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刺大椎穴治疗颈椎病操作方法 取大椎穴,让患者充分暴露穴位,取低伏坐位,用0 .3mm X 5Omm消毒针,一般使用夹持进针法,向上斜刺1-1.5寸,以双侧肩脚部及头颈部有酸胀麻感为宜。应使用捻转行针法,角度要小,频率要低,一般留针1-2分钟即可,出针应慢慢微捻转将针提到皮下,然后将针起出。再用4-5cm口径大小的火罐,用贴棉法扣在大椎穴上,留罐30分钟,7--10天为1个疗程。
2.浅刺多针治疗颈椎病操作方法 主穴取颈椎1-7夹脊、风池、大椎。配穴:头痛配中诸、合谷;眩晕配脑空、太溪;颈肩酸痛者于肩中俞至巨骨穴排刺;肢指麻木配曲池、外关。病人取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犯号1寸不锈钢重针,沿皮刺入2-3分,(颈肩部排刺可视病痛范围增减针数,一般为3--4针)行平补平泻法,病人有酸胀或热感后留针30分钟。隔日针1次,7次为1个疗程。
3.电针C5 - C6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方法 取C5-C6夹脊(双侧),(在C5椎棘突下间旁开o.5寸),风池(双侧)。患者俯伏坐位,常规消毒各穴,风池穴进针0.5--0.8寸,得气且使针感到达头部。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得气后,针柄接G6805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
4.摇挑如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穴:颈2-7夹脊,颈部手足太阳、少阳经穴如肩井、肩外俞、天柱、大抒、风门等穴。每次选2穴,每日1次,7日1个疗程,休息3日,接下一疗程。5.颈三针治疗颈椎病 (1)颈三针定位百劳:大椎穴(旁开1寸,再直上2寸处。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柱:哑门穴旁1.5寸,当项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取穴。 (2)主治颈椎病,症见头顶,臂手痛和麻木,伴明显的肩背部痛及压痛或头痛,头晕等。 (3)针具、进针方向及深度取1.5-2寸30号不锈钢毫针,采用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的直刺法,或采用向颈椎方向斜刺,进针深度依病人的胖瘦程度,一般在0.8--1.2寸之间。 (4)针刺手法常用疾徐补泻手法,从捻转进针法缓慢进针,捻针时指、腕要使用劲力,进皮后先在浅层候气,再缓慢推内于所需深度,待有针感后,留针30分钟,留针时间隔5分钟依法行针1次。 (5)配穴应用 a.辨证配穴痹证型加曲池、后溪;痰瘀交阻型加中脘、内关、足三里。b.对症配穴眩晕加百会、翳风;头痛加外关、合谷;耳鸣配中诸、听宫;上肢麻木配肩髃、曲池、合谷;心悸配内关、间使。
6.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颈椎病是由于各种病因而致颈椎及其周围各组织构成的生物力平衡环境被破坏,引起局部血管、神经等受压,使供血、传导受阻而引发的各种症状。属中医“痹证”范畴。根据此病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析,即颈型病变在卫、肌肉,属浅层;椎动脉型病位在血、脉,属中层;神经根型病位在骨,属深层。根据《素向·调经论》所云:“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骨调之骨”。采用浅、中、深三层针刺,使针达病所,更好发挥针灸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软筋的作用。从而使治疗方法针对其病机,故收奇效。浅、中、深三层分辨是相对病人颈部而言,不同患者胖瘦不同,浅、中、深三层深度也不同。取穴要准,针刺时针尖所在的位置应心中有数,这样即针感强烈,又能防止意外。(1)取穴主穴取颈夹脊。颈型配肩井(双侧);神经根型,肩脚上背酸痛配肩井、天宗、臂中,手臂麻木配曲池、外关、合谷、后溪;椎动脉型配风池、百会。
(2)操作方法①颈夹脊颈型浅刺0.5-1寸,斜刺,针尖指向脊柱,针感为局部酸胀为佳;椎动脉型刺1-1.5寸,斜刺,针尖指向横突孔,针感以酸胀传至头顶为佳;神经根型深刺1.5-2寸,斜刺,针尖指向椎间孔,针感以酸麻放射至手臂为佳。②肩井穴颈型浅刺0.5-0.8寸,直刺,针感为局部酸胀③风池穴刺1-1.5寸,针尖指④百会穴向督脉方向刺0.8-1寸,针感遍及巅顶。⑤天宗、臂中、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均直刺1- 1.5寸,针感应酸麻下传至手臂。以上各穴在针刺达到所需深度后,均施以捻转补泻手法。在治疗早期以泻法为主,中期以补法为主,后期全用补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5.电针疗法电针的目的在于取针刺电刺激的双重疗效。 取穴以太阳经经穴为主,配合局部取穴:颈椎夹脊、大抒、天宗、肩井、曲池、外关、后溪,必要时(指端麻木较甚)可加取十宣。颈椎夹脊左右同取,其余穴位可根据临床表现或左或右取单侧。选取28号针,1-1.5寸。颈椎夹脊针刺深度0.5寸,由上向下平刺;其余穴位针刺深度1寸左右,均采用直刺;若加刺十宣,则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方法。刺入后行针,得气后接电针。电针选用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频率150次/分,阴极接颈部穴位,阳极接肩部穴位,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7..艾灸疗法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也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椎动脉型颈椎病,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特征,《素问·调经论》日:“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百会、大椎均属督脉,督脉总督全身之阳统帅诸经,艾炷灸百会、大椎能振奋阳气,升清降浊,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促进椎一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脑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取百会、大椎。采用直接非疤痕灸法,先分别在百会、大推穴涂上少许红花油,再分别放上艾炷(黄向对侧眼球,针感应达局部酸胀并放射到后头枕部。豆大),点燃艾炷,待艾炷大约剩1/4,局部皮肤有灼热痛感时,用镊子将其拿掉,接灸下一壮,每穴各灸五壮,隔天施灸1次,10天为1个疗程。除椎动脉型颈椎病外,其他型颈椎病均可配合艾条灸或温针灸。取穴以针刺主穴为主或以痛为腧。 8.穴位注射疗法 选取相应病变颈椎夹脊穴(双侧)为主穴。肩胛下窝有压痛时,加天宗;肩前有压痛时,加肩内陵,头晕、头痛者,加风池等。夹脊穴位注射所选药物注射液0.3- 0.5ml胸背部可注射o.5- 1ml。首先使病人取舒适体位,取用经过严格消毒的所需注射器,抽好药液,穴位局部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可将药液注入。每日1次或隔日1 次,10次为1个疗程。
穴位注射应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普鲁卡因等),须询问药物过敏史或做皮试,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应谨慎使用。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如药液误入关节腔,可引起关节红肿、发热、疼痛等反应;误入脊髓腔,有损害脊髓的可能。在主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时,应注意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到神经干所在的深度为宜。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要稍退针,然后再注入药物,以免损伤神经。
中医好历害八法.中医四大圣人的孙思邈在巜大医精诚》说德不近佛不可为医.但是在明知药有效并且吃的越多效果越大情况。而非要限量(目前沒有一本中医书有說明吃多少会出现什么样毒反).做着明明可以一天治好旦并要治个十天半月.這就是所谓中医四大圣人所标榜的近佛。当然这不算什么.科技水平低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中医们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的了不起。中医5000年历史。上亿名中医从业人员没有一位能说出自己如何定药量(包括四大圣人)。药决定能不能治病。而药量更是关系着病人多久能治好。病人需要承受多久的病痛还不夠重要吗。为了标榜中医写着药量又说药量是中医之秘。当是又说不出药量如何来.说临床的.但是中医临床只是表示用这个方子治过病最多证明次个方子有效。而证明不了这个方子的药量达到最大值𡿨已经考虑了有效和有毒〉因为中医沒有一次记录过服用后有什么反应。你怎么证明你考慮过有毒性.西医临床是決定药能不能继续上市。而不是确定药量。西医药量由药企決定。西医生只有选择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