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代最乐观的诗人。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他是刘禹锡。在唐代诗人中,刘禹锡是出了名的豪放豁达。白居易称他为“诗豪”。自“永贞革新”之后,他被贬外放二十三年,即使如此,他却从未丧失斗志。我们读他的诗作,豪放昂扬,给人无穷的力量。今天分享刘禹锡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在诗词中体会刘禹锡的豪放与昂扬吧!
01、最哲理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公元826年,在扬州,白居易和刘禹锡第一次相见,一场伟大的千古诗缘在白居易温情细腻的浅吟低唱中徐徐拉开帷幕。这一年,刘禹锡自被贬以来已经离京飘零二十多年了,而此时的白居易,同样处于政治失意的状态。
席间,两位诗苑巨擘把酒对饮。白居易先赠给刘禹锡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在席间,刘禹锡和诗一首,就是这首流传千古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
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02、最豪迈自信的秋日诗:《秋词二首•其一》《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03、最令人感慨的怀古诗:《乌衣巷》《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中,刘禹锡的《乌衣巷》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悲壮的情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乌衣巷的壮丽景色,更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历史沧桑与深沉感慨。
《乌衣巷》创作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写下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乌衣巷,位于今天的南京市秦淮区,是东晋时期世家大族王导、谢安居住的地方,见证了六朝贵族的兴衰变迁。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朱雀桥和乌衣巷冷落荒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深沉的沧桑之感。王、谢两家曾是最有权势的贵族大家,可如今已经没落了。燕子仍然飞来飞去,却进了普通人家的院子,暗示着住宅主人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两句,感叹着人世的变幻莫测,沧海桑田。
04、最巧妙的情诗:《竹枝词二首•其一》《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年)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写了十一首,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竹枝词九首》之后。可能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作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的《竹枝词》以一幅春日江边的景象,开启了一段含蓄而深情的爱情故事。江边的杨柳随风轻拂,仿佛在倾听着那悠扬的歌声,而歌声中,又似乎藏着女子对男子的倾慕之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情感变化相联系。
日出与雨落,看似矛盾,却又和谐共存,正如爱情中的甜蜜与苦涩,复杂而真实。这样的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深意。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爱情情感的深刻表达。它告诉我们,无论情感如何变化,生活总是要继续,我们要保持乐观,享受每一个当下。
05、最苍凉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此诗怀古伤今,全诗酣畅淋漓,寓意深刻。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这首诗是他在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所写。 在前四句中,诗人着重笔墨写东吴防御,但结果却还是兵败投降。前后对比色彩鲜明,败者的形貌和胜者的姿态历历在目。
这表明了历史终究走向统一,任何想依靠地理优坐享其乐,都无法长存。 前四句概写六朝兴亡,为西塞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使诗界大开。“依旧”二字,暗含人事变化,六朝短促,而江山依旧永恒之意。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现在四海为家,天下大统,而曾经六朝的军事堡垒,如今已经一片废墟,只有芦荻在秋风中摇曳。
这片废墟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也成了分裂失败的象征,而这给唐朝割据势力当头一棒,六朝覆亡的教训值得唐朝统治者借鉴,这就是诗人的最终用意。
06、最品行高洁的古文:《陋室铭》《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传颂最广的古文,当属这首《陋室铭》。全文短短八十一字,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全文仅八十一字,却层次分明,寓意深远。刘禹锡借赞美陋室来表达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以下是对《陋室铭》寓意和道理的详细解析:
品德高尚:
刘禹锡通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表达,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比物质条件更为重要。陋室虽然简陋,但因为有高尚的品德,就能显得不陋。这寓意着真正的幸福和成功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品德。
知足常乐:
刘禹锡在陋室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知足常乐的态度也是《陋室铭》想要传达的寓意之一。在物质条件简陋的环境中,人们更能专注于内心的需求,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独立精神:通过描写陋室中的生活和交往,刘禹锡表达了一种独立于世俗的精神状态。在陋室中,人们更能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和精神生活,不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干扰。
追求理想: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前途的不满。他通过描写陋室,反映了自己的处境和心态,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富贵,而在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珍惜当下:
刘禹锡在诗中提到“生命如同浮云”,强调珍惜当下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生活,才能不留遗憾。这种珍惜当下的态度也是《陋室铭》想要传达的道理之一。
07、最温柔娴静的诗:《和乐天春词》《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能豪放,能自信,刘禹锡还很温柔。《和乐天春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友人白居易的《春词》创作的一首和诗。此诗描写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只能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引得蜻蜓飞上头来的别致情景。全诗抒写宫怨闺情,但与其他同类诗迥然不同。诗人通过对宫女神态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诗意别出心裁,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 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 白居易的《春词》: 低花树映小妆楼, 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杆背鹦鹉, 思量何事不回头?
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 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 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 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 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 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08、最得意的诗:《再游玄都观》《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刘禹锡,他历经七朝,入仕五朝,却又有大半岁月贬谪在边远地区。 他有才华,凭借真才实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赢得了在朝中和文人圈子的地位,但他又太过傲气,《旧唐书·刘禹锡传》对他的描述是“既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其名”。
作这首《再游玄都观》前,他已经因为前一首观赏桃花的诗被指暗讽当权者而被贬谪了十四年(再之前因为新帝即位推翻永贞新政也被贬谪了十年),当他被宰相裴度举荐,又一次回到长安任主客郎中时,最好的朋友柳宗元已经死了,挚友韩愈也死了,永贞革新中铁骨铮铮的“二王八司马”活着的只有他和韩泰二人……
再次来到玄都观,之前的桃花已然不见踪影,和十几年前的权贵们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道观里土地上唯有菟葵和燕麦杂乱无章地生长着,就在这里,从前的刘禹锡又回来了…… 经历了妻子病故、母亲去世、好友相继离世,三起三落的人生让刘禹锡已经经历了人生中绝大部分的苦楚,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不敢触碰伤痛的记忆,而是再次来到了命运转折点玄都观。
此时,他已是年近半百的老人,没有了青年时充沛的体力、改革的雄心壮志,一把年纪了没有一个像样的官位,甚至对于多次的贬谪心态也平和了许多,少了很多怨气,但他面对着一园萧索,仍然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你们都走了,我还活着,我回来了……
历史上真实的刘禹锡是一个重情而豁达的人。他抚养了最好的朋友柳宗元的遗孤,完整地整理好李绛、韦处厚、令狐楚、吕温、董侹等人遗留的诗作,对于佛门好友僧人灵澈也乐助其成,而且,他还与弹劾过他的政敌窦群重归于好,并给数次打击报复他的政敌武元衡写诗作悼…这都不是一个平常人的心胸能够容纳的。 在临终前的自传中,他提笔写道: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这个时候,他对于自己天赐的满腹才华与并不平顺的人生仍然是坦然而感恩的。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都终将失去,如果你也读到这首诗,不妨学习刘禹锡,勇敢一些、豁达一些,在安全范围内,也尽量随性一些。
09、最通俗易懂的哲理诗:《浪淘沙九首·其八》《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到夔州时所作。本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组诗之一。
通过自然界的“浪淘沙”现象,寓意人生的艰难与磨砺,表达了诗人对谗言和逆境的不屈不挠,以及对真理和美德的坚定追求。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首先表达了对谗言的蔑视和对迁客(被贬谪的人)的同情。诗人认为,谗言虽然像深浪一样汹涌澎湃,但并不能淹没真理;迁客虽似沉沙,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失去了价值和光芒。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真理和美德的珍贵。诗人用“千淘万漉”来形容经历的艰难困苦,用“吹尽狂沙始到金”来比喻只有经历了重重磨难,才能真正发现和拥有珍贵的东西。
“金”象征着真理、美德或人生中的珍贵财富。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巧妙结合,表达了刘禹锡对人生逆境的深刻感悟和对真理美德的坚定追求。
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要像淘金者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发现人生中的“金子”。
10、最不服老的诗:《酬乐天咏老见示》《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公元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六十四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东都洛阳;此时,他的同龄人白居易以同样的身份留居洛阳也已三年。终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兴。但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
赏析
这首诗是回复白居易的《咏老赠梦得》,两位诗人晚年都患有眼疾、足疾,看书,行走多有不便,但两人面对这样的晚景却有不同的看法,白居易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而刘禹锡则是坦然、乐观的一种心态,并用诗来说服好友。
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 生命不在年龄,而在于心里年轻,再多的哀叹、再多的忧伤,都不如会心一笑,让自己更具力量。在唐代,刘禹锡堪称是最豪放乐观的诗人,“诗豪”的名号,他当之无愧。也许,他遭受了比别人更多的坎坷,但他从不绝望;也许,他面对着比别人更多的非议,但他从不屈服;也许,他面对着比别人更多的责难,但他从不违心;这样的灵魂,留下的佳作,有一股向上、积极地精神气,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如果你苦闷时,不如读读刘禹锡,一定会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