳将军李成芳也无奈的摇头:
“什么土共,洋共,还不一样都是人民解放军。”
1949年10月14日,刘体仁率领91师在鹤山宣布脱离蒋介石,向我军投诚。
起义和投诚虽然只是两个字不同,但意义那可就是天差地别了。
尽管二者不是一个性质,可我军最终还是给予了两师相同的待遇。
10月15日,我军下令,将两师合编,并编入14军,军官统一编为两个学习组,在广州市郊五眼桥进行学习。除了原103师政工处长刘启超煽动起义军官叛乱,后来被我军察觉,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乱子。
1949年10月19日,陈赓在广州市哥伦布大餐厅设宴宴请曾元三、刘体仁等39军起义、投诚的军官,在宴席中,陈赓曾盛赞曾元三、牟龙光、陈一匡说:
“你们三人是同等功劳。”
显然,对曾元三、刘体仁,我军在态度上是不同的。
曾元三一度有顾虑,起义前我军曾有条件,希望他能钳制第23军,但曾元三明确表示拒绝:
“老头子(指蒋介石)一手把我们提拔起来,我们不吃这井内水,不能就拉粪拉尿啊!挟住23军做缺德事啊?现在是各走各的,我决心投降,我决不干预别人不投降,”
曾元三起义以后,也几次表示愿意回乡为民,但都被我军挽留下来。
图|曾元三将军摄于1973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元三历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省政协常委,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1986年去世,享年78岁。
91师师长刘体仁投诚后,也受到我军优待,仍然出任原职,并随大军进军至南宁,只是刘体仁本身胃病很重,后来离开了部队,回乡休养。
1954年,刘体仁病故于贵阳,由人民政府出资安葬。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