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个人的早期记忆,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搞清他赋予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早期记忆的主题,中心意思,类似一篇文章的立意,主旨。人是一种意义动物,其他动物活着只是活着,无所谓目的,人类不行,任何人一个人,都要想办法给自己的生命找到一种意义,才能安心活下去。如果找不到这个意义,他会极其焦虑,严重的就会自杀。动物在严格的意义上是没有自杀的,只有人类有这种行为。如果你能搞清一个人赋予人生的意义,你会发现他的所有言行都在为这个意义而努力,不管他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甚至比有意识的更稳定、更坚决。人生意义是生命之纲,纲举目张。而要找到一个人赋予人生的意义,最重要的方法是看他的早期记忆。前面说过,早期记忆是给人生定调的,所谓定调,指的主要是确定生命的意义。这个过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的统一,大局初定在六岁之前。
比如我们前面举过的例子。例1那个小宇,他赋予生命的意义可能主要是“取得成功”,这个成功是事业上的成功。例2那个小白,她赋予生命的意义则可能是“吸引他人注意,取得较高地位”。例3小柯赋予生命的意义可能是“探究”,就是研究事物的奥秘。这个孩子长大若成为科研人员,我一点都不奇怪。例4小杰赋予人生的意义我还没搞清楚。例5小欣赋予人生的意义则有可能是“期盼幸运”。如果我们上述判断有道理,你会发现这些孩子的言行都是围绕他们生命意义的,像指南针一样,无论指针如何晃动,最后还是停在指南的方向。除了出现特殊情况,人是不会背叛自己生命方向的,生命意义像一只无形的手,牵着人往前走。
关于早期记忆的解读,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要注意早期记忆的清晰度和浮现率。越是清晰的、浮现率高(经常能想起)的早期记忆画面,越能反映一个人性格的本质。但是解读者不要硬性地迫使被检测者把画面清晰化。可以让他回忆一下(比如背景、颜色、声音),如果他说很模糊,那就模糊,因为模糊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我个人的早期记忆背景就非常模糊,这说明我的注意重点是在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