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翻过雪山后,继续前进。与此同时,张国焘带领红四方面军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一部到了达维。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和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达维会师;6月16日,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和在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会师了,红军力量大增,更有信心战胜国民党的追击了;然而,潜藏着危机。红四方面军是张国焘领导的,张国焘是个厉害人物,性格强势,权力欲极强;和毛泽东一样,也爱吃辣子。就像爱吃辣子的人不怕辣,张国焘和毛泽东发生激烈争斗,是“辣子吃辣子”。
张国焘,1897年生,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萍乡人;父亲是官员,又经营钱庄,生活富足、家世显赫。张国焘是家中长子,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张国焘口才很好,善于讲话。1916年到北京大学读书,是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北京创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出席中共一大前后,张国焘在中共党内的职务高于毛泽东。
出席“一大”后,张国焘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成员;陈独秀是“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之后,张国焘任“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是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关。
1923年6月,张国焘在中共三大上,反对“国共合作”、反对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
1927年7月,任“政治局临时常委”的张国焘,赴南昌、阻止“南昌起义”。
1928年,张国焘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会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1931年初回国,任“政治局常委”。
1932年,张国焘进入鄂豫皖苏区,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鄂豫皖根据地最高领导人;江西成立中华苏维埃政府时,张国焘是副主席。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战斗力强,战果辉煌,仅红军时期就歼灭国军88万,超过了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1931年11月7日于湖北黄安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总兵力五六万人。1932年7月,国军调集30万兵力,围剿鄂豫皖苏区;10月12日,张国焘决定放弃鄂豫皖苏区,留下红二十五军进行游击战争,主力西进;1932年12月在陕西四川边界建立川陕苏区。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围攻,力量迅速扩大。1933年10月到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再次击败川军的围剿;1935年1月22日,正在长征的中共中央给张国焘发电: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策应中央红军作战。张国焘召开会议,决定渡过嘉陵江,出击陕南。1935年3月29日开始,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歼灭川军近一万人,占领嘉陵江以西大片地区。张国焘觉得国民党要大规模围剿,面对困难,张国焘主动放弃川陕苏区,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十万多人,向西转移,开始长征。从张国焘后来的人生轨迹和红四方面军的遭遇来看,放弃川陕苏区是错误的。
与红一方面军遭受失败而长征不同,红四方面军是主动长征,并不是因为军事失败,反而是打了胜仗;其他且不说,红四方面军兵员并没有减少,总兵力达10万,红一方面军已不足2万人。
在川西的一个地方,红一方面军搭起了讲台,树立了欢迎标语旗帜,下着雨;毛泽东等人等着张国焘到来。过了一会儿,张国焘和随从一共三十多人,骑着马飞奔来到。毛泽东及属下衣衫破旧,神情疲惫;张国焘及随从们则是军服整齐,悠闲自在,骑着漂亮的马。战士们对那些马啧啧称叹,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不要羡慕那些马!”张国焘等人下了马,站在原地不动,毛泽东朱德等走上前去握手迎接。当天晚上,毛泽东、张国焘、朱德、周恩来等人在一起吃了顿饭,只是随便拉点话,没有谈及公事。
很显然,张国焘是居高临下,很有优越感;红四方面军有十万人,红一方面军不足两万人。张国焘又在中共党内资历很深,张国焘的意思是改组中央机构,由他担任中央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1935年6月,张国焘授意川陕省委,向中央提出设立“军委主席”和“常委”,并且由他的心腹亲信陈昌浩替代周恩来任“红军总政委”。7月18日,张国焘让陈昌浩出面致电朱德,要求张国焘任军委主席、朱德任前敌总指挥、周恩来任参谋长。张国焘向毛泽东发起挑战。这是人事方面;路线方面,毛泽东主张北上到陕北,张国焘主张西进到藏民区。毛泽东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和其他领导人联络一番;于1935年8月6日,中共中央在毛儿盖的沙窝召开会议,对张国焘进行批评教育。会议认为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的任务是北上,而不是张国焘的退却主义。还批判了张国焘的军阀主义和分裂主义,强调党对红军的领导,以及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团结。张国焘发现那些中央领导人大部分支持毛泽东,而他自己力量单薄,就接受了北上的政策;会议决定周恩来不再担任“红军总政委”,由张国焘担任。
张国焘当时是有“底气”的,红四方面军接近十万人,红一方面军仅仅不足两万;张国焘又是“一大代表”,是中共的创始人,在中共早期就担任领导人,职务高于毛泽东。而且张国焘又是鄂豫皖苏区的领导人,长期当惯了“老大”,不甘心屈居人下,要当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又刚刚重新掌权,虽然指挥红军有方,摆脱了国民党的围堵,还算有功劳;可并不是红一方面军所有人都拥护毛泽东,像彭德怀。毛泽东在之前,沦落边缘,是在遵义会议上才东山再起;位置自然不稳固。如果红四方面军在遵义会议前,和红一方面军会师;那么,张国焘铁定是中共最高领导人;只可惜,会师时毛泽东已成为中共实际的最高领导人。而且,在政策方面,毛泽东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西进。毛泽东提出的政策是正确的,张国焘提出的政策是错误的。毛泽东的政策,大多数红军都同意赞成;张国焘的政策,大多数红军反对不赞成。
当时红军所在的西边,是贫瘠的藏民区;如果像张国焘主张的西进的话,没有条件扩大红军,也没有条件发展生产,那里是草原和不毛之地,国军只要把几个山口封锁,红军慢慢就被消灭了。
沙窝会议后,中共决定将红军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分两路北上。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第三军等和红四方面军的第四军、第三十军等组成。左路军由红四方面军的第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等和红一方面军的第五军、第三十二军等组成。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等率右路军北上;红军总政委张国焘、总司令朱德、参谋长刘伯承等率左路军北上。
然而,张国焘是个不安分的人,又演出了场精彩的大戏。