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画了一个圆,道钦在圆的中间画了一点,到底哪一个更高明?

青云塾点墨人 2024-06-27 13:56:34

上接《禅宗人物志:径山道钦(二)如何是道》

上回说道“如何是道”的公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在流传下来的禅宗典籍中,被问及几百遍,可禅师们的回答却各不相同。

正是这些千变万化、活泼灵动的回答,无声胜有声:当下展现无一不是“道”,无一不是真实。

关于道钦禅师,还有一则非常著名的公案,引得后世无数人评说。

1、径山一点

马祖令人送书到,书中作一圆相。师发缄,于圆相中著一点,却封回。﹝忠国师闻,乃云:“钦师犹被马师惑。”﹞

一天,马祖道一派人给径山道钦送来了一封信。道钦拆开一看,信纸上什么字都没有写,就画了一个圆圈。

道钦于是在圆圈中间点上一点,再把信封封上,让来人给马祖带了回去。

马祖道一和径山道钦是同一时期的人,虽然师承不同,但都属禅宗顿教。他们的共同祖师是四祖道信,只不过马祖属于弘忍一脉,道钦属于法融一脉。

禅师们都喜欢游历四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四处行脚中结交同道,以道会友。但是,马祖、道钦都是独化一方的大咖了,没有功夫四处行脚,只好以书信的方式来彼此交流。

马祖(709~788)“画了一个圆”,道钦(714~792)“在圆的中间画了一个点”,两位禅林“大佬”的过招本来就算完了。可这事不知怎么就传到南阳慧忠(677~775)那里,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道钦被马祖迷惑了!一下子就让这个事情热闹起来。

南阳慧忠是慧能座下的“五大金刚”之一,是南岳怀让的师兄弟,论辈分就是马祖的师叔了。这个时候,老一辈健在的就剩下他了,可想而知,他的话不在禅宗江湖中激起千层浪才怪。

既然慧忠都说道钦“中了马祖的圈套”了,那是不是马祖就要“技高一筹”呢?后来者们纷纷发表意见。

保福从展(867~928)就对慧忠的评说提出“质疑”:“甚处是惑处,作么生得不惑去?”

“既然你说道钦被马祖迷惑了,那倒要问问是在什么地方中了马祖的圈套?要怎么才不中圈套?”

再后来的雪窦重显(980~1052)也对慧忠“不服”,评说道:“先不要去管道钦是否中了马祖的圈套。如果把马祖的“这个圆”拿给慧忠你来看,你会如何做才不中圈套呢?”

更晚的大慧宗杲(1089~1163)来了一个“大总结”:“马师仲冬严寒,国一孟夏渐热,虽然寒热不同,彼此不失时节。”

“而慧忠国师是因为什么原因就认定道钦被马祖惑呢?其中缘由还需细说吗?要知道:无风荷叶动,那就是水下有鱼在游动啊!”

以上四位高僧大德都对“径山一点”这个事情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其实他们都是“作家”,之所以闹这么些“幺蛾子”,都是“老婆心肠”,为后来人着想。

很早以前,慧忠就以“画圆相”来引导僧人参禅了,要解开这则公案的谜题,就从慧忠的开示入手。

师见僧来,以手作圆相,相中书日字。僧无对。师问本净禅师:“汝已后见奇特言语如何净?”曰:“无一念心爱。”师曰:“是汝屋里事。”

有僧人来参慧忠,慧忠就以手指在空中画圆相,并在这个圆的中间写了一个日字,看了慧忠的开示,僧人一脸茫然。

慧忠就问身边的本净禅师:“如果你以后见有人说奇怪的话、做怪异的手势将如何应对?”

本净禅师说:“不管对方的言行有多怪异,都不往心里去。”

本净说的“无念”其实也是一种执着,仅仅知道“舍”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取”。因此,慧忠就给他说:“不往心里去还不够。该取则取,该舍则舍,取舍都由自己,不在别人。”

因此,慧忠比谁都知道马祖的“圆相”是什么用意,他曾经就用这种伎俩来开示学人。至于在圆相中写不写字,写什么字都是“2.0”、“3.0”版本而已。

简而言之,这个“圆相”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存在的、其中又蕴含什么道理根本就不没有标准答案,你自己认为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在这个“圆相”中无论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那就是什么。别人为什么画,如何会这样画,你是永远也无法知道其中的缘由的,你只能知道自己此时此处的想法。

这其实就是在阐释:真相不可得,唯有的就是自己的当下认知。对每个人而言,只能得到自己的主观世界,这就是“真实无比”的了。不要妄想在当下之外,找到一个真相、得到什么真理。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一切认知都是私人的,不是绝对真理;二是,既然绝对真理不可得,只能安住于自己的当下认识。

前者是“空”观,后者是“有”观。禅,要放得下“空”,拿得起“有”,而不是执于其中之一,否则就失去了生命力,哪来千姿百态的当下世界呢?

修行人最难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的“空”观。他们往往认为既然一切认知都是相对的,就不要“住”于什么认知,“无所住”、“无所念”,就是正法。这其实就是绝对的“空”了。

当下所见、所想、所做不就在这里吗?难道能视而不见?这些东西已经是事实,如何能舍去?

对于马祖所画的这个“圆”,你可以理解成“圆满”,他可以理解成“无限”,对于道钦的那一点可以理解成破坏了圆满,画蛇添足。当然,“我”也可以把圆相理解成“空无”。

“我”还可以认为“空”不是全部,应该“非空非有”才是那个,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圆的中间再加“一点”,也可以说是“空有”一体,阴阳合一。

对于这个“圆相”和“一点”,无论谁、无论有这何种解读都是“无可厚非”的,对于此刻的他而言,都是再真实不过的了。

禅的世界,没有真相,唯有真实,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不管你怎么解读,都不是马祖画圆、道钦画点的真意。

既然慧忠是圆相的“始作俑者”,那为什么还要来“鸡蛋里挑骨头”?“无中生有”的挑起争端?如果他不这样做,后来人就少一个禅门公案可以参了啊!

也许这个事情,在马祖与道钦的心中跟个明镜似的,一下子就过去了。可慧忠不想就白白浪费掉了这个“教材”,所以他要当“作家”。

在看后面跟来的几位大德,哪位又不是出于好心的呢?

不要以为他们是在讨论是非、争论对错,其实都是在给后来人“留课外作业”。

保福从展和雪窦重显都用的“问句”,这不是作业是什么?如果他们给了肯定答案,还有后来人什么事。

大慧宗杲表面上没有说“问句”,但他的话中“有冬夏”、“见寒热”,当然也不是“肯定”答案啊!点睛之笔就在那句:无风荷叶动,决定有鱼行。

意思就是:马祖画这个圆啊,肯定有他的道理在,但不要去在意他怎么画的,而要关注于你是怎么想的。当下所见、所感都是无比真实的,都是佛性释然,觉察到这个就够了。

所以,道钦从容的拿起笔,在圆中画了一点,大大方方的传回马祖,这就够了。至于马祖收到回信会如何说、如何做,又与我何干呢?

你眼中的世界虽不是真相,但贵在真实。如果对这个“真宝”视而不见,还四处求道、修佛,那不就是睁眼瞎吗?

当然,这个话对于当下的“我”来说是真实的而已,下一刻会如何、明年会如何?该如何就如何。

对于这则公案,就用楚石梵琦(1296~1370)的评说来结束吧:

“平生肝胆向人倾,相识如同不相识。”

再说,如上的那些禅师哪个又不是肝胆照人呢?不过,可千万别把他们得话当“答案”了哦,最好随说随扫,“不相识”才好啊!

2、国一禅师

因为道钦的名声在外,后来就被唐代宗李豫请到京城弘法。在与道钦接触下来,唐代宗对道钦的修为和人品都是非常肯定的,于是就想给道钦赐法号。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大事,因为还从未有哪位僧人在圆寂前得到过皇帝的敕号。唐代宗把慧忠国师叫了过来,征求他的意见。

南阳慧忠受唐朝三代皇帝(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礼遇,贵为帝王之师,唐代宗对他的意见很重视。

慧忠当然赞同唐代宗的做法,这既是道钦的荣誉,也是禅宗的荣誉,有利于禅宗的弘扬与传承。

见慧忠也赞成此事,李豫就问慧忠:“你觉得赐予道钦什么法号比较好?”

慧忠约一思索,随后说道:“国一如何?”

李豫自言自语道:嗯,大唐僧人中,在圆寂前被赐予法号的第一人。好,就叫“国一”。

这就是道钦“国一”法号的由来,道钦是在生前获得皇帝赐号的第一位僧人。

后来道钦告老还乡,唐代宗还在杭州道钦以前说法的地方修建了“径山禅寺”,专门供道钦居住弘法。

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道钦禅师圆寂,享年七十九岁。唐德宗敕法道钦禅师谥号为“大觉禅师”。

禅宗人物志:径山道钦(三)径山一点

完结。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