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家那闺女》,卢昱晓的家,美好得像一部科幻片。
与之相比,节目中的其他家庭,似乎都是反面教材。
打压式教育、童年创伤、冷漠疏离的亲子关系.....在节目组的极力渲染下,一些来自原生家庭的缺憾和焦虑被再度放大。
尤其柳岩和于文文,别人一家三口的温馨,总被用来烘托她们的孤独可怜。
但如果抛开所谓的节目效果,换个角度,我们会看见她们生活的另一面。
■ 卢昱晓一家, 东亚科幻片
温柔的爸,知性的妈,可爱的她。
最近,综艺《我家那闺女》中的卢昱晓一家,成了刷屏互联网的幸福模版。
她的家庭关系中,有着东亚教育特别少见的细腻与亲密。
卢昱晓睡觉时,爸爸会轻手轻脚地走到房间里,细心地夹上漏光的窗帘,再去上班。
而她从小到大的记忆与痕迹,都被妈妈完好地保存,如数家珍。
即便经济条件允许,卢昱晓父母还是没有卖掉这个住了二十年的老房子。
只因为墙上刻着“晓晓永远的窝”。
在这个家里,没有父母付出后的道德绑架。
英国读书时,卢昱晓需要一条礼裙来参加学期晚宴,却不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可妈妈说:“抓紧用我的,以后就没机会给你用钱了。”
父母从不觉得孩子是负担,笑着回忆:
“吭哧吭哧地赚钱,供她学习,我也很幸福。”
在这个家里,爱意与欣赏总是被准确地表达。
卢昱晓做一顿饭,能获得爸爸铺天盖地的夸奖,“很漂亮”“色香味俱全”“可以开餐馆了”。
她出门徒步看到叶子上的露水,也会频频收获赞叹“晓晓的观察力真好”。
鼓励式的教育,让卢昱晓有着“犯错”的底气。
她丢了家门钥匙不会慌张、失控,依旧开朗。
因为从小到大丢了无数次钥匙,却不会有人要强行地数落、纠正她的性格。
妈妈不仅不会因此苛责,还会在节目上替她解释:
“从小可能是我们保管的比较好,她依赖惯了......她的核心在演艺方面。其他方面肯定要欠缺一些。”
网友感慨:“原来有人天生就可以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她可以在杀青后的凌晨四点给家里打电话,因为爸爸妈妈被吵醒也不会发火,而是将她稳稳接住。
她卧室的墙上布满儿时贴的贴纸,但却不会被指责淘气,而是成为父母心中珍贵的“晓晓的痕迹”。
大部分人没有得到过高浓度却平和的爱意——有温柔说话的父母,他们不会突然暴怒,每个人都在维护关系、彼此尊重。
在东亚的教育模式中,这种情感上的支持比经济支撑还要稀缺难得。
“普通女孩都想成为欧阳娜娜”“王诗龄是投胎第一志愿”“下辈子做江浙沪独生女” ......最近,卢昱晓一家构成了互联网上东亚小孩对于幸福家庭的终极想象:
“这个世界原来真的有这么幸福的家庭,而我就像是阴沟里的老鼠偶然窥见了别人的幸福......”
“看到卢昱晓一家,幸福得落泪了,拜托让我妈下辈子有这样的剧本吧。”
图源:新浪微博
■ 中国式 家庭缩影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但现实中的大多数,各有各家难念的经。
图源:新浪微博
卢昱晓一家美好得很突出,节目中的其他家庭成了反面教材。
柳岩的家庭是“打压式教育”的代名词。
事业有成、生活有趣的柳岩,在妈妈口中总是讨不到一点好话。
她错落有致、温馨热闹的家,被批评“乱七八糟”。
她早起吃冰,遭吐槽“年纪也不是小姑娘了,少吃点冰”。
镜头扫过柳岩切菜、切水果的案板,画外音是妈妈的锐评:“刀工不咋地。”
短短几分钟的出场,已经成了《关于柳岩十万个缺点的分享大会》。
更不要提,令人人头疼的长辈催婚魔咒。
柳岩妈妈一开口便是“剩女”“老大难”,能够接受姐弟恋也是因为——“她年纪那么大,不然只能找老头了”。
在打压式教育中长大,被贬低被催婚的柳岩,也曾公开表示羡慕卢昱晓的家庭氛围。
图源:网络
但严厉的母亲与独立的女儿之间,隔着许多母亲的期望、老旧的标准。
她们从未紧紧地拥抱过。
另一组嘉宾,于文文的家庭关系,则十分淡漠。
在于文文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离婚了。妈妈一个人带着她去国外上学,工作很辛苦,顾不上关心她。
两个人在一块生活,却没有什么交流。
早熟的经历锻造了独立的性格。
于文文常年与父亲没有联络,与母亲则像是“普通的朋友”,有事才说话,几个月半年联系一下。
所以长大后,于文文更愿意把家装修成熟悉的酒店样子,自己一个人生活。
她对亲情有自己的理解:“过不到一块去,不要勉强。”
上节目时,于文文刚搬家到长沙,但她的妈妈对此一无所知。
而答应了节目邀约的妈妈也因为太忙从未露面,最终于文文只好中止了节目的拍摄。
半素人的旺旺是节目中,距离普通女孩生活最近的一个。
在她身上,职场焦虑比家庭问题要更显著。
旺旺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旺旺上学、生活的费用,全靠妈妈阿琴女士一人支撑。父母离婚后,爸爸还曾上门骚扰、家暴妈妈。
童年经历也养成了她拼事业的性格。
如今为了接住“泼天的富贵”,她恨不得做梦都在直播工作,落下一身毛病。
阿琴总是去家里照顾旺旺,两人因为关心而多有摩擦。她说,旺旺看上去坚强,但其实“还是需要一个完整的家”。
打压教育、催婚问题、童年创伤、职场焦虑......节目组捧出了不同样本,放大了各种焦虑。
所有人都没有如卢昱晓一般,获得过无条件的爱,获得爱的准确表达。
她们不是“好命女孩”,没有在童话般的爱中长大。
■ 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 是自己养育自己
但事实上,她们才更接近大多数普通女性的真实模样。
一个不太圆满的童年,在或疏离、或逼仄、或匮乏的环境下长大。
尽管节目组一直极力渲染她们的焦虑,但假设抛开所谓的节目效果,换个角度,我们其实会发现她们生活的另一面。
这一面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没有人沉溺于自怜的情绪,她们长大后也把自己养得很好。
柳岩被妈妈抱怨生活习惯不好,证据之一是喜欢吃冰。
冰汽水、冰咖啡、冰果汁......早上喝、晚上喝、咳嗽也要喝。
吃冰频率高到粉丝都被吓到,纷纷喊话柳岩,注意身体少吃冰,还得赶紧查查贫血。
直到最后柳岩都亲自出来回复:“不贫血,喝得也没那么夸张,主要是节目剪辑堆一起了。”
柳岩回复网友
实际上,柳岩把自己照顾得不错。
饮食健康,在家基本都是自己做饭;
陪闺蜜去练吊环,那些对闺蜜来说非常高难度的动作,她做得轻轻松松。毫无疑问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44岁没结婚,没对象,虽然一直被家人催,但她的婚恋观很清醒,从不糊弄自己。
一个细节是,她聊到朋友们给她介绍对象,那些人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上,“你要不是柳岩,就好了”。
每到这时,柳岩都会警铃大作,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这句话背后暗藏着对她价值的不认可。
另一位被节目组当成“孤家寡人”过分渲染的女孩,就是于文文。
一展示其他女儿跟父母的相处,就会出现一个于文文的特写,再配上两个花字——“羡慕”。
于文文去李莎旻子家吃饭,饭桌上的唯一主题,是她的家庭。别人一家三口的温馨,用来烘托于文文的孤独可怜。甚至一个i人冷场的尴尬时刻,也被解读成因为聊到爸妈,于文文脸色变了......
事实上,于文文对她的家庭现状坦然且自洽。
每次讲述成长经历时,她的语气都很平静,没有吐槽,没有抱怨。
她理解妈妈的不易,佩服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出国打拼,一天打三份工养活女儿。
虽然总是很忙,但她完全接受妈妈去过自己的生活。
因为喜欢长沙的灯火通明,她就把家搬到长沙。身旁的小猫,就是她选择的家人。
她也说过,真正的孤独,倒不是没人陪伴,而是没人懂她。
而最让打工人共情的旺旺,从打杂小助理到头部主播,现在还带着妈妈上综艺,一路走来,没有什么爽文女主剧本,全凭她的野心,以及与之匹配的高能量。
被网友骂丑,她就去学化妆,整牙;被质疑不配坐在李佳琦身边,她就花最多的时间复盘学习,成为他最得力的助手。
她说做不到让人过目不忘,就让自己一直过目......过目......过目......再微小的直播工作,哪怕只是念个价格,她也绝不轻视。
工作始终是她的第一驱动力。
因为从小家庭条件不好,她想要赚钱,为妈妈挣口气。
当然她对工作的焦虑,一部分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不安全感。
可她没有被困在破碎的童年。而是一路埋头狂奔。
如观察室嘉宾思文所说,二十多岁时,她时常埋怨自己的家庭,给她带来很多负面情绪。但年纪再大一点,她终于明白,“我的幸福是由我自己来负责”。
图源:《我家那闺女》
与卢昱晓形成鲜明对比的三位女性,某种程度上,也是东亚女孩的一种缩影。
虽然不像卢昱晓一样,从小被爱包裹着,毫不费力地长大。
但她们都没有回避自己的人生课题——好好养育自己。
哪怕节目组一再放大原生家庭的,凸显那些缺憾、孤独和焦虑。
我们还是能从她们身上看到,人生不会停在童年,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父母,细心照顾自己,重新养育自己。
女孩们,让自己踏上坚实的大地,我们可以建造一个崭新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